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乡邑(鄉邑)
(1).上古指乡遂的城邑。犹乡里。周礼·地官·乡师:“以司徒之大旗,致众庶而陈之,以旗物辨乡邑,而治其政令刑禁。” 郑玄 注:“邑犹里也。” 孙诒让 正义:“此乡邑亦犹言乡里。凡六乡五比为閭,则聚居为城邑,犹之里宰。六遂之邑为五邻聚居。《小司徒》都鄙之邑为四井聚居也。然则辨乡邑者谓即六乡之众而辨其某乡某邑耳。”大戴礼记·文王官人:“慈惠而有理者,使是掌乡邑而治父子。” 卢辩 注:“乡,乡遂。邑,公邑。”
(2). 秦 汉 以后多指县以下的小镇。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噲 以相国击 卢綰 ,破其丞相 抵蓟 南,定 燕 地凡县十八,乡邑五十一。” 汉 张衡 《西京赋》:“郊甸之内,乡邑殷賑。” 梁启超 《新史学·史学之界说》:“夫欲求人类进化之真相,必当合人类全体而比较之,通古今文野之界而观察之,内自乡邑之法团,外至五洲之全局……何一而非客观所当取材者?”
(3).家乡,故里。墨子·号令:“发候,必使乡邑忠信善重士。有亲戚妻子,厚奉资之。” 三国 魏 曹植 《白马篇》:“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唐 韩愈 《桃源图》诗:“初来犹自念乡邑,岁久此地还成家。” 清 方苞 《读经解》:“而承其学者,復以教於乡邑,各自为方,不能相通。”
(4).同乡。周书·冯迁传:“﹝ 迁 ﹞唯以谦恭接待乡邑,人无怨者。”南史·王懿传:“北土重同姓,并谓之骨肉,有远相投者,莫不竭力营赡。若有一人不至者,以为不义,不为乡邑所容。” 明 李东阳 《贞则堂诗》:“忆昔归夫君,君家妾乡邑。”
《國語辭典》:丘井  拼音:qiū jǐng
1.古代划分田地的单位。一丘分为十六井,一井面积九百亩。《管子。小匡》:「陵陆丘井田畴均,则民不惑。」《宋史。卷三八一。范如圭传》:「画为丘井,仿古助法,别为科条。」
2.乡野、田园。《魏书。卷六四。列传。张彝》:「使魏代所采之诗,不堙于丘井,臣之愿也。」《旧唐书。卷一九。懿宗本纪》:「编氓失业,丘井无人,桑柘枌榆,鞠为茂草。」
3.乾枯的井。佛家常用以比喻年老而不堪劳动之身。南朝梁。沈约千僧会愿文〉:「丘井易沦,终漂沉于苦岸。」宋。苏轼送参寥师〉诗:「颇怪浮屠人,视身如丘井。」
《漢語大詞典》:州土
(1).州乡邑。《楚辞·九章·哀郢》:“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 王逸 注:“閔惜乡邑之饶富也。”
(2).一州所辖的地域。 汉 班固 《东都赋》:“分州土,立市朝,作舟舆,造器械,斯乃 轩辕氏 之所以开帝功也。”《汉书·翼奉传》:“圣人见道,然后知王治之象,故画州土,建君臣,立律历,陈成败,以视贤者,名之曰经。”
《漢語大詞典》:同国(同國)
(1).同一国家。礼记·檀弓下:“闻远兄弟之丧,哭于侧室;无侧室,哭于门内之右。同国则往哭之。”
(2).犹同乡邑。 宋 陈师道 《寄李学士》诗:“平日齐名多早达,莫年同国未情疎。”
《漢語大詞典》:思人树(思人樹)
周 初, 召公 巡行乡邑,在棠树下决狱理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身后,人民留着棠树不伐,作《甘棠》诗怀念他。见史记·燕召公世家。后称贤者或先人所种之树为“思人树”。因见树则思慕其人,故称。 唐 柳宗元 《种柳戏题》诗:“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宋 王十朋 《杉》诗:“记得先人手自栽,森然千尺尽成材。翠丝结作思人树,他日儿孙岂忍摧。”
《漢語大詞典》:陬邑
边远乡邑。新唐书·卢怀慎传:“远州陬邑,何负圣化,而独受其恶政乎?”
分類:边远乡邑
《漢語大詞典》:邑墓
乡邑的陵园。 金 元好问 《綦威卿毅挽辞》诗:“ 东海 于门旧, 桐乡 邑墓迁。”
分類:乡邑陵园
《漢語大詞典》:邵伯讼棠(邵伯訟棠)
邵伯 ( 召公 奭 )巡行乡邑,听讼决狱于棠树之下,民不废农功。见史记·燕召公世家。后因以“邵伯讼棠”为讼狱不烦劳百姓的典故。 汉 王符 潜夫论·爱日:“讼不讼輒连月日,举室释作,以相瞻视,辞人之家,輒请邻里应对送餉,比事迄,竟亡一岁功,则天下独有受其饥者矣……甚违 邵伯 讼棠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