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89,分40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崇重
吴笺
绝交书
至感
亲札
雁信
悚惕
手启
灵襟
长书
寄音
寓书
叶书
一行书
驰仰
《漢語大詞典》:崇重
(1).犹尊贵;高贵。后汉书·窦融传:“ 肃宗 即位,以公主修勑慈爱,累世崇重,加号长公主。” 唐 杜甫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招要恩屡至,崇重力难任。” 宋 范仲淹 《答赵元昊书》:“以大王嗣守其国,爵命崇重,一如先大王。” 清 恽敬 《答俪笙尚书书》:“先生德位崇重,下交于奔走之吏,先生之道益光矣。”
(2).尊重;重视。 晋 桓温 《荐谯元彦表》:“是故上代之君,莫不崇重斯轨,所以篤俗训民,静一流竞。” 唐 韩愈 《请复国子监生徒状》:“国家典章,崇重庠序,近日趋竞,未復本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 肃宗 、 代宗 ,崇重儒术。”
(3).古代书信末祝颂对方的用词。犹言贵体。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伏惟宴喜外,倍保崇重。祝望祝望。” 宋 王安石 《与王宣徽书》:“惟冀为时倍保崇重,无任祷颂之至。”
《漢語大詞典》:吴笺(吴箋)
吴 地所产之笺纸。常借指书信。 宋 陆游 《新滩舟中作》诗:“衰迟未觉诗情减,又擘吴笺赋 楚 城。” 宋 陆游 《风入松》词:“欲寄吴笺説与,这回真箇闲人。”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八:“﹝ 赵燕如 ﹞《寄谢友人送吴笺》诗云:‘感君寄吴笺,笺上双飞鹊。’”
分類:笺纸书信
《漢語大詞典》:绝交书(絶交書)
断绝交谊的书信。 三国 魏 嵇康 有《与山巨源绝交书》。 唐 顾况 《闲居怀旧》诗:“骚客空传《成相赋》, 晋 人已负《絶交书》。” 宋 杨万里 《纪闻悼旧》诗:“中间缘国论,偶似絶交书。”
《國語辭典》:至感  拼音:zhì gǎn
1.极其感激,常为书信用语。
2.至诚的感通。《南史。卷六。梁武帝本纪上》:「公永言惟孝,至感通神,恭严祀典,祭有馀敬。」
《漢語大詞典》:亲札(親札,親劄)
亦作“ 亲札 ”。亲手写下的书信。 南唐 冯延巳 《更漏子》词:“金翦刀、青丝髮。香墨蛮笺亲札。和粉泪,一时封。此情千万重。” 宋 朱熹 《答江元适书》:“孤陋晚生,屏居深僻,未尝得亲几杖之游,乃蒙不鄙,使贤子遗之手书,致发明道要之文三编,加赐亲札,存问繾綣。”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旧闻·席氏多贤》:“我辈得县官亲札,靖一方之害,乃汝等翻欲陷我耶!”
《漢語大詞典》:雁信
指传递书信者。 唐 温庭筠 《寄湘阴阎少府乞钓轮子》诗:“若向 三湘 逢雁信,莫辞千里寄渔翁。”参见“ 雁足书 ”。
分類:传递书信
《漢語大詞典》:雁足书(雁足書)
系于雁足的书信。语出汉书·苏武传:“ 昭帝 即位。数年, 匈奴 与 汉 和亲。 汉 求武等, 匈奴 诡言 武 死。后 汉 使復至 匈奴 , 常惠 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 汉 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 惠 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 汉 使曰:‘ 武 等实在。’” 唐 权德舆 《寄李衡州》诗:“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 衡阳 雁足书。”相传 元 郝经 亦有雁足传书事。 中统 年间, 郝经 以宣慰副使使 宋 ,被扣于 真州 ,十六年不还。 经 畜一雁,甚驯。一日 经 书诗于尺帛曰:“露冷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 天子援弓缴,穷海纍臣有帛书。”系雁足而纵之。雁为猎者所获,献之 元 主, 元 主恻然,遂向南进军,越二年, 宋 亡。见 明 张萱 疑耀卷二。
分類:书信有雁
《國語辭典》:悚惕  拼音:sǒng tì
惊惶恐惧。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注》:「城南倚山原,北临黄河,悬水百馀仞,临之者感悚惕焉。」《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拜之后,心中悚惕,魂魄俱无,晓得冤孽见在面前了。」
《漢語大詞典》:手启(手啓)
(1).书札。《三国演义》第三六回:“﹝ 程昱 ﹞待 徐母 如亲母;时常馈送物件,必具手啟。 徐母 因亦作手启答之。”
(2).书信用语。用于具名之后,表示亲手陈述。如:某某手启。
《漢語大詞典》:灵襟(靈襟)
(1).胸怀。 唐太宗 《初春登楼即目观作述怀》诗:“凭轩俯兰阁,眺瞩散灵襟。” 宋 朱熹 《闻善决江河》诗:“ 大舜 深山日,灵襟保太和。”
(2).心智。 严复 《原强》:“且也六七龄童子入学,脑气未坚,即教以穷玄极眇之文字,事资强记,何裨灵襟!”
(3).书信用语。对受信者的颜容的敬称。旧唐书·李密传:“脱知动静,数迟貽报,未面灵襟,用增劳軫。”
《國語辭典》:长书(長書)  拼音:cháng shū
1.《战国策》的别名。参见「战国策」条。
2.古时上给公侯的书呈。宋。赵升《朝野类要。卷四。文书。万言书》:「上进天子之书也。若上公侯,则名之曰长书。」
《漢語大詞典》:寄音
传递音信;传递书信。 晋 陆机 《拟〈行行重行行〉》诗:“惊飈褰反信,归云难寄音。” 宋 梅尧臣 《方在许昌幕内弟滁州谢判官有书邀余诗》诗:“从事 滁阳 去,寄音苦求诗。” 元 费唐臣《贬黄州》第一折:“学士大人携家远謫,朝中旧僚友,也要常常寄音回去。” 明 刘基 《江神子·次刘宗保韵》词:“钧天虎豹守重关,隔人间,寄音难。”
《漢語大詞典》:寓书(寓書)
寄信;传递书信。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子产 寓书於 子西 以告 宣子 。”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三:“吾在 铁城 因故人有帅 成都 者,得寓书,遂与 石 通寒温。” 冯自由 《中国教育会与爱国学社》:“中国教育会全体会员顿首寓书海外同胞。”
《漢語大詞典》:叶书(葉書)
(1).用树叶写的书信。 唐 贾岛 《郊居即事》:“叶书传野意,簷溜煮胡茶。”
(2).贝叶书的简称。古代 印度 人常用贝多罗树的叶书写佛经,故佛经亦称“ 叶书 ”。 南朝 梁 沈约 《均圣论》:“西国密涂,厥路非远,虽叶书横字,华梵不同,而深义妙理,於焉自出。”
《漢語大詞典》:一行书(一行書)
谓简短的书信。亦泛指信札。 南朝 梁 何逊 《从主移西州寓直斋内霖雨不晴怀郡中游聚》诗:“欲寄一行书,何解三秋意。” 唐 岑参 《玉关寄长安主簿》诗:“东去 长安 万里餘,故人何惜一行书。” 宋 陈师道 《寄单州吕侍讲》诗:“遣兴觅为七字语,寻人聊代一行书。”
《漢語大詞典》:驰仰(馳仰)
书信表敬语。表示对对方的向往仰慕。 宋 苏轼 《与佛印》之四:“少闻謦欵,但深驰仰。” 宋 秦观 《与李德叟简》:“昨得 递中 所寄书,甚慰驰仰。” 明 方孝孺 《与采苓先生》之二:“ 太常 、 经歷 、 仲瞻 三尊丈驰仰之意不异此,故不别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