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国语辞典》:镇暴队形(镇暴队形)  拼音:zhèn bào duì xíng
军队或警察在处理暴乱事件时所排列的队形。
《国语辞典》:镇暴警察(镇暴警察)  拼音:zhèn bào jǐng chá
保安警察处理暴乱事件时称之。平日接受特别训练,镇暴时配有特殊装备。
《国语辞典》:政治分析  拼音:zhèng zhì fēn xī
对某一现象或事件的系统性研究与分析,目的在求了解此一现象或事件的权力运作、发展脉络与因果关系,并对其所可能引发的政治相关效应作有效的判断与预测。
《国语辞典》:中法战争(中法战争)  拼音:zhōng fǎ zhàn zhēng
清光绪十年(西元1884),中国和法国因安南事件所引起的战役。次年议和,订立中法天津和约,越南自此沦为法国的殖民地。也称为「甲申之役」。
《国语辞典》:一釐一毫  拼音:yī lí yī háo
形容极少的数量。宋。朱熹〈奏巡历婺衢救荒事件状〉:「常山、开化系灾伤极重去处,而常山所放仅及一分六釐有奇;而开化又止一釐一毫而已。」
分类:数量事件
《国语辞典》:虞犯少年  拼音:yú fàn shào nián
十二岁以上、未满十八岁,依少年事件处理法第三条第二项内容而有触犯刑罚令之虞犯少年而言。
《国语辞典》:馀波荡漾(馀波荡漾)  拼音:yú bō dàng yàng
事件结束后所留下的影响,暂时难以平息。如:「他们俩感情虽告结束,但还馀波荡漾,流言四起,其伤害之深,外人是无法了解的。」也作「馀波荡漾」。
《国语辞典》:因果关系(因果关系)  拼音:yīn guǒ guān xi
事件或现象形成必有的前后关连。先发生的因导致后形成的果。两者的关连密切而恒定,相同的因必会导致相同的果。
《国语辞典》:意外事件  拼音:yì wài shì jiàn
意想不到的不幸事件。如:「热水器应安装在室外,以免发生瓦斯中毒的意外事件。」
《国语辞典》:凶案  拼音:xiōng àn
杀人的事件。如:「街头刚发生一件凶案,警方已在现场围起封锁线。」
分类:杀人事件
《国语辞典》:镇暴(镇暴)  拼音:zhèn bào
以强大的武力遏阻暴乱动荡的事件。
《国语辞典》:纪录片(纪录片)  拼音:jì lù piàn
对某一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活或历史性事件作系统、完整纪录报导的影片。通常取材于现实社会,不容任何虚构,由于题材和表现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时事报导、文献、传记、自然和地理等类。
《国语辞典》:发生率(发生率)  拼音:fā shēng lǜ
事件的发生频率。发生率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疾病发生率是指发生新个案的人数除以有此风险的人口数,通常用千分率表示。
分类:事件频率
《国语辞典》:第三地  拼音:dì sān dì
与本事件无关的其他地点。如:「交战的两国同意另觅第三地,作为停火谈判的场所。」
《国语辞典》:萌儿(萌儿)  拼音:méng ér
事情、事件。《金瓶梅》第二八回:「你看他还打张鸡儿哩!瞒著我黄猫黑尾,你干的好萌儿!」
分类: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