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475,分232页显示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20  21  22  2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南二
二苏
二使
二卦
二匹
二桥
二乔
二曜
二林
二七
巽二
二两
二度
二帅
二体
《骈字类编》:南二
金丹大要三五一图说紫阳翁曰三五一都三个子古今明者实然稀东三南二同成五北一西方四共之戊巳自然生数五三家相见结婴儿婴儿是一含真气十月胎完入圣基
分类:南二
《國語辭典》:二苏(二蘇)  拼音:èr sū
1.称东汉苏章与苏不韦。《后汉书。卷三一。苏章传。赞曰》:「二苏劲烈,羊、贾廉能。」
2.称南北朝苏亮及其从弟苏绰。《北史。卷六三。苏绰传》:「亮少与从弟绰俱知名,然绰文章稍不逮亮,至于经画进趣,亮又减之。故世称二苏焉。」
3.称宋苏轼、苏辙兄弟。《宋史。卷三四六。常安民传》:「董敦逸再为御史,欲劾苏轼兄弟,安民谓二苏负天下文章重望,恐不当尔。」
《骈字类编》:二使
后汉书李合传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使者二人当到益部投合候舍时夕露坐合因仰观问曰二君发京师时宁知朝廷遣二使邪二人默然惊相视曰不闻也问何以知之合指星示云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故知之耳传宋史职官志宣抚副使不常置掌二使事
又唐介 张尧佐骤除宣徽节度景灵群牧四使介与包拯吴奎等力争之又请中丞王举正留百官班庭论夺其二使 文献通考唐置宣徽南北院使有副使后唐省副使院在枢密院署二使共院而各设厅事使各一人以检校官为之征元明善枢密赵良弼赠谥制谁其将指先二使以遄 事则从权果群凶之毕殄 崔淙五星同色赋其动也直其静也专道浊则失位时清则色妍岂比夫二使独能承命七纪徒为丽天者也
《骈字类编》:二卦
易履象曰上天下泽履疏此象之所言取上下二卦卑承尊之义故云上天下泽履 诗殷其雷传雷出地奋震惊百里疏雷出地奋豫卦象辞也震惊百里震卦彖辞也此二卦皆有雷字义相接故并引之以證宣左传卫襄公夫人姜氏无子嬖人婤姶生孟絷晋韩 子为政聘于诸侯之岁婤姶生子名之曰元孟絷之足不良弱行孔成子以周易筮之曰元尚享卫国主其社稷遇屯又曰余尚立絷尚克嘉之遇屯之比以示史朝史朝曰元亨又何疑焉成子曰非长之谓乎对曰康叔名之可谓长矣孟非人也将不列于宗不可谓长且其繇曰利建侯嗣吉何建建非嗣也二卦皆云子其建之康叔命之二卦告之弗从何为
分类:二卦
《骈字类编》:二匹
左传楚公子弃疾如晋过郑郑罕虎公孙侨游吉从郑伯以劳诸柤辞不敢见固请见之见如见王以其乘马八匹私面见子皮如上卿以马六匹见子产以马四匹见子太叔以马二匹 史记武帝纪赐民百户牛一酒十石加年八十孤寡布帛二匹者汉书文帝纪其遣谒者劳赐三老孝者帛人五匹悌 力田二匹张元史英宗纪帝欲以元夕张灯宫中参议中书省事 养浩上书諌止帝遽命罢之曰有臣若此朕复何忧自今朕凡有过岂独台臣当谏人皆得言赐养浩帛二匹
《骈字类编》:二桥(二桥)
唐 储光羲 安宜园林献高使君 十里次舟楫,二桥交往来。
《國語辭典》:二乔(二喬)  拼音:èr qiáo
汉太尉桥玄的二个女儿,本作「二桥」,皆容貌出众,孙策纳大桥,周瑜纳小桥,桥姓后改为乔,故称为「二乔」。唐。杜牧 赤壁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漢語大詞典》:二曜
亦作“ 二耀 ”。 指日月。南齐书·王融传:“偶化两仪,均明二耀。”隋书·律历志中:“悬象著明,莫大於二曜;气序环復,无信於四时。” 宋 苏舜钦 《符瑞》:“夫二曜五纬,天地之精气,其本在下,而大人统之。” 清 顾炎武 《王征君潢具舟城西同楚二沙门小坐栅洪桥下》诗:“举头是青天,不见二曜光。”
分類:日月
《漢語大詞典》:二林
庐山 东林寺 、 西林寺 的合称。 唐 白居易 《与微之书》:“僕去年秋,始游 庐山 ,到东西二 林 间 香炉峯 下,见云水泉石,胜絶第一,爱不能捨,因置草堂。” 唐 郑谷 《题兴善寺》诗:“寺在帝城阴,清虚胜二 林 。”
《漢語大詞典》:二七
(1).即十四。周礼·考工记·匠人:“ 夏后氏 世室,堂脩二七,广四脩一。” 郑玄 注:“ 夏 度以步,令堂脩十四步。”吕氏春秋·审时:“得时之菽,长茎而短足,其荚二七以为族。” 高诱 注:“二七,十四实也。” 南朝 陈后主 《东飞伯劳歌》:“年时二七犹未笄,转顾流眄鬟鬢低。”
(2).见“ 二七斋 ”。
分類:二七十四
《漢語大詞典》:二七斋(二七齋)
旧时,人死后第十四日请僧道念经打醮,谓“二七斋”。 宋 洪迈 《夷坚三志壬·吴蔡棺异》:“及建二七斋,一婢报棺热如火灸。”
《國語辭典》:巽二  拼音:xùn èr
传说中的风神。宋。陈郁 念奴娇。没巴没鼻词:「鼓动滕六,招邀巽二,一任张威势。」《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封姨逞势,巽二施威。」
分類:风神
《骈字类编》:二两(二两)
唐 周昙 晋门 悯帝 耕牛吃尽大田荒,二两黄金籴斗粮。
《骈字类编》:二度
礼记月令季秋之月日在房昏虚中旦柳中疏正义曰案三统历九月节日在氐五度昏虚二度中去日九十七度旦张初度中九月中日在房五度昏危三度中去日九十三度旦张十八度中 云笈七签九天丈人告三天玉童曰九丹上化胎精中记乃生九元之初结太空自然之气以成宝文一名琼胎灵曜经一名洞真太丹隐书一名帝君七化变景九形经一名太一二度帝宝五精经
又北史刘昉传见一方下
《骈字类编》:二帅(二帅)
左传桓公六年北戎伐齐齐使乞师于郑郑太子忽帅师救齐六月大败戎师获其二帅大良少良甲首三百以献于齐之又率同宋书前废帝纪世祖践祚立为皇太子始未 东宫中庶子二帅并入直永福省大明二年出东宫
《漢語大詞典》:二体(二體)
(1).指文、武两种舞蹈形式。一说指阴柔、阳刚两种音乐风格。左传·昭公二十年:“声亦如味,一气、二体。” 杜预 注:“舞者有文、武。” 孔颖达 疏:“乐之动身体者,唯有舞耳。文舞执羽、籥,武舞执干、戚。舞者有文、武之二体。” 清 毛奇龄 竟山乐录卷三:“二体者,声有阴阳也。旧曰文、武二舞,非也。舞是乐容,非乐声也。”
(2).两种体裁。《初学记》卷二一引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序》:“夫 楚 謡 汉 风,既非一骨; 魏 製 晋 造,固亦二体。”
(3).特指史书编年体与纪传体。 唐 刘知几 史通·二体:“然则 班 ( 班固 )、 荀 ( 荀悦 )二体,角力争先,欲废其一,固亦难矣。”
(4).指阴、阳。 宋 范仲淹 《水火不相入而相资赋》:“虽天生之材,本四象而区别;盖日用之利,合二体以交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