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全部 6词典 3佛典 3
《漢語大詞典》:五体(五體)
(1).指春秋记述史事隐寓褒贬的五种手法。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推此五体,以寻经传,触类而长之。”参见“ 五例 ”。
(2).指汉字五种字体。篆书、八分书、真书、行书、草书。 宋 任玠 《玉海序》:“ 范度 《五体书》云:五体,曰篆、曰八分、曰真、曰行、曰草。”
(3).指汉字五种字体。真书、行书、草书、隶书、篆书。 宋高宗 《翰墨志》:“士人作字,有真、行、草、隶、篆五体。”
(4).指四肢及头。起世经卷二:“復以五叉,磔其五体,极受苦毒。”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説得他悉心懺悔,五体皈依。”
《漢語大詞典》:五例
春秋在行文上隐寓褒贬的五种体例。即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见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徵圣:“五例微辞以婉晦,此隐义以藏用也。”
《漢語大詞典》:五体投诚(五體投誠)
同“ 五体投地 ”。 《维摩诘经讲经文》:“ 光严 才见,趁骤近前,五体投诚,虔恭便礼。”
《國語辭典》:五体投地(五體投地)  拼音:wǔ tǐ tóu dì
本为古印度最恭敬的致敬仪式,指双膝双肘及头五处著地,佛教徒沿用此礼以敬三宝。《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后比喻非常钦佩。《儿女英雄传》第八回:「我安龙媒对你这样的天人,只有五体投地了。」《老残游记》第六回:「屡闻至论,本极佩服,今日之说,则更五体投地。」
五体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作五轮:一右膝,二左膝,三右手,四左手,五头首。资持记下三之二曰:「五处皆圆,故名五轮。四支及首,名为五体。轮则别指五处,体则通目一身。」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凡礼敬三宝,必须五体投地,所以折伏憍慢,用表虔诚故也。(三宝者,佛宝、法宝、僧宝也。)
〔一、右膝〕,疏云:愿我右膝著地之时,令诸众生得正觉道也。
〔二、左膝〕,疏云:愿我左膝著地之时,令诸众生于外道法不起邪见,悉得安立正觉道中也。
〔三、右手〕,疏云:愿我右手著地之时,犹如世尊坐金刚座,地震现瑞,證大菩提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四、左手〕,疏云:愿我左手著地之时,令诸众生远离外道,难调伏者,以四摄法而摄取之,令入正道也。(四摄法者,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也。)
〔五、首顶〕,疏云:愿我首顶著地之时,令诸众生离憍慢心,悉得成就无见顶相也。
五体投地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又曰五轮投地。投五处于地,为敬礼之最上者。行事钞下之三曰:「地持当五轮至地作礼。阿含云:二肘二膝顶名轮也。亦云五体投地。先正立已合掌,右手褰衣,屈二膝已,次屈两手以手承足,然后顶礼。起顶头次肘次膝,以为次第。」楞严经曰:「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今亦用为倾倒备至之意。
【俗语佛源】
玄奘法师在《大唐西域记》中介绍说,西域致敬的仪式分为九等,「五体投地」是最恭敬的礼拜方式。「五体」又称「五轮」,指双肘、双膝和额顶。「五体投地」就是「五轮至地而作礼」(《地持论》)。其过程是:正立合十,屈膝屈肘至地,翻掌,顶礼。「五体投地」致敬的对象一般是佛菩萨。如《佛般泥洹经》卷下:「太子五体投地,稽首佛足。」又如《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经》:「如是三称三宝,三称观世音菩萨名,五体投地,向于西方。」也用礼拜寺塔。如《十住毗婆沙论·入寺品》:「是在家菩萨若入佛寺,初欲入时,于寺门外五体投地。」还用以礼拜王者等。如《梁书·诸夷传·天竺国》:「今以此国群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归属,五体投地,归诚大王,」今以「五体投地」比喻倾倒、佩服至极。如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同征友万柘坡光泰,精于五、七古,程鱼门读之,五体投地。」又如鲁迅《而已集·新时代的放债法》:「因为他是天才而且革命家,许多女性都渴仰到五体投地。」(李明权)
文殊五体悔过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文殊悔过经之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