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63,分38页显示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8  19  20  2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黄本
书亭
豕亥
竹笥
禁书
脱文
版本
复刻
写官
总论
僻书
帐目
完本
籍书
题签
《漢語大詞典》:黄本
(1). 宋 时称用雌黄书写的国史。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 太宗 时,史官 张洎 等撰 太祖 史,凡 太宗 圣諭及史官采摭之事,分为朱墨书以别之,此国史有朱墨本之始也…… 绍兴 初, 赵相鼎 提举再撰,又或以雌黄书之,目为黄本,然世罕传。”
(2). 宋 时用黄纸印写的书籍。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五年:“辛丑,三馆、祕阁上所写黄本书六千四百九十六卷,补白本书二千九百五十四卷。”
《漢語大詞典》:书亭(書亭)
较小的书籍销售点,多设在像亭子的小房子里,故称。 柯灵 《香雪海·水流千里归大海》:“或者跑到任何一个小小的书亭,都可以从书架上看到成排装帧精美的 马 、 恩 、 列 、 斯 和 毛主席 的著作。”
《漢語大詞典》:豕亥
语本吕氏春秋·察传:“有读史记者曰: 晋 师三豕涉 河 。 子夏 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於 晋 而问之,则曰 晋 师己亥涉 河 也。”后以“豕亥”谓书籍传写或刊印中的文字错误。 宋 曾巩 《七月十四日韩持国直庐同观〈山海经〉》诗:“自笑成豕亥,更微注虫鱼。” 清 黄遵宪 《感怀》诗:“读史辨豕亥,订礼分袒袭。”
《漢語大詞典》:竹笥
用以盛放衣物书籍等的竹制盛器。后汉书·逸民传·戴良:“ 良 五女并贤,每有求姻,輒便许嫁,疎裳布被,竹笥木屐以遣之。” 南朝 宋 鲍照 《临川王服竟还田里》诗:“道经盈竹笥,农书满尘阁。”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汤司空:“其殁於京邸也……检其所遗,惟竹笥内俸银八两。”
《國語辭典》:禁书(禁書)  拼音:jìn shū
政府禁止发行、阅读及收藏的书籍。《儒林外史》第三五回:「青邱文字,虽其中并无毁谤朝廷的言语,既然太祖恶其为人,且现在又是禁书,先生就不看他的著作也罢。」
《國語辭典》:脱文(脫文)  拼音:tuō wén
校勘文字时,凡原文有脱落的文字称为「脱文」。也作「夺文」。
《國語辭典》:版本  拼音:bǎn běn
1.版与本分别指古代的简牍和缣帛,都是用来记载文字的工具,故二者合称即是书本的通称。也作「板本」。
2.书籍因编辑、传抄、刻版、排版或装订方式等不同,而有各类版本问世。如活字本、写本、抄本、影本等。也作「板本」。
《漢語大詞典》:复刻(復刻)
指木刻书籍的重行刻印。 阿英 《版本小言》:“但‘善本’也不一定是初刻,有时复刻本,因作者删改增补过,或者复刻者精细的校阅音注过,会比原刻,或原作者刻,是更为优胜的。”
《漢語大詞典》:写官(寫官)
古时负责抄写书籍的官吏。汉书·艺文志:“﹝ 孝武 ﹞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 清 龚自珍 《工部尚书高邮王文简公墓表铭》:“ 周 以降,书体六七变,写官主之,写官误,吾则勇改; 孟蜀 之降,槧工主之,槧工误,吾则勇改。”
《國語辭典》:总论(總論)  拼音:zǒng lùn
绪论。为论述总纲的文字。《宋史。卷三三八。苏轼传》:「巩进太祖总论。」
《漢語大詞典》:僻书(僻書)
冷僻的书籍;极罕见的书籍。 宋 计有功唐诗纪事·温庭筠:“ 令狐綯 曾以旧事访於 廷筠 ,对曰:‘事出《南华》,非僻书也。’”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卷三:“ 唐 高祖 太宗 武德 贞观 初,因 隋 制以吏部典选,后人滋多,判目近浅,乃採经籍古义、僻书隐言以试之,唯恐选人之知。”明史·李昌祺传:“预修永乐大典,僻书疑事,人多就质。” 鲁迅 《二心集·关于〈唐三藏取经诗话〉的版本》:“《两浙古本考》虽然并非僻书·但中学生诸君也并非专治文学史者,恐怕未必有暇涉猎。”
《國語辭典》:帐目(帳目)  拼音:zhàng mù
记入帐簿的收支项目。《儒林外史》第三一回:「自先君赴任赣州,把舍下田地房产的帐目,都交付与娄老伯。」
《漢語大詞典》:完本
完全的本子。指书画碑帖或书籍等。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宾退杂识》:“二 王 并书《洛神赋》, 右军 者,世不经见; 大令 所书,宣和书谱所收,已非完本。”
《漢語大詞典》:籍书(籍書)
谓用书籍代替卧席。喻迷于诗书之中。《文选·班固〈答宾戏〉》:“徒乐枕经籍书,紆体衡门,上无所蔕,下无所根。” 吕向 注:“枕经典而卧,铺诗书而居。”
分類:书籍诗书
《國語辭典》:题签(題簽)  拼音:tí qiān
1.贴于书皮上,题写书名的标签。
2.在书本封面的标签上题字。《文明小史》第六○回:「上面贴著旧宣州玉版的衬纸,澄心堂粉画冷金笺的签条,题签的人是太仓王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