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天膜
犹天幕。指云层。 清 钱谦益 《效欧阳詹玩月诗》:“疾雷掉车天膜破,急雨迎陈阳歊收。”
分類:指云云层
《國語辭典》:打雷  拼音:dǎ léi
闪电之后,紧接而来的轰隆雷声。如:「她最怕听到打雷的声音。」
《國語辭典》:卷层云(卷層雲)  拼音:juǎn céng yún
状如白绢的云幕,高而薄。是由大面积的温暖潮湿空气,在六至七千公尺以上的高空,使水汽凝结而成。当日光或月光透过时,周围会产生光环。往往是阴雨天气的前兆。
《漢語大詞典》:鈌云剑(鈌雲劍)
刺穿云层的利剑。比喻匡合天下的本领。语本庄子·说剑:“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案之无下,运之无旁,上决浮云,下絶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剑也。” 成玄英 疏:“夫以道为剑,则无所不包,故上下旁通莫能碍者,浮云地纪岂足言哉?” 宋 梅尧臣 《正仲见赠依韵和答》:“既无鈌云剑,身世遭黮黭。”
《漢語大詞典》:颓云駃雨(穨雲駃雨)
犹言崩云快雨。谓云层崩坠,大雨倾盆而下。太平广记卷九七引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从谏:“忽一日,穨云駃雨,霆击石傍大檀。”
分類:云层而下
《國語辭典》:响彻云霄(響徹雲霄)  拼音:xiǎng chè yún xiāo
形容声音响亮。《隋唐演义》第八六回:「这一笛儿,真吹得响彻云霄,鸾翔鹤舞,楼下万万千千的人,都定睛侧耳,寂然无声。」也作「响彻云汉」、「响彻云际」。
《国语辞典》:浓云密布(浓云密布)  拼音:nóng yún mì bù
云层浓密的布满天空。《儒林外史》第一回:「须臾,浓云密布,一阵大雨过了。」
《国语辞典》:空中造雨  拼音:kōng zhōng zào yǔ
一种人造雨的方式。利用飞机在云层上撒放碘化银或乾冰,使云层化成水滴形成降雨。如:「空军将派遣飞机配合气象局实施空中造雨。」
《国语辞典》:波诡云谲(波诡云谲)  拼音:bō guǐ yún jué
形容如云层波浪般变幻莫测。参见「云谲波诡」条。如:「这本小说写得波诡云谲,令人想知道结局如何。」
《国语辞典》:人造雨  拼音:rén zào yǔ
在乾旱时,把乾冰撒在厚云层上,导引水蒸气凝成雨滴落下来,称为「人造雨」。也称为「人工降雨」。
《漢語大詞典》:峨眉宝光(峨眉寶光)
人背对太阳立于山顶,前方云层或雾层上出现的围绕人影的彩色光环。因 四川省 峨眉山 上最常见,故名。也称佛光。参见“ 峨眉 ”。
《漢語大詞典》:峨眉
也写作峨嵋、峩眉。山名。在 四川 峨眉县 西南,因山势逶迤,有山峰相对如蛾眉,故名。佛教称为 光明山 ,道教称为“虚灵洞天”、“灵陵太妙天”。其脉自 岷山 绵延而来,突起为 大峨 、 中峨 、 小峨 三峰。顶部为玄武岩覆盖,有 峨眉 宝光、 舍身崖 、 洗象池 、 龙门洞 等胜匚与 浙江 普陀山 、 安徽 九华山 、 山西 五台山 并称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又 山东 、 河南 、 安徽 、 福建 、 广西 等省亦有形如蛾眉,以“峨眉”为名的山。
《漢語大詞典》:黄胖日头(黄胖日頭)
方言。指夏天薄云层里的太阳,很热。《何典》第八回:“谁知阵头大,雨点小,霎时雨散云收,依旧现出黄胖日头来。”
《國語辭典》:宾客如云(賓客如雲)  拼音:bīn kè rú yún
形容客人很多。《喻世明言。卷二九。月明和尚度柳翠》:「虽宾客如云,此日断不接见,以此为常。」《红楼梦》第六四回:「是日,丧仪炫耀,宾客如云,自铁槛寺至宁府,夹路看的何止数万人。」
《國語辭典》:穿云裂石(穿雲裂石)  拼音:chuān yún liè shí
直透云霄,震裂石头。形容声音清亮高亢。《儒林外史》第二九回:「一个小小子走到鲍廷玺身边站著,拍著手,唱李太白清平调,真乃穿云裂石之声,引商刻羽之奏。」
《國語辭典》:人工降雨  拼音:rén gōng jiàng yǔ
在乾旱时,以人工方法,将乾冰撒在厚云层上,导引水蒸气凝成雨滴落下来,称为「人工降雨」。也称为「人造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