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84,分39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雁信
悚惕
手启
灵襟
长书
寄音
寓书
叶书
一行书
驰仰
邮置
边书
春词
尊履
鳞羽
《漢語大詞典》:雁信
指传递书信者。 唐 温庭筠 《寄湘阴阎少府乞钓轮子》诗:“若向 三湘 逢雁信,莫辞千里寄渔翁。”参见“ 雁足书 ”。
分類:传递书信
《漢語大詞典》:雁足书(雁足書)
系于雁足的书信。语出汉书·苏武传:“ 昭帝 即位。数年, 匈奴 与 汉 和亲。 汉 求武等, 匈奴 诡言 武 死。后 汉 使復至 匈奴 , 常惠 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 汉 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 惠 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 汉 使曰:‘ 武 等实在。’” 唐 权德舆 《寄李衡州》诗:“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 衡阳 雁足书。”相传 元 郝经 亦有雁足传书事。 中统 年间, 郝经 以宣慰副使使 宋 ,被扣于 真州 ,十六年不还。 经 畜一雁,甚驯。一日 经 书诗于尺帛曰:“露冷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 天子援弓缴,穷海纍臣有帛书。”系雁足而纵之。雁为猎者所获,献之 元 主, 元 主恻然,遂向南进军,越二年, 宋 亡。见 明 张萱 疑耀卷二。
分類:书信有雁
《國語辭典》:悚惕  拼音:sǒng tì
惊惶恐惧。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注》:「城南倚山原,北临黄河,悬水百馀仞,临之者感悚惕焉。」《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拜之后,心中悚惕,魂魄俱无,晓得冤孽见在面前了。」
《漢語大詞典》:手启(手啓)
(1).书札。《三国演义》第三六回:“﹝ 程昱 ﹞待 徐母 如亲母;时常馈送物件,必具手啟。 徐母 因亦作手启答之。”
(2).书信用语。用于具名之后,表示亲手陈述。如:某某手启。
《漢語大詞典》:灵襟(靈襟)
(1).胸怀。 唐太宗 《初春登楼即目观作述怀》诗:“凭轩俯兰阁,眺瞩散灵襟。” 宋 朱熹 《闻善决江河》诗:“ 大舜 深山日,灵襟保太和。”
(2).心智。 严复 《原强》:“且也六七龄童子入学,脑气未坚,即教以穷玄极眇之文字,事资强记,何裨灵襟!”
(3).书信用语。对受信者的颜容的敬称。旧唐书·李密传:“脱知动静,数迟貽报,未面灵襟,用增劳軫。”
《國語辭典》:长书(長書)  拼音:cháng shū
1.《战国策》的别名。参见「战国策」条。
2.古时上给公侯的书呈。宋。赵升《朝野类要。卷四。文书。万言书》:「上进天子之书也。若上公侯,则名之曰长书。」
《漢語大詞典》:寄音
传递音信;传递书信。 晋 陆机 《拟〈行行重行行〉》诗:“惊飈褰反信,归云难寄音。” 宋 梅尧臣 《方在许昌幕内弟滁州谢判官有书邀余诗》诗:“从事 滁阳 去,寄音苦求诗。” 元 费唐臣《贬黄州》第一折:“学士大人携家远謫,朝中旧僚友,也要常常寄音回去。” 明 刘基 《江神子·次刘宗保韵》词:“钧天虎豹守重关,隔人间,寄音难。”
《漢語大詞典》:寓书(寓書)
寄信;传递书信。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子产 寓书於 子西 以告 宣子 。”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三:“吾在 铁城 因故人有帅 成都 者,得寓书,遂与 石 通寒温。” 冯自由 《中国教育会与爱国学社》:“中国教育会全体会员顿首寓书海外同胞。”
《漢語大詞典》:叶书(葉書)
(1).用树叶写的书信。 唐 贾岛 《郊居即事》:“叶书传野意,簷溜煮胡茶。”
(2).贝叶书的简称。古代 印度 人常用贝多罗树的叶书写佛经,故佛经亦称“ 叶书 ”。 南朝 梁 沈约 《均圣论》:“西国密涂,厥路非远,虽叶书横字,华梵不同,而深义妙理,於焉自出。”
《漢語大詞典》:一行书(一行書)
谓简短的书信。亦泛指信札。 南朝 梁 何逊 《从主移西州寓直斋内霖雨不晴怀郡中游聚》诗:“欲寄一行书,何解三秋意。” 唐 岑参 《玉关寄长安主簿》诗:“东去 长安 万里餘,故人何惜一行书。” 宋 陈师道 《寄单州吕侍讲》诗:“遣兴觅为七字语,寻人聊代一行书。”
《漢語大詞典》:驰仰(馳仰)
书信表敬语。表示对对方的向往仰慕。 宋 苏轼 《与佛印》之四:“少闻謦欵,但深驰仰。” 宋 秦观 《与李德叟简》:“昨得 递中 所寄书,甚慰驰仰。” 明 方孝孺 《与采苓先生》之二:“ 太常 、 经歷 、 仲瞻 三尊丈驰仰之意不异此,故不别幅。”
《漢語大詞典》:邮置(郵置)
(1).驿站。后汉书·郭太传:“又识 张孝仲 芻牧之中,知 范特祖 邮置之役。” 李贤 注:“广雅曰:‘邮,驛也。’《风俗通》曰:‘ 汉 改邮为置。置者,度其远近之间而置之也。’”明史·戚继光传:“边塞逶迤,絶无邮置,使客络绎,日事将迎。”
(2).指邮政设施。 严复 《原强》:“转输、邮置、交通之事……较吾 中国 之所有,倍蓰有加焉。”
(3).指投递书信的人。 宋 陈傅良 《村居》诗之一:“絶胜倚市看邮置,客至还无菜甲羹。”
(4).邮寄。 叶圣陶 《穷愁·倚闾之思》:“ 秋帆 接视,则己告迟归书也。验 北京 邮局戳记,辨为前此三日。乃悟校役耽懒,受书后忘为邮置,至近始检出耳。”
《漢語大詞典》:边书(邊書)
寄自边地的书信。《魏书·源怀传》:“今之所矜者,正以南黔企德,边书继至,殄悴之氓,理须救接。” 宋 张孝祥 《满江红·于湖怀古》词:“边书静,烽烟息。通軺传,销锋鏑。” 清 周亮工 《寄闽南高云客蒋用弢谢尔将》诗:“ 闽 南自昔无征鴈,莫悵边书不肯来。”
分類:边地书信
《漢語大詞典》:春词(春詞)
(1).有关男女恋情的书信或文辞。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莺莺》:“ 鶯鶯 姓 崔氏 ,有 张生 者,託其婢 红娘 以春词二篇诱之。” 明 梁辰鱼 《七犯玲珑·遇妓》曲:“密语还重订,春词定几封, 巫阳 梦。”
(2).春天的歌。 鲁迅 《野草·秋夜》:“胡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
《漢語大詞典》:尊履
向对方表问候之词。旧时多用于书信。履,步履。 宋 欧阳修 《与苏编礼》:“得书,承尊履休康,并以为慰。” 宋 秦观 《与邵彦瞻简》:“奉违未几,已復清明。缅惟还自诸邑,尊履胜常,钦企钦企。”
《漢語大詞典》:鳞羽(鱗羽)
(1).鳞与羽。南史·刘敬宣刘怀肃等传论:“或阶缘恩旧,一其心力,或攀附风云,奋其鳞羽。” 唐 韩愈 《海水》诗:“苟非鳞羽大,荡薄不可能。”
(2).代称鱼和鸟。南齐书·高逸传·宗测:“性同鳞羽,爱止山壑,眷恋松云,轻迷人路。” 唐 白居易 《春日闲居》诗:“我今对鳞羽,取乐成謡咏。”
(3).代称鱼和雁。借指书信。 宋 柳永 《倾杯乐》词:“频耳畔低语,知多少他日深盟,平生丹素,从此尽把凭鳞羽。” 明 刘基 《怨王孙》词:“鳞羽路阻,佳人何处,木落山寒,江空岁暮。” 清 林则徐 《致姚春木王冬寿书》:“龙沙万里,鳞羽难通,但有相思,勿劳惠答也。”
(4).比喻行迹。 唐 杜牧 《雨中作》诗:“但为适性情,岂是藏鳞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