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冰泮  拼音:bīng pàn
1.涣散。《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太尉帅师,甫下荥阳,则七国之军,瓦解冰泮。」《文选。潘岳。西征赋》:「砰扬桴以振尘,繣瓦解而冰泮。」
2.冰融之期。指春天。《荀子。大略》:「霜降逆女,冰泮杀内。」《文选。左思。蜀都赋》:「木落南翔,冰泮北徂。」
3.比喻危险。《后汉书。卷六一。黄琼传》:「光武以圣武天挺,继统兴业,创基冰泮之上,立足枳棘之林。」
《国语辞典》:悽悽  拼音:qī qī
凄凉悲痛。唐。柳宗元〈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诗:「宦情羁思共悽悽,春半如秋意转迷。」
《國語辭典》:方闻(方聞)  拼音:fāng wén
有道而博闻。《汉书。卷六。武帝纪》:「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
《漢語大詞典》:方闻科(方聞科)
科举时应试科目之一。方,通“ 旁 ”。 宋 曾纡 《李伯时〈五马图〉跋》:“予以应方闻科至京。”借指应试方闻科的士人。 宋 王安石 《徐秀才园亭》:“笑傲一生虽自乐,有司还欲选方闻。”
《國語辭典》:雨水  拼音:yǔ shuǐ
1.二十四节气之一。国历二月十九或二十日。《礼记。月令》:「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红楼梦》第七回:「倘或雨水这日竟不下雨,可又怎处呢?」
2.雨。《三国演义》第九十回:「年岁雨水均调,则种稻谷。」《红楼梦》第六七回:「今年三伏里雨水少,这果子树上都有虫子。」也称为「雨水儿」。
《漢語大詞典》:春仲
仲春。夏历二月。 南朝 宋 谢惠连 《西陵遇风献康乐》诗:“我行指孟春,春仲尚未发。”
分類:夏历二月
《國語辭典》:闰年(閏年)  拼音:rùn nián
凡阳历当年二月有二十九日,即全年为三百六十六日;或阴阳合历有闰月的那一年,均称为「闰年」。宋。苏轼 退圃诗:「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
《漢語大詞典》:春中
仲春,农历二月。宋书·沈攸之传:“卿春中求伐 彭城 ,吾恐军士疲劳,且去冬奔散,人心未宜復用,不许卿所启,今便不肯为我行耶。”北史·源贺传:“每岁秋冬,遣军三道并出,以备北寇,至春中乃班师。” 王维 《春中田园作》诗 清 赵殿成 题解:“史记·秦始皇本纪:‘时在春中。’正义曰‘中音仲。’”按,今本《史记》作“时在中春”。
《國語辭典》:社会(社會)  拼音:shè huì
1.由人及其互动所形成的集合体,通常具有特定的文化与制度。
2.某一阶级或某些范围的人所形成的群体。其组合分子具有一定关系,依此关系,彼此合作以达到一定的目的。如:「上流社会」。《醒世恒言。卷三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一个小节级同个茶酒保,把著团书来请张员外团社。原来大张员外在日,起这个社会,朋友十人,近来死了一两人,不成社会。」
3.旧时里社逢节日的酬神庆祝活动。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三月》:「诸军寨及殿司衙奉侍香火者,皆安排社会,结缚台阁,迎列于道,观睹者纷纷。」六十种曲本。明。无名氏。《白兔记》第三出:「今年社会,可胜似上年么?(净)今年齐整,跳鬼判的,踹跷的,做百戏的,不能尽述。」
《漢語大詞典》:平春
仲春。 唐 温庭筠 《吴苑行》:“锦雉双飞梅结子,平春远緑窗中起。”
分類:二月
《國語辭典》:令月  拼音:lìng yuè
1.吉月。《仪礼。士冠礼》:「令月吉日,昭告尔字。」《孔子家语。卷八。冠颂》:「令月吉日,王始加元服。」
2.阴历二月。汉。张衡〈归田赋〉:「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
分類:夏历二月
《漢語大詞典》:及己
植物名。二月生苗,先开白花,后方生叶三片,状如獐耳,根如细辛,故又名獐耳细辛。喜生山谷阴湿之地。根入药,外用治诸恶疮及皮肤虫痒等。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
《漢語大詞典》:临日(臨日)
(1).接近太阳。形容高耸。 唐 卢照邻 《登玉清》诗:“絶顶横临日,孤峯半倚天。”
(2).星相术士的迷信说法。以正月午日、二月亥日、三月申日、四月丑日等为临日,宜祭祀、上册、上表章、入学、出行、上官赴任等。参阅《协纪辨方书·临日》
《漢語大詞典》:竹秋
宋 赞宁 笋谱:“凡百穀各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若笋,以鞭行时分芽、露白月为春……及乎外苞内实,冒土而生,当二三月为秋。”故称农历二月为“竹秋”。 明 彭大翼 山堂肆考·时令·二月:“二月为竹秋。”
分類:农历二月
《漢語大詞典》:喝月
喝令月亮;喝斥月亮。形容气概豪迈。 唐 李贺 《秦王饮酒》诗:“酒酣喝月使倒行,银云櫛櫛瑶殿明。” 赵补初 《西江月》词:“喝月拏云气概,破山丈雪家风。”
《漢語大詞典》:王节(王節)
(1).帝王之符信,传达王命的凭证。语本周礼·地官·掌节:“掌守邦节,而辨其用,以辅王命。” 郑玄 注:“王有命,则别其节之用,以授使者、辅王命者,执以行为信。” 宋 刘敞 《与郓州给事启》:“窃承远驱王节,俯压 楚 郊。望清尘而匪遥,逼贱事之有守。”
(2).重大节日。 唐 符载 《中和节陪何大夫会宴序》:“中和,王节也。万国承之,乐洪庆也。”按阴历二月初一日为中和节,传自 唐 始。参阅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