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兼祧  拼音:jiān tiāo
宗法上称一子继承两房。清。俞樾《俞楼杂纂。卷一一。丧服私论》:「道光间议定服制,大宗子兼祧小宗,则为所生父母斩衰三年,而为兼祧父母齐衰不杖期。」《老残游记二编》第六回:「不怕等二老归天后再还宗,或是兼祧两姓俱可。」
《漢語大詞典》:剽俗
谓剽悍、轻疾的习俗。 唐 沈佺期 《别侍御严凝》诗:“七泽 云梦 林,三 湘 洞庭 水。自古传剽俗,有时逋恶子。”
《漢語大詞典》:浅蛮(淺蠻)
我国古代对南方发展程度较高,生活习俗等比较接近汉族的少数民族的泛称。太平广记卷一九○引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王建:“ 邛 黎 之间有浅蛮焉,世袭王号,曰 刘王 、 扬王 、 郝王 。” 元 谢应芳 《宜山谣》:“椎髻舞,击铜鼓,浅蛮生蛮皆安堵。”
《漢語大詞典》:世仆(世僕)
(1).世代相沿的奴仆。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宏而不博博而不宏:“先是 永嘉 刘锡祖 父,掩据 羲之 墨池且百年,后为世僕所发。” 孙中山 《日本应助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乙是一个乡下的世仆(粤俗家庭中永久的奴仆之称,与北方老家奴的名称相似),还没有脱离奴隶的地位。”
(2). 明 清 时在 安徽 宁国府 地区,往往有某姓村民世代为另一姓村民服役的习俗,谓之世仆。
《漢語大詞典》:相连爱(相連愛)
汉 时习俗,七夕以彩线相缚,表示相爱。西京杂记卷三:“﹝ 高祖 ﹞七月七日临 百子池 ,作 于闐 乐,乐毕,以五色缕相羈,谓为‘相连爱’。” 宋 曾慥 类说西京杂记作“相怜爱”。
《國語辭典》:摇装(搖裝)  拼音:yáo zhuāng
一种饯行的旧俗。远行者先择吉日出门,与亲友于江边饮宴后,移动船身离岸即返,象徵已经启碇。至于正式的开航,则另订他日出发,称为「摇装」。后泛指饯行。南朝梁。沈约〈却东西门行〉:「摇装非短晨,还歌岂明发。」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早是俺夫妻悒快,小家儿出外也摇装。」
《漢語大詞典》:雕俗
浮伪的习俗。管子·七法:“一体之治者,去奇説,禁雕俗也。” 尹知章 注:“雕俗,谓浮伪之俗。”
分類:习俗
《漢語大詞典》:斗龙舟(鬥龍舟)
亦作“鬭龙舟”。 以龙舟竞渡。我国民间习俗,每年端午节举行。传说是为了纪念 战国 时代怀石投江的伟大诗人 屈原 。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里二泗》:“﹝ 里二泗 ﹞前临 运河 ,五月朔至端阳日,於河内鬭龙舟,夺锦标,香会纷紜,游人络绎。”
《漢語大詞典》:积俗(積俗)
长期因袭的习俗。 明 王廷相 《〈大复集〉序》:“及登第,与比郡 李献吉 为文社交,稽述往古,式昭远模,摈弃积俗,肇开贤藴,一时修辞之士翕然宗之,称曰 李 何 云。”
《漢語大詞典》:拾菜
采撷野菜。 唐 代 秦 中一带习俗,二月二日,仕女于 曲江 拾菜,士民游观甚盛。参阅 宋 曾慥 类说卷六引《秦中岁时记·拾菜》
《漢語大詞典》:邪俗
邪淫的习俗。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彼之染入邪俗,沦胥以败者,曷肯纳逆耳之讜言,而反其东走之远迹哉?”
分類:邪淫习俗
《国语辞典》:小年朝  拼音:xiǎo nián zhāo
俗称农历正月初三为「小年朝」。传统习俗在这一天不出门、不宴客,而在家中祭祀天神、地祇及祖先。也称为「赤狗日」。
《漢語大詞典》:遗习(遺習)
前代遗留下来的习俗。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诗二:“ 唐 诗隐逸诗人,当推 王无功 、 陆鲁望 为第一。盖当 武德 之初,犹有 陈 隋 之遗习。” 杨树达 《古书疑义举例续补·施受同辞例》:“然则施、受同辞,盖犹初民之遗习歟?” 郭沫若 《黑猫》四:“这自然是生殖器崇拜时代神前结婚的遗习。”
《國語辭典》:女儿节(女兒節)  拼音:nǚ ér jié
明清时的民间习俗。每年农历五月初一至初五,未婚少女皆梳妆打扮,头簪石榴花;已婚妇女亦归宁回家看父母,称为「女儿节」。明。刘侗《帝京景物略。卷二。城东内外。春场》:「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妍饰小闺女,簪以榴花,曰女儿节。」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五月。端阳》:「饰小女尽态极妍,已嫁之女亦各归宁,呼是日为女儿节。」
《國語辭典》:鸟卜(鳥卜)  拼音:niǎo bǔ
古时以鸟来占卜吉凶,称为「鸟卜」。《隋书。卷八三。西域传。女国传》:「祭毕,入山祝之,有一鸟如雌雉,来集掌上,破其腹而视之,有粟则年丰,沙石则有灾,谓之鸟卜。」《新唐书。卷二二一。西域传上。东女传》:「巫者以十月诣山中,布糟麦,咒呼寻鸟,俄有鸟来如鸡状,剖视之,有谷者岁丰,否即有灾,名曰鸟卜。」也称为「鸟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