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芳春节(芳春節)
道教以农历二月八日为“芳春节”。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二》:“按道经以二月一日为天正节,八日为芳春节。”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岁时·二月:“道经二月八日为芳春节。 玉晨大道君 登 玉霄琳房 ,四盼天下。”
《國語辭典》:社戏(社戲)  拼音:shè xì
旧日村里中,迎神赛会时演出的野台戏。
《国语辞典》:尾牙  拼音:wěi yá
农历十二月十六日的俗称。相对于农历二月初二的「头牙」。参见「尾迓」条。
《国语辞典》:杏月  拼音:xìng yuè
旧历二月。
分类:旧历二月
《漢語大詞典》:献生子(獻生子)
唐 宋 以来的一种民间风俗。在农历二月初一的中和节,以青囊盛五谷瓜果种子,互相赠送。新唐书·李泌传:“ 泌 谓:‘废正月晦,以二月朔为中和节……民间以青囊盛百穀瓜果种相问遗,号为献生子。’”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二月朔日, 唐 宋 时谓之中和节,今虽不举,而民间犹以青囊盛五穀瓜果之种相遗,谓之献生子。”
《国语辞典》:头牙(头牙)  拼音:tóu yá
牙是「迓」的讹写。农历二月初二的迓礼,称为「头迓」。参见「头迓」条。
《国语辞典》:花朝日  拼音:huā zhāo rì
相传阴历二月十二日或十五日为百花的生日,称为「花朝日」。《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到了花朝日,孟沂要归省父母。」也称为「花朝」。
《漢語大詞典》:鸳鸯花(鴛鴦花)
(1).指石楠花。石楠正、二月间开花,冬有二叶为花苞,一花六叶,成对而生。故称。 唐 孟郊 《和宣州钱判官使院厅前石楠树》:“鸳鸯花数重,翡翠叶四铺。”
(2).红豆蔻花的别称。因每蕊心有两瓣相并,故名。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友人言:此花(红豆蔻花) 京口 最多,亦名鸳鸯花。凡媒妁通信与郎家者,輙赠一枝为信。”
《國語辭典》:观音素(觀音素)  拼音:guān yīn sù
民间相传观世音菩萨诞生、得道、升天的日子,分别是农历的二、六、九月的十九日,这三天都有热烈的庆祝活动。一般礼拜观音的人,从二月一日至十九日、六月一日至十九日、九月一日至十九日,都以斋戒沐浴来表示对观音的尊敬,这三次长素就称为「观音素」。如:「我吃的是观音素,明天就开斋。」
《漢語大詞典》:扑蝶会(撲蝶會)
旧时以农历二月十五日为花朝,届期士女相聚,扑蝶为戏,故又称扑蝶会。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 长安 二月间,士女相聚,扑蝶为戏,名曰扑蝶会。”
《國語辭典》:祭丁  拼音:jì dīng
丁,指每月上旬的丁日。古时习于仲春及仲秋上旬的丁日祭祀孔子,故称为「祭丁」。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二折:「那个秀才祭丁处不会抢馒头吃。」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三折:「苏秦吃的馒头,是那二年前祭丁的冷馒头。」
《國語辭典》:太阳糕(太陽糕)  拼音:tài yáng gāo
由白米面加糖制成,其上捏印有小鸡形状的一种糕点。旧时用来祭祀太阳星君,因此称为「太阳糕」。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太阳糕》:「二月初一日,市人以米面团成小饼,五枚一层,上贯以寸馀小鸡,谓之太阳糕。都人祭日者,买而供之,三五具不等。」
《漢語大詞典》:天正节(天正節)
道教定二月一日为天正节。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二》:“按道经,以二月一日为天正节。”
《漢語大詞典》:薰虫(薰蟲)
食品名。旧时于农历二月初二所制的一种油煎饼。 明 刘若愚 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二月初二日,各宫门撤出所安彩粧,各家用黍麪枣糕,以油煎之,或曰麪和稀摊为煎饼,名曰薰虫。”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薰虫》:“二日为龙抬头日……都人用黍麪枣糕麦米等物油煎为食,曰薰虫。”
《漢語大詞典》:熏虫
见“薰虫”。
食品名。旧时于农历二月初二所制的一种油煎饼。
《漢語大詞典》:薰虫(薰蟲)
食品名。旧时于农历二月初二所制的一种油煎饼。 明 刘若愚 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二月初二日,各宫门撤出所安彩粧,各家用黍麪枣糕,以油煎之,或曰麪和稀摊为煎饼,名曰薰虫。”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薰虫》:“二日为龙抬头日……都人用黍麪枣糕麦米等物油煎为食,曰薰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