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霭霭(靄靄)  拼音:ǎi ǎi
1.聚集的样子。晋。陶渊明〈停云〉诗:「霭霭停云,濛濛时雨。」《西游记》第三四回:「博山炉里,霭霭香烟。」
2.雪很盛的样子。南朝宋。谢惠连〈雪赋〉:「霭霭浮浮,瀌瀌弈弈。」
《國語辭典》:蔼然(藹然)  拼音:ǎi rán
1.云集的样子。《管子。侈靡》:「蔼然若夏之静云乃及人之体。」
2.和悦的样子。如:「她面带笑容,态度蔼然,看来随和可亲。」
《漢語大詞典》:春烟(春煙)
泛指春天的云烟岚气等。魏书·常景传:“ 长卿 有艷才,直致不羣性,鬱若春烟举,皎如秋月映。” 唐 张说 《和张监游终南》:“春烟生古石,时鸟戏幽松。” 元 赵孟俯 《桃源春晓图》诗:“ 桃花源 里得春多,洞口春烟摇緑萝。”
分類:春天云烟
《漢語大詞典》:烟际(煙際)
亦作“烟际”。 云烟迷茫之处。 北齐 刘昼 新论·通塞:“入井望天,不过圆盖;登峯眺目,极於烟际。” 唐 李峤 《咏绫》:“何当画 秦 女,烟际坐氤氲。” 宋 苏辙 《黄楼赋》:“放田渔於江浦,散牛羊於烟际。” 元 李存 《送倪东江之上元县主簿》诗:“沙头烟际挹征襟,嚼尽梅花出短吟。”
分類:云烟迷茫
《國語辭典》:絪缊(絪縕)  拼音:yīn yūn
1.天地间的元气。《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絪缊相感,雾涌云蒸。」
2.天地间阴阳二气交互作用的状态。《易经。系辞下》:「天地絪缊,万物化醇。」
3.造化。唐。孟郊〈秋怀〉诗一六首之五:「袅袅一线命,徒言系絪缊。」
《漢語大詞典》:远烟(遠煙)
(1).远处的云烟。 南朝 宋 鲍照 《还都道中作》诗:“絶目尽平原,时见远烟浮。” 南朝 梁简文帝 《应令》诗:“远烟生兮含山势,风散花兮传馨香。”
(2).一种制墨用的原料。 宋 何薳 春渚纪闻·买烟印号:“ 黄山 张处厚 、 高景修 皆起灶作煤製墨为世业,其用远烟、鱼胶所製佳者,不减 沈珪 。”
《漢語大詞典》:烟芜(煙蕪)
烟雾中的草丛。亦指云烟迷茫的草地。 唐 权德舆 《奉和李大夫九日龙沙宴会》:“烟芜敛暝色,霜菊发寒姿。” 宋 柳永 《破阵乐》词:“露花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 清 纳兰性德 《忆秦娥·龙潭口》词之二:“青如翦,鷺鷥立处,烟芜平远。”
《漢語大詞典》:烟色(煙色)
(1).云烟迷蒙的景色。 南朝 梁 江淹 《山中楚辞》之三:“烟色闭兮乔木橈,嵐气闇兮幽篁难。” 唐 崔液 《代春闺》诗:“寂寂春花烟色暮,簷燕双双落花度。” 唐 王湾 《登终南山》诗:“烟色松上深,水流山下急。”
(2).指暗黄色或深棕色。《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二回:“模样倒还不坏,就是脸上粉重些,大约有点烟色,要借这粉盖下去的意思。”如:烟色礼帽。
《漢語大詞典》:烟气(煙氣)
亦作“烟气”。
(1).云烟雾气。宋书·符瑞志上:“ 鲁哀公 十四年, 孔子 夜梦三槐之间, 丰沛 之邦,有赤烟气起。” 唐 宋之问 《春日芙蓉园侍宴应制》诗:“烟气笼青阁,流文荡画桥。” 唐 元稹 《生春》诗之四:“星围分暗陌,烟气满晴风。”
(2).燃烧时产生的烟火气。 唐 崔立之 《南至隔仗望含元殿香炉》诗:“隔仗炉光出,浮霜烟气翻。” 宋 王铚 默记卷中:“小説载 江 南大将获 李后主 宠姬者,见灯輒闭目,云:‘烟气。’易以蜡烛,亦闭目,云:‘烟气愈甚。’”宋史·外国传六·高昌:“ 北廷 北山 中出硇砂,山中尝有烟气涌起,无云雾,至夕光燄若炬火。”
(3).特指吸烟时散发的气味。《花月痕》第四六回:“于是弁者环者,流目于灯光烟气之中,歌人舞人,摩肩於丰酒繁肴之地。”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三:“就是船上也是污泥痰秽,烟气迷闷。”
《漢語大詞典》:烟埃(煙埃)
亦作“烟埃”。
(1).尘埃;灰烬。 唐 李白 《望黄鹤山》诗:“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謐。”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 宋宣献 兼有 毕文简 、 杨文庄 二家之书,不减中秘,而 元符 中荡为烟埃。” 鲁迅 《书信集·致韦素园》:“试看新的文艺和在压制者保护之下的狗屁文艺,谁先成为烟埃。”
(2).指云烟雾气。 宋 丘崇 《沁园春》词之一:“登山临水,惊心节物,极目烟埃。”
(3).烽烟和战尘。喻战乱。 唐 岑参 《北廷北楼呈幕中诸公》诗:“上将新破胡,西郊絶烟埃。” 前蜀 杜光庭 《贺黄云表》:“授律则南摧丑蜒,凿门则北扫烟埃。”
《漢語大詞典》:三素
(1).道教指三元君。艺文类聚卷七八引 南朝 梁 陶弘景 《水仙赋》:“迎九玄於金闕,謁三素於玉清。”
(2).即三素云。亦泛指各色云烟。 唐 熊孺登 《日暮天无云》诗:“但见收三素,何能测上玄。” 前蜀 杜光庭 《中元众修金箓斋词》:“焰九光之莲炬,下照冥津;飘三素之檀烟,上闻真域。” 金 赵秉文 《鲁直乌丝襕黄庭》诗:“天书夜降勑六丁,控驾三素乘风冷。”
《漢語大詞典》:吹烟(吹煙)
亦作“ 吹烟 ”。
(1).浮动的云烟。 唐 温庭筠 《相和歌辞·堂堂》:“风飘客意如吹烟,纤指殷勤伤雁弦。”
(2).指吸鸦片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条规》:“三要鍊好心肠,不得吹烟、饮酒,公正和儺。毋得包弊狥情,顺下逆上。” 艾芜 《南行记·私烟贩子》:“来吹一口!我不会要你钱的。吹烟才有出息,你怕上瘾么?”
《漢語大詞典》:烟煴(煙煴)
亦作“烟熅”。
(1).元气。天地未分时混沌之气。文选·班固〈东都赋〉:“降烟煴,调元气。” 张铣 注:“烟煴,即元气也。” 晋 陆机 《白云赋》:“攄神景於八幽,合洪化乎烟煴。”南齐书·乐志:“驾六气,乘烟煴。”云笈七籤卷三一:“此灵并是结气之玄宗,成体之具神,连道云雾,带生烟煴。”
(2).阴阳二气和合貌。文选·班固〈典引〉:“太极之原,两仪始分,烟烟煴煴,有沉有奥,有浮有清,沉浮交错,庶类混成。” 蔡邕 注:“烟烟煴煴,阴阳和一相扶貌也。”文选·张衡〈思玄赋〉:“天地烟煴,百卉含葩。”旧注:“烟煴,和貌。” 李善 注:“周易曰:‘天地烟煴,万物化醇。’” 晋 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肇自初创,二仪烟煴;粤有生民, 伏羲 始君。”
(3).云烟弥漫貌。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镜朱尘之炤烂,袭青气之烟煴。” 唐 李峤 《云》诗:“烟煴万年树,掩映三秋月。”
《國語辭典》:壹郁(壹鬱)  拼音:yī yù
1.交密的样子。汉。王符《潜夫论。本训》:「天地壹郁,万物化淳。」
2.抑郁的样子。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耿介之意既伤,壹郁之怀靡愬。」也作「郁邑」、「郁挹」。
《國語辭典》:滃郁(滃鬱)  拼音:wěng yù
云气盛出的样子。《楚辞。王褒。九怀。昭世》:「览旧邦兮滃郁,余安能兮久居。」
分類:云烟弥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