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争臣(爭臣)  拼音:zhēng chén
能直言规谏国君过错的臣子。《荀子。子道》:「昔万乘之国,有争臣四人,则封疆不削;千乘之国,有争臣三人,则社稷不危;百乘之家,有争臣二人,则宗庙不毁。」《汉书。卷七八。萧望之传》:「朝无争臣则不知过,国无达士则不闻善。」也作「诤臣」。
《国语辞典》:越人视秦(越人视秦)  拼音:yuè rén shì qín
比喻对人极冷淡而不关心。语本唐。韩愈〈争臣论〉:「视政之得失,若越人视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
《国语辞典》:直言骨鲠(直言骨鲠)  拼音:zhí yán gǔ gěng
正直敢言,刚毅不屈。唐。韩愈〈争臣论〉:「使四方后代知朝廷有直言骨鲠之臣,天子有不僭赏从谏如流之美。」
《国语辞典》:骨鲠之臣(骨鲠之臣)  拼音:gǔ gěng zhī chén
犯颜谏诤,敢进忠言的臣子。唐。韩愈〈争臣论〉:「使四方后代,知朝廷有直言骨鲠之臣。」
《国语辞典》:谏议大夫(谏议大夫)  拼音:jiàn yì dà fū
职官名。掌侍从规谏之职。唐。韩愈〈争臣论〉:「晋之鄙人,熏其德而善良者几千人。大臣闻而荐之,天子以为谏议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