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对状(對狀) 拼音:duì zhuàng
1.对答事状,陈述案情。《史记。卷一○一。袁盎传》:「人有告袁盎者,袁盎恐,夜见窦婴,为言吴所以反者,愿至上前口对状。」《明史。卷一九九。李钺列传》:「钺累疏力争,帝皆不纳,至责以抗旨,令对状。钺引罪乃罢。」
2.诉讼者的供词。用以对核与诉状中所陈各词有无出入者,称为「对状」。
《國語辭典》:对簿(對簿) 拼音:duì bù
簿,文状,即现代的起诉书。对簿指依据文状加以审问,期能经由勘察而符于事实。后乃将狱讼受审称为「对簿」。《史记。卷一○九。李将军传》:「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国语辞典》:酿器(酿器) 拼音:niàng qì
制酒的器具。唐。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
《国语辞典》:恂恂善诱(恂恂善诱) 拼音:xún xún shàn yòu
循序渐进的诱导。参见「循循善诱」条。《魏书。卷四十八。高允传》:「兴寿称共允接事三年,未尝见其忿色,恂恂善诱,诲人不倦。」唐。白居易〈襄州别驾府君事状〉:「夫人亲执诗书,昼夜教导,恂恂善诱,未尝以一篦一杖加之。」
《国语辞典》:有识之士(有识之士) 拼音:yǒu shì zhī shì
有见识的人。《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下。灵思何皇后纪》:「时有识之士心独怪之,后遂因何氏倾没汉祚焉。」宋。苏轼〈朝辞赴定州论事状〉:「有识之士皆谓陛下厌闻人言,意轻边事,其兆见于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