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冠军赛(冠军赛)  拼音:guàn jūn sài
争夺第一名的决赛。如:「职棒上半球季的冠军赛,两队势均力敌,真是精采!」
《国语辞典》:打破头(打破头)  拼音:dǎ pò tóu
1.形容争夺极烈。如:「他们为了争遗产,相互攻讦,恶形恶状,简直快打破头了!」
2.开始。《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凡事只怕起头。若打破了头时,朝一顿,暮一顿。」
分类:开始争夺
《国语辞典》:波希战争(波希战争)  拼音:bō xī zhàn zhēng
西元前四九二至四四九年间,波斯欲与希腊争夺小亚细亚殖民地、甚至征服希腊所引起的系列战争。在冲突期间双方各有胜负,但最后希腊联军攻进小亚细亚,波斯承认希腊殖民地的独立,战争方告结束。
《国语辞典》:吃醋争风(吃醋争风)  拼音:chī cù zhēng fēng
因争夺感情而嫉妒、吃味。多用于情人、夫妻关系上。如:「这两人因吃醋争风,大打出手,闹进警局,如今悔不当初。」也作「争风吃醋」、「争锋吃醋」。
《国语辞典》:楚汉相争(楚汉相争)  拼音:chǔ hàn xiāng zhēng
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相互争夺天下的时代。秦朝末年,群雄起兵反抗,楚人项梁、项羽起兵于江东,刘邦起于沛,后归附项梁。刘邦首先入关,攻破咸阳,此时项羽救赵,大破秦兵,乃引兵西向关中,进驻鸿门。刘邦因兵力不及项羽,至鸿门谢罪,佯装服从。项羽得关中后,分封天下,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后来齐国叛变,项羽攻齐,刘邦则趁机出兵声讨项羽,项羽因形势不利,力尽粮绝,遂与刘邦和议,中分天下,以鸿沟为界。后刘邦背信,围困项羽于垓下,项羽突围,至乌江自刎而死。楚汉相争共历四年而结束。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
《国语辞典》:抢饭碗(抢饭碗)  拼音:qiǎng fàn wǎn
和人争夺工作、差事。如:「只要工作负责尽职,不怕别人跟你抢饭碗。」
《漢語大詞典》:挤夺(擠奪)
倾轧争夺。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府县·邑令轻重:“其清华一路,惟有改调銓曹,然必深缔臺省心欢,游扬挤夺,始得入手。”
分類:倾轧争夺
《國語辭典》:百年战争(百年戰爭)  拼音:bǎi nián zhàn zhēng
西元十四世纪初,发生在英、法之间的长期战争。一三三七年,英王爱德华第三与法王腓力第六因争位而引起战端,至一四二二年,英王亨利第六以父约为法王,进兵奥尔良,法人最终在圣女贞德的鼓舞下击败英兵,迎查理第七为王,战事至一四五三年始止,史称为「百年战争」。
《國語辭典》:必争之地(必爭之地)  拼音:bì zhēng zhī dì
敌我双方于争战中,必要夺取的战略要地。《周书。卷三三。列传。王悦》:「白马要冲,是必争之地。今城守寡弱,易可图也。」
《漢語大詞典》:成则为王,败则为寇(成則爲王,敗則爲寇)
旧谓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寇贼。反映了以成败论人的观点。 孙中山 《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之演讲》:“ 中国 歷史上有一习惯,所谓成则为王,败则为寇,但近代文明国家,不是如此。”亦作“ 成则为王,败则为虏 ”、“ 成则为王,败则为贼 ”。 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五折:“我成则为王,败则为虏,事已至此,惟求早死而已。”虏,俘虏。 鲁迅 《南腔北调集·谈金圣叹》:“他们虽然至今不知道‘欲壑难填’的古训,却很明白‘成则为王,败则为贼’的成语,贼者,流着之王,王者,不流之贼也,要说得简单一点,那就是‘坐寇’。”亦省作“ 成王败寇 ”。 柳亚子 《题〈太平天囯战史〉》:“成王败寇漫相呼,直笔何人纵 董狐 。”
《國語辭典》:你争我夺(你爭我奪)  拼音:nǐ zhēng wǒ duó
互相争夺。如:「兄弟两人为了祖留遗产,你争我夺,伤了和气。」《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以后有客求见,欣然相接。覆帐之后,宾客如市。挨三顶五,不得空閒,声价愈重。每一晚白银十两,兀自你争我夺。」
分類:相互争夺
《漢語大詞典》:阄金阋玉(鬮金鬩玉)
谓争夺贵重的东西。 宋 许棐 《献丑集·樵谈》:“鬮金鬩玉,不幸甚矣,而先生手泽亦卷分帙散,永为不全之书,是遭无燄之 秦 也。”
《漢語大詞典》:狼竞(狼競)
如狼之争夺。《说岳全传》第六一回:“嘆狐奔而兔逐,恨狼竞以鴟张。”
分類:争夺
《國語辭典》:鹿死谁手(鹿死誰手)  拼音:lù sǐ shuí shǒu
鹿,古代狩猎的主要目标,比喻政权。鹿死谁手比喻共争帝位或一物,不知谁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晋书。卷一○五。石勒载记下》:「脱遇光武,当并驱中原,未知鹿死谁手。」《幼学琼林。卷四。鸟兽类》:「胜负未分,不知鹿死谁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