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国语辞典》:意思主义(意思主义) 拼音:yì sī zhǔ yì
行为人对于构成犯罪的事实,可预见其发生而使其发生且不违其本意,以故意论,称为「意思主义」。也称为「希望主义」、「意欲主义」。
《国语辞典》:掩瞒(掩瞒) 拼音:yǎn mán
隐瞒事实,不使人知。如:「大家都已经知道他和女友分手了,还有什么好掩瞒呢?」清。文庆等《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卷二六:「沿海之官兵差役,无不耳而目之,设有接济,断难掩瞒。」
《国语辞典》:公證人 拼音:gōng zhèng rén
1.替双方作某种事实證明的人。
2.指依《公證法》及其他法律之规定,就法律行为或其他关于私权之事实,做證明之人。
《国语辞典》:告谎假(告谎假) 拼音:gào huǎng jià
以编造的假事实、假理由请假。《官话指南。卷三。使令通话》:「『小的要告几天假,回家瞧我母亲的病去。』『真是你母亲病了么?不是告谎假呀!』」
《国语辞典》:既遂犯 拼音:jì suì fàn
指已经完全实现犯罪事实或犯罪构成要件的人。
《国语辞典》:法律审(法律审) 拼音:fǎ lǜ shěn
为相对于「事实审」的概念,指终审法院不调查事实,以前审判决所确定的事实为基础,判断其所适用的法令有无错误。例如刑事诉讼程序中,第三审为法律审。
《国语辞典》:拗曲作直 拼音:ǎo qū zuò zhí
把弯曲的东西弄直。比喻颠倒是非、歪曲事实。《
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五:「方妈妈呆了半晌,开口不得。思量没收场,只得拗曲作直说道:『谁叫你私下通奸?』」也作「扭曲作直」。
《国语辞典》:准确度(准确度) 拼音:zhǔn què dù
与标准或正确事实相符合的程度。
《国语辞典》:追诉权(追诉权) 拼音:zhuī sù quán
指检察机关对犯罪事实之有无,于法定期间内依法代表国家追诉犯罪之权利。在非告诉乃论之罪,不论是否有人提起告发,检察官知有犯罪嫌疑者,应即开始侦查;在告诉乃论之罪,须由被害人或利害关系人,于知悉犯人之时起六个月内提出告诉,检察官才能启动侦查程序。
《国语辞典》:法定认领(法定认领) 拼音:fǎ dìng rèn lǐng
有事实足认其为非婚生子女之生父者,非婚生子女或其生母或其他法定代理人得向生父提起认领之诉,请求法院判决促使生父认领其子女。
《国语辞典》:纯净新闻(纯净新闻) 拼音:chún jìng xīn wén
指完全根据事实报导的新闻。
《国语辞典》:可能性 拼音:kě néng xìng
能成为事实的属性。如:「这件工程,提早完工的可能性很大。」
《国语辞典》:事实审(事实审) 拼音:shì shí shěn
法院审判诉讼案件,注重證据的调查及事实的认定,因其所审理者兼括事实问题及法律问题,故称为「事实审」。
《国语辞典》:是非题(是非题) 拼音:shì fēi tí
叙述某项事实而让学生判断是或非的试题。
《國語辭典》:公證 拼音:gōng zhèng
指公證人或特定机关依《公證法》及其他法律之规定,就法律行为及其他关于私权之事实,所做的證明。如买卖、租赁和赠与等契约之公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