《骈字类编》:五条(五条)
晋书礼志见三条下。宋史礼志:先蚕之礼,内外命妇一品各采五条二品,三品各采九条。
又晋书武帝纪颁五条诏书于郡国:一曰正身,二曰勤百姓,三曰抚孤寡,四曰敦本息末,五曰去人事。 元史选举志:蒙古、色目人,第一场经问五条,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设问,用朱氏章句集注,其义理精明,文辞典雅者,为中选。又兵志:世祖至元二十一年并和林阿刺䚟元领军一千人入五条河。
又晋书武帝纪颁五条诏书于郡国:一曰正身,二曰勤百姓,三曰抚孤寡,四曰敦本息末,五曰去人事。 元史选举志:蒙古、色目人,第一场经问五条,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设问,用朱氏章句集注,其义理精明,文辞典雅者,为中选。又兵志:世祖至元二十一年并和林阿刺䚟元领军一千人入五条河。
分类:五条
《國語辭典》:五阴(五陰) 拼音:wǔ yīn
佛教用语。阴是堆、积聚的意思。佛教称构成人或其他众生的五堆成分为「五阴」。分别为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其中除色阴外,其馀皆属精神层面。色指组成身体的物质,受指感觉,想指意象、概念,行指意志,识指认识分别作用。由于每一种阴,都是由许多分子积聚而成,故称为「阴」。《维摩诘所说经。卷上》:「乐观五阴如怨贼。」也称为「五蕴」。
二十五条
【佛学大辞典】
(衣服)袈裟之一种。在大衣中,此为最大。以二十五条之布横缀之。每一条竖缀长布四,短布一(四长一短)。
(衣服)袈裟之一种。在大衣中,此为最大。以二十五条之布横缀之。每一条竖缀长布四,短布一(四长一短)。
小五条
【佛学大辞典】
(衣服)五条袈裟之小者。禅家之挂络是也。
(衣服)五条袈裟之小者。禅家之挂络是也。
五条
【佛学大辞典】
(衣服)五条袈裟也。
(衣服)五条袈裟也。
五条袈裟
【佛学大辞典】
(衣服)三衣之一。袈裟者。缝缀数条之布帛作长方之幅者也。安陀会横有五条。故名五条袈裟。其全体之大,若依四分宗则长四肘,即七尺二寸,广二肘,即三尺六寸。见行事钞资持记下一之一。
(衣服)三衣之一。袈裟者。缝缀数条之布帛作长方之幅者也。安陀会横有五条。故名五条袈裟。其全体之大,若依四分宗则长四肘,即七尺二寸,广二肘,即三尺六寸。见行事钞资持记下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