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国语辞典》:时通运泰(时通运泰)  拼音:shí tōng yùn tài
形容命运转好,事事顺利。《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且忍耐在家里,俟时通运泰,必有发迹的分也。」
《国语辞典》:万事亨通(万事亨通)  拼音:wàn shì hēng tōng
事事顺利通达。《歧路灯》第六五回:「那孔方兄运出万事亨通的本领,先治了关格之症。」
《国语辞典》:吉利话(吉利话)  拼音:jí lì huà
吉祥、顺利的话。如事事如意、岁岁平安。《镜花缘》第六七回:「我就送你们几句吉利话儿:『从此中后,诸事如意,福寿绵长。』」《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张老也说了几句老实吉利话儿。」
《国语辞典》:处处碰壁(处处碰壁)  拼音:chù chù pèng bì
比喻办事或求人随处受阻,事事不顺利。如:「这物品他推销了一整天,仍是处处碰壁,销路不佳。」
《國語辭典》:独来独往(獨來獨往)  拼音:dú lái dú wǎng
独自一人,不与人同伙。《初刻拍案惊奇》卷三:「老兄带了许多银子,没个做伴,独来独往,只怕著了道儿,须放仔细些。」也作「独往独来」。
《國語辭典》:八败命(八敗命)  拼音:bā bài mìng
术数用语。指人出生的八字都带凶煞。这种命的人,一生不顺利,不是败家,就是与人交恶。如:「他做什么都不顺利,真是个八败命。」
《国语辞典》:时运亨通(时运亨通)  拼音:shí yùn hēng tōng
气运好,事事顺利。元。无名氏《娶小乔》第二折:「待时运亨通,自有显达之日也。」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一折:「终有日时运亨通,封侯拜相。」
《漢語大詞典》:埋三怨四
事事埋怨。例如:你最好干点实事,别老是埋三怨四的。
分類:事事埋怨
事事无碍法界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华严宗四种法界之一。(参见:法界)
【三藏法数】
谓一切分齐事法,称性融通,一多相即,大小互容,重重无尽,故名事事无碍法界。
法界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名达磨驮都Dharmadha%tu,此云法界。又曰法性,亦曰实相。法界之义有多种,以二义释之:一就事,一约理。就事而言:法者诸法也,界者分界也。诸法各有自体,而分界不同故名法界。然则法界者,法之一,一名为法界,总该万有亦谓之一法界。是为严家所判四种法界中之事法界,台家约于俗谛释十法界之时即此义也。菩萨璎珞本业经上曰:「无明者名不了一切法,迷法界起三界业果。」止观五曰:「此十法各各因各各果,不相滥,故言十法界。」同辅行曰:「言法界者,法即诸法,界谓界分,相不同故。」资持记上一之三曰:「法界者十界依正也,尘沙者喻其多。」行事钞上之一曰:「法界尘沙。」【又】界者,边际之义,法者极法之边际之言,言广大深远无过于此之语。如言法界万灵,周遍法界等也。止观三曰:「出法界外何处更别有法?」同五曰:「当知法界外,更无复有法而为次第也。」四教仪集注半字谈五曰:「穷事边际云法界。」往生要集上曰:「周遍法界,拔苦众生。」又曰:「佛光明照法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约理而言,法相华严之释意,指真如之理性而谓之法界。或谓之真如法性,实相,实际。其体一也。界者因之义,依之而生诸圣道,故名法界。又界者性之义,是为诸法所依之性故。又诸法同一性故名法界。唯识述记九末曰:「三乘妙法,所依相故,名为法界。」胜鬘经宝窟下末曰:「法界者,界即境界。即是因义,圣人四念处等,皆取此性作境故。」探玄记十八曰:「界有三义:一是因义,依生圣道故。摄论云:法界者一切净法因故。又中边论云:圣法因为义故,是故说法界。二是性义,谓是诸法所依性故,此经上文云法界法性,并亦然故也。三是分齐义,谓诸缘起相不杂故。」是四种法界中理法界之义也。严家台家更指一一之法,法尔圆融,具足一切诸法,谓之法界。大乘止观曰:「法者法尔故,界者性别故,以此心体法尔具足一切法,故言法界。」四教仪集注半字谈五曰:「性恶融通曰法界。」止观五曰:「又此十法,一一当体皆是法界,故言十法界。」是四种法界中之事事无碍法界也。又支配于因果之理之法相范围名为法界。佛为超脱此范围者,故佛独屹立于法界之外。菩萨璎珞本业经上曰:「于一法界有三界报。一切有为法,若凡若圣,若见著,若因若果,不出法界,唯佛一人在法界外。」又十八界之一。意识所缘之境云法界,即六尘中之法尘也。此中总该有为无为之一切法以悉为意识之所缘也。行宗记二下曰:「法尘一界,兼通色心。」
【佛学常见辞汇】
1。法者诸法,界者分界,诸法各有自体,而分界不同,故称法界。2。法者诸法,界者边际之义,穷极诸法的边际,故称法界。3。法者诸法,界者性之义,诸法在外相上虽千差万别,但皆同一性,故称法界。4。一一之法,法尔圆融,具足一切诸法,故称法界。
【佛学次第统编】
法界即名达磨驮都,此云法界,又曰法性,亦曰实相。法界之义有多种,以二义释之,一就事,二约理。就事而言,法者诸法也,界者分界也。诸法各有自体,而分界不同,故名法界。然则法界者,法之一一名为法界,总该万有,亦谓之一法界,即事法界也。约理而言,指真如之理性,而谓之法界。或谓之真如、法性、实相,实际,其体一也。界者因之义,依之而生诸圣道,故名法界。又界者性之义,是为诸法所依之性故。又诸法同一性故,名为法界,是即理法界也。
【三藏法数】
谓意所知一切诸法,名为法界。
事事无碍体
【三藏法数】
谓一切法,文义圆融,以无障碍法界为教体也。盖所起教,称性融通,事事无碍,遂令一言一音一文一义一因一果一毛一尘,含摄法界,圆融无碍,递互交参,重重无尽。经云:佛以一妙音,周闻十方国,众音悉具足,法雨皆充遍。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