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本分  拼音:běn fèn
1.身分地位或职务。《荀子。非相》:「君子必辩,小辩不如见端,见端不如见本分。」
2.应尽的责任义务。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三出:「做女工是你本分的事。」
3.安分守己。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三折:「怎知他欠本分,少至诚。」《喻世明言。卷二。陈御史巧勘金钗钿》:「金孝是个本分的人,被老娘教训了一场,连声应道:『说得是,说得是。』」
《漢語大詞典》:奸回(姦回)
亦作“姧回”。亦作“奸回”。
(1).奸恶邪僻。左传·宣公三年:“ 商紂 暴虐,鼎迁於 周 ,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姦回昬乱,虽大,轻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观 孔光 之奏 董贤 ,则实其奸回; 路粹 之奏 孔融 ,则诬其衅恶。” 唐 权德舆 《陆宣公翰苑集序》:“ 裴延龄 以姦回得幸,害时蠹政,物议莫敢指言,公独以身当之,屡言不可。” 宋 司马光 《起请科场札子》:“有以姧回巧伪致富贵者,不为清仪所容。”明史·吕大器传:“ 士英 、 大鋮 ,臣不谓无一技之长,而奸回邪慝,终为宗社无穷之祸。”
(2).指奸恶邪僻的人或事。书·泰誓下:“崇信姦回,放黜师保。” 孔 传:“回,邪也。姦邪之人,反尊信之。” 唐 王勃 《三国论》:“ 汉 自 顺 桓 之间,国统屡絶,奸回窃位,阉宦满朝。” 宋 司马光 《辞知制诰第五状》:“若使臣言出於矫伪,当正典刑,以警姦回。”
《國語辭典》:喜事  拼音:xǐ shì
1.婚嫁或一切值得庆贺的事。唐。韩愈 咏灯花同侯十一诗:「更烦将喜事,来报主人公。」《儒林外史》第二四回:「南京这些乡绅人家,寿筵或是喜事,我们只拿一副蜡烛去,他就要留我们坐著一桌吃饭。」
2.喜欢多事。《文选。曹植。与吴季重书》:「其诸贤所著文章想还所治,复申咏之也,可令喜事小吏讽而诵之。」
《國語辭典》:善事  拼音:shàn shì
1.慈善的事。《红楼梦》第二五回:「只是替他多做些因果善事,也就罢了。」
2.善于任事,善于侍奉。《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刘公当世人杰,汝当善事之。」
《國語辭典》:妖孽  拼音:yāo niè
1.怪异、凶恶的事物或预兆。《礼记。中庸》:「国家将亡,必有妖孽。」《史记。卷一二八。褚少孙补。龟策传》:「妖孽数见,传为单薄。」
2.祸乱。《国语。吴语》:「挠乱百度,以妖孽吴国。」
《國語辭典》:内事(內事)  拼音:nèi shì
1.国内的事。《谷梁传。庄公十一年》:「公败宋师于鄑。内事不言战,举其大者,其日,成败之也。」
2.宫内的事。《周礼。春官。世妇》:「凡内事有达于外官者,世妇掌之。」
3.家庭内的事。《红楼梦》第一四回:「如今请了西府里琏二奶奶管理内事。」
4.祭祀宗亲内神的事。《礼记。曲礼下》:「践阼临祭祀内事曰孝王某,外事曰嗣王某。」
5.秘事。《管子。大匡》:「夫国之乱也,智人不得作内事。」
《漢語大詞典》:奸恶(姦惡)
亦作“奸恶”。
(1).邪恶。《书·尧典》“烝烝乂不格姦” 孔 传:“使进进以善自治,不至於姦恶。”《后汉书·梁统传》:“ 宪 ( 竇宪 )兄弟姦恶,既伏辜诛,海内旷然,各获其宜。”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若 舜 只要正他的姦恶,就见得 象 的不是矣。” 郭沫若 《孔雀胆》第二场:“我也什么病都没有,就是 车力特穆尔 的奸恶把我骇坏了。他的奸恶实在是足以使我失掉本性。”
(2).指邪恶的人或事。后汉书·冯绲传:“父 焕 , 安帝 时为 幽州 刺史,疾忌姦恶,数致其罪。” 宋 司马光 《殿中丞知商州薛府君墓志铭》:“其志常在利民,而深疾姦恶。” 明 张居正 《请宥言官疏》:“若谴怒重加,摧折过甚,将使諫官丧气,箝口不言。倘国家有大利害,朝廷有大姦恶,谁敢復为皇上言者乎?”
《國語辭典》:关节(關節)  拼音:guān jié
1.身体中骨与骨相衔合而可转动的部分。如:「膝关节」、「指关节」。
2.事情进展的重要阶段。如:「现在正是胜败存亡的关节,凡事都要更加小心,以免功亏一篑。」
3.暗中请托、贿赂。《宋史。卷三一六。包拯传》:「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4.暗号。明。叶宪祖《易水寒》第四折:「我想燕人不晓秦声,不免即在琴声之内,暗送一个关节。」
5.计谋。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三折:「你为公差事来到这里,不知你怎生做兀的关节?」
《國語辭典》:孟浪  拼音:mèng làng
言行轻率、冒失。《庄子。齐物论》:「夫子以为孟浪之言,而我以为妙道之行也。」《聊斋志异。卷一○。葛巾》:「偃卧空斋,自悔孟浪。」
《國語辭典》:痛痒(痛癢)  拼音:tòng yǎng
1.痛或痒的感觉。如:「他已失去知觉,不知痛痒。」
2.利害相关。《晋书。卷九一。儒林传。范弘之传》:「于下官之身有何痛痒,而当为之犯时干主邪!」
3.紧要的事。如:「此事不关痛痒,慢慢来!」
《國語辭典》:凶残(凶殘)  拼音:xiōng cán
1.凶恶残暴的人。《书经。泰誓中》:「取彼凶残,我伐用张,于汤有光。」唐。元稹〈箭镞〉诗:「砺将何所用?砺以射凶残。」
2.凶恶残暴的性情或行为。晋。欧阳建〈临终〉诗:「二子弃若遗,念皆遘凶残。」
《國語辭典》:穷苦(窮苦)  拼音:qióng kǔ
贫乏困苦。唐。王维〈偶然作〉诗六首之五:「被服圣人教,一生自穷苦。」《儒林外史》第三五回:「这两个老人家就穷苦到这个地步!我虽则在此一宿,我不殡葬他,谁人殡葬?」
《國語辭典》:三让(三讓)  拼音:sān ràng
1.再三谦让。《史记。卷三八。宋微子世家》:「宣公病,让其弟和,……,和亦三让而受之。」唐。骆宾王〈夕次旧吴〉诗:「盛德弘三让,雄图枕九围。」
2.用言语责备多次。《周礼。地官。司救》:「凡民之有邪恶者,三让三罚。」
《漢語大詞典》:雪溪
(1).雪覆盖着的溪流。 唐 王建 《塞上》诗:“断雁逢冰磧,回军占雪溪。” 唐 赵嘏 《赠李秘书》诗:“杉松韵冷雪溪暗,鸞鹤势高天路春。”
(2).指 晋 王徽之 雪夜至 剡溪 访 戴逵 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王子猷 居 山阴 ,夜大雪……忽忆 戴安道 ,时 戴 在 剡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 王 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 戴 ?’” 宋 范成大 《巾子山又雨》诗:“如今只忆雪溪句,乘兴而来兴尽还。” 宋 范成大 《朋元不赴湖上观雪之集明日余召试玉堂见寄二绝次其韵》:“雪溪清兴未渠阑,晚上西楼带月看。”
(3). 金 王庭筠 号。 金 王若虚 《王内翰子端诗近来陡觉无佳思纵有诗成似乐天其小乐天甚矣漫赋三诗为白傅解嘲》之一:“寄语 云溪 王处士 ,恐君犹是管窥天。” 金 元好问 《王黄华墨竹》诗:“ 雪溪 仙人诗骨清,画笔尚餘诗典刑。” 金 元好问 《游黄华山》诗:“ 黄华 水帘天下絶,我初闻之 雪溪翁 。” 施国祁 注:“案: 雪溪 , 黄华 自号。”按, 王庭筠 字 子端 ,平生爱 天平 黄华 山水,自号 黄华山主 。
《國語辭典》:功课(功課)  拼音:gōng kè
1.定治事的程序,以稽核其进度、成绩。《汉书。卷八三。薛宣朱博传。薛宣》:「宣考绩功课,简在两府。」
2.学生的课业。《文明小史》第二五回:「他忍不住要请教些实在的功课,先生没法,只得出去买了几张暗射地图。」也作「工课」。
3.佛教徒的早、晚课,内容包括唱赞、诵经、持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