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言笔(言筆)
口头之辞与书面之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表:“虽言笔未分,而陈谢可见。” 杨明照 校注:“‘言’谓口头陈辞,‘笔’谓书翰。”
《漢語大詞典》:着令(著令)
(1).下令;责成。 唐 李白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故人赠我我不违,著令山水含清暉。” 唐 元稹 《有唐赠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铭》:“公乃悉出所餘,命纠掾已下均取之。著令曰:自是加俸贮於尅府,赏信易取也。”
(2).谓得到许可的命令。 宋 王禹偁 《野兴亭记》:“緑野之色乱入,四时之景互见。至若假寧著令,休沐得告,絳騶騑騑,言适於野。”
命令;责成。 唐 李白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故人赠我我不违,着令山水含清暉。”红楼梦第八三回:“ 贾 府省亲的太太奶奶们,着令入宫探问。”《人民文学》1982年第2期:“区委 范书记 自然不免把他狠狠教训一通,然后,叫大队来人将 朱二升 领回,着令大队今后对 朱二升 好好加强监督教育。”
《國語辭典》:表格  拼音:biǎo gé
分格、分类以填记事物,俾便阅览或统计的一种格式。
《國語辭典》:笔答(筆答)  拼音:bǐ dá
以文字作答。如:「本科目的考试采用笔答。」晋。张隐《文士传。成公》:「成公绥,口不能谈,而有剧问,以笔答之。」
《國語辭典》:吉席  拼音:jí xí
以文字贺人婚礼时,上款的提称语。如:「某某仁兄吉席」。
《國語辭典》:汇报(匯報)  拼音:huì bào
1.综合资料,向上级呈报。如:「这次意外事故对公司造成的影响,我将在下次周会时,统筹汇报。」也作「汇报」。
2.综合资料做成的报告。如:「他正著手准备下年度的预算汇报。」也作「汇报」。
《國語辭典》:汇报(彙報)  拼音:huì bào
1.综合资料,向上级呈报。《清会典事例。卷二三七。户部。关税。考覈一》:「及一年期满,汇报税银赢亏数目。」也作「汇报」。
2.综合资料做成的报告。如:「财税汇报」。也作「汇报」。
《漢語大詞典》:呈详(呈詳)
犹言书面呈报。详,旧时对上陈报、请示的公文。 明 崔时佩 李景云 《西厢记·飞虎授首》:“速送所在法司,监候呈详处决。”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复济东丹道台》:“卑职伏读宪臺来行,内开蒙宪臺呈详,秋冬二季粮僉支给东路,又开蒙院批,仰照部文支给缴。”
《漢語大詞典》:墨策
谓科举时用书面形式策对。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 唐 朝初,明经取通两经。先帖文,乃案章疏,试墨策十道……后明经停墨策,试口义併时务策三道。”
《國語辭典》:课卷(課卷)  拼音:kè juàn
大陆地区指学生的书面作业。如:「老师每日批改学生课卷。」
《國語辭典》:字据(字據)  拼音:zì jù
作为凭證用的文书。如合同、借据等。《官话指南》卷二:「这张字据,是徒弟刚一上铺子就写么?」
《國語辭典》:承兑(承兌)  拼音:chéng duì
汇票之被发票人向持票人表示付款的承诺,称为「承兑」。
《國語辭典》:佃契  拼音:diàn qì
佃农租耕土地时,与地主所订的书面或口头契约。
《漢語大詞典》:衲锦(衲錦)
古代的一种锦。常用以装裱书面。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御府临书 六朝 羲 、 献 , 唐 人法帖,并杂诗赋等。内长篇不用边道,衣古厚纸,不揭不背。用毬路锦、衲锦、柿红龟背锦、紫百花龙锦、皂鸞綾褾等,碧鸞綾里,白鸞綾引首。玉轴或玛瑙轴临时取旨。内 赵世元 钩摹者亦用衲锦褾。”
分類:装裱书面
《国语辞典》:借单(借单)  拼音:jiè dān
向人借取财物时所写的书面凭證,由出借人保存。
《國語辭典》:议定书(議定書)  拼音:yì dìng shū
国际文件的一种:(1)指缔约国对于条约的补充或修改等问题,所达成的书面协议。其形式有附于原条约之后或单独文件。(2)国际会议对某些问题达成协议,并经签字的纪录,如《京都议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