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天申节(天申節)
南宋 以 高宗 的生辰(农历五月二十一日)为“天申节”。 宋 叶适 《崇国赵公行状》:“州以天申节银绢抑配於民,民甚苦之。公始用库钱抑其配。” 宋 周密 武林旧事·乾淳奉亲:“ 淳熙 三年五月二十一日天申圣节……车驾率皇后、太子、太子妃、文武百僚并诣宫上寿。车驾至小次降輦,太上遣本宫提举传旨减拜行礼。”宋史·高宗纪一:“﹝ 建炎 元年五月﹞乙未,以生辰为天申节。”
《漢語大詞典》:余火(餘火)
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毛 传:“火,大火也。流,下也。”按,大火,即心宿。夏历五月黄昏,大火见于正南方,方向正位置最高;夏历七月之后,星位逐渐西降,知暑尽秋至。后因称西降的大火星为“餘火”。 南朝 梁 沈约 《梁甫吟》:“寒光稍眇眇,秋塞日沉沉。高窗仄餘火,倾河驾腾参。”
《漢語大詞典》:麦信(麥信)
江 淮 间指农历五月的信风。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江 淮 船泝流而上,常待东北风,谓之信风。七月八月有上信,三月有鸟信,五月有麦信。”参见“ 信风 ”。
《國語辭典》:信风(信風)  拼音:xìn fēng
在南北纬三十度附近,空气由副热带高压带吹向赤道,因受地球自转影响,在北半球变为东北风,在南半球则变为东南风,因其风向规律稳定,故称为「信风」。又因船员常利用此风来航行,横渡大洋贸易,故也称为「贸易风」。
《漢語大詞典》:楚粽
即粽子。相传 屈原 五月五日投 汩罗江 死, 楚 人哀之,于此日以竹筒盛米投水以祭,后因称粽子为 楚 粽。 唐 沈亚之 《五月六日发石头城步望前船示舍弟兼寄侯郎》诗:“蒲叶 吴 刀緑,筠筒 楚 粽香。”参阅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
《漢語大詞典》:惨服(慘服)
丧服。指期功(一年、九月、五月)等的丧服。旧唐书·睿宗纪:“﹝ 景云 ﹞三年春正月辛未朔,亲謁太庙。癸酉,上始释惨服,御正殿受朝贺。”宋史·礼志二八:“乞今凡以惨服既葬公除,及闻哀假满,许吉服赴祭。”
《國語辭典》:恶月(惡月)  拼音:è yuè
俗称阴历五月为恶月。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月俗称恶月,多禁。忌曝床荐席,及忌盖屋。」
《國語辭典》:蒲月  拼音:pú yuè
农历五月。因端午节在五月,家家户户悬菖蒲于门楣,故称农历五月为「蒲月」。
《國語辭典》:饭筒(飯筒)  拼音:fàn tǒng
1.战国时,屈原投汨罗江而死,楚国人民为表哀痛,以竹筒贮米投水以祭祀。见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后以饭筒指粽子。宋。苏轼〈和黄鲁直食笋次韵〉:「尚可饷三闾,饭筒缠五采。」宋。周紫芝〈竞渡曲〉:「饭筒角黍缠五䌽,楚俗至今犹未改。」
2.竹筒饭。
《国语辞典》:榴月  拼音:liú yuè
旧历五月。唐。韩愈〈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诗之一:「五月榴花照眼明。」因五月石榴花开,故称为「榴月」。如:「她俩都喜爱石榴花,故选择榴月举行婚礼。」
《漢語大詞典》:贺朔(賀朔)
(1). 唐 宋 以元日、五月朔日、冬至行大朝会之礼,以元日、五月朔日之朝会称贺朔。新五代史·唐明宗纪:“五月己巳,朝羣臣,贺朔。” 徐无党 注:“五月贺朔,出於道家之説,自 唐 以来用之。” 明 朝则文武官员逢每月初一向皇帝行礼致贺称贺朔。《东周列国志》第二回:“次早, 幽王 果然出朝,羣臣贺朔。”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二一章:“因为今天是十月朔日,他( 杨嗣昌 )先率领全体文武向北行四拜贺朔礼,然后才命文武官员就坐。”
(2).特指拜年。 明 张四维 《双烈记·勉承》:“今当新正元旦,当去府中贺朔。”
《漢語大詞典》:信牌
即传信牌。 宋 仁宗 康定 元年五月,制军中传信牌,传递军中文件时,以为凭信。《宋史·舆服志六》:“传信木牌:先朝旧制,合用坚木朱漆为之,长六寸,阔三寸,腹背刻字而中分之,字云某路传信牌。却置池槽,牙缝相合。又凿二窍,置笔墨,上帖纸,书所传达事。用印印号上,以皮繫往来军吏之项。临阵传言,应有取索,并以此牌为言,写其上。” 元 代民事亦用信牌,凡诸管官以公事摄所部,并用信牌。参阅 清 薛允升 《唐明律合编·信牌》
《漢語大詞典》:养禾天(養禾天)
农历五月的天气。《清江县志》卷二:“端阳后骤热,时晴时雨,俗呼养禾天。”
《国语辞典》:龙生日(龙生日)  拼音:lóng shēng rì
阴历五月十三日。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五月十三日,谓之龙生日,可种竹。」
《漢語大詞典》:红五月(紅五月)
犹言革命的五月。因“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等均在五月,故称。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三章:“在展开红五月大竞赛的第一天--就是五月七日那天--全矿山四万多人要大献工一天。” 阮章竞 《五月山花红似火》:“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常把五月叫做‘红五月’。”
《漢語大詞典》:地腊(地臘)
道家五斋祭日之一,指农历五月五日。云笈七籤卷三七:“正月一日名天腊,五月五日名地腊……此五腊日并宜修斋,并祭祀先祖。” 明 叶宪祖 《碧莲绣符》诗:“天中令节欣相迓,地腊灵辰福转加。” 明 夏完淳 《端午赋》:“地腊谁传,方舟不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