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8,分18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请命乞身
轻乞列
泼胡王乞寒戏
束蕴乞火
三王乞言
乞丐
乞食
乞食十利
乞食十为
乞食四分
乞者人不爱
乞眼婆罗门
乞㗚双提赞Khri-Sron-Lde-bTsan
词典(续上)
穷腮乞脸请命乞身
轻乞列
泼胡王乞寒戏
束蕴乞火
三王乞言
佛类词典
乞士乞丐
乞食
乞食十利
乞食十为
乞食四分
乞者人不爱
乞眼婆罗门
乞㗚双提赞Khri-Sron-Lde-bTsan
《高级汉语词典》:请命乞身
请求离职退休
《漢語大詞典》:泼胡王乞寒戏(潑胡王乞寒戲)
即泼寒胡戏。《旧唐书·中宗纪》:“乙酉,令诸司长官向 醴泉坊 看泼胡王乞寒戏。”参见“ 泼寒胡戏 ”。
《漢語大詞典》:泼寒胡戏(潑寒胡戲)
乞士
【佛学大辞典】
(术语)比丘三义之一。比丘绝一切生业,乞食于人,以资色身,故曰乞士。智度论三曰:「比丘名乞士,清净活命故,名为乞士。」
【佛学常见辞汇】
比丘三义之一,因比丘向人乞食,以养色身,故名乞士。
【三藏法数】
乞是乞求之名,士是清雅之称。谓比丘常当乞食,清净自活。上乞法以资慧命,下乞食以资色身,故名乞士。
(术语)比丘三义之一。比丘绝一切生业,乞食于人,以资色身,故曰乞士。智度论三曰:「比丘名乞士,清净活命故,名为乞士。」
【佛学常见辞汇】
比丘三义之一,因比丘向人乞食,以养色身,故名乞士。
【三藏法数】
乞是乞求之名,士是清雅之称。谓比丘常当乞食,清净自活。上乞法以资慧命,下乞食以资色身,故名乞士。
乞丐
【佛学大辞典】
(杂名)贫困乞物于人者。丐亦乞也。无量寿经下曰:「乞丐孤独。」
(杂名)贫困乞物于人者。丐亦乞也。无量寿经下曰:「乞丐孤独。」
乞食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二头陀行之一。比丘为资自己之色身,乞食于人也。是为清净之正命。若自作种种生业而自活,称为邪命。梵云分卫。大乘义章十五曰:「专行乞食。所为有二:一者为自,省事修道。二者为他,福利世人。」行事钞下三曰:「善见云:三乘圣人悉皆乞食。」又「善见云:分卫者乞食也。」法集经曰:「行乞食者,破一切憍慢。」十二头陀经曰:「食有三种:一受请食,二众僧食,三常乞食。若前二食,起诸漏因缘。所以者何?受请食者。若得请,便言我有福德好人。若不请,则嫌恨彼,或自鄙薄。是贪忧法,则能遮道。若僧食者,当随众法断事摈人料理僧事,心则散乱,妨废行道。有于是恼乱因缘,应受乞食法。」
【佛学常见辞汇】
比丘为了资养色身,而向人乞食。
【佛学次第统编】
比丘离诸贪求,常行乞食,以资色身,助成道业。
(术语)十二头陀行之一。比丘为资自己之色身,乞食于人也。是为清净之正命。若自作种种生业而自活,称为邪命。梵云分卫。大乘义章十五曰:「专行乞食。所为有二:一者为自,省事修道。二者为他,福利世人。」行事钞下三曰:「善见云:三乘圣人悉皆乞食。」又「善见云:分卫者乞食也。」法集经曰:「行乞食者,破一切憍慢。」十二头陀经曰:「食有三种:一受请食,二众僧食,三常乞食。若前二食,起诸漏因缘。所以者何?受请食者。若得请,便言我有福德好人。若不请,则嫌恨彼,或自鄙薄。是贪忧法,则能遮道。若僧食者,当随众法断事摈人料理僧事,心则散乱,妨废行道。有于是恼乱因缘,应受乞食法。」
【佛学常见辞汇】
比丘为了资养色身,而向人乞食。
【佛学次第统编】
比丘离诸贪求,常行乞食,以资色身,助成道业。
乞食十利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所用之活命,属自不属他。二、使施食于我者住于三宝。三、使施食于我者生悲心。四、顺佛之教行。五、易满易养。六、行破憍慢之法。七、感三十二相中第一无见顶相之善根(由于因中卑下之法行)。八、见我乞食而其馀修善根者效我。九、无男女大小诸缘事。十、次第乞食故于众生中生平等心。见十住论十六,行事钞下三。
(名数)一、所用之活命,属自不属他。二、使施食于我者住于三宝。三、使施食于我者生悲心。四、顺佛之教行。五、易满易养。六、行破憍慢之法。七、感三十二相中第一无见顶相之善根(由于因中卑下之法行)。八、见我乞食而其馀修善根者效我。九、无男女大小诸缘事。十、次第乞食故于众生中生平等心。见十住论十六,行事钞下三。
乞食十为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为摄受诸有情。二、为次第乞食。三、为不疲倦。四、为知足。五、为分布。六、为不耽嗜。七、为知量。八、为圆满善品。九、为使善根现前。十、为离我执。见宝雨经八。
(名数)一、为摄受诸有情。二、为次第乞食。三、为不疲倦。四、为知足。五、为分布。六、为不耽嗜。七、为知量。八、为圆满善品。九、为使善根现前。十、为离我执。见宝雨经八。
乞食四分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奉同梵行者,二与穷乞,一与鬼神,一自食。见宝云经六。
(名数)一奉同梵行者,二与穷乞,一与鬼神,一自食。见宝云经六。
乞者人不爱
【佛学大辞典】
(传说)五分律曰:「佛言过去世恒水边有仙人,住石窟。尔时龙王日由水出,围绕恭敬仙人。弟子等怖畏羸瘦,故仙人教弟子乞颔下如意珠,龙去不复来。于是世尊引古说之偈言:乞者人不爱,数则增怨憎,龙王闻乞事,一去不复还。」
(传说)五分律曰:「佛言过去世恒水边有仙人,住石窟。尔时龙王日由水出,围绕恭敬仙人。弟子等怖畏羸瘦,故仙人教弟子乞颔下如意珠,龙去不复来。于是世尊引古说之偈言:乞者人不爱,数则增怨憎,龙王闻乞事,一去不复还。」
乞眼婆罗门
【佛学大辞典】
(人名)舍利弗遇此乞眼婆罗门退失大乘者。智度论十二曰:「如舍利弗于六十劫中,行菩萨道欲渡布施河时,有乞人来乞其眼,舍利弗言:眼无所住,何以索之?若须我身及财物者,当以相与?答言不须汝身及财物,唯欲得眼。若汝实行檀者,以眼见与。舍利弗出一眼与之。乞者得眼,于舍利弗前嗅之,嫌臭,唾而弃地,又以脚踏。舍利弗思惟言:如此弊人等,难可度也,眼实无用,而强索之,既得而弃,又以脚踏,何弊之甚!如此人辈,不可度也。不如自调,早脱生死。思惟是已,于菩萨道退,回向小乘。」又贤愚经六,弥勒所问本愿经,六度集经四等,均有婆罗门乞眼事。
(人名)舍利弗遇此乞眼婆罗门退失大乘者。智度论十二曰:「如舍利弗于六十劫中,行菩萨道欲渡布施河时,有乞人来乞其眼,舍利弗言:眼无所住,何以索之?若须我身及财物者,当以相与?答言不须汝身及财物,唯欲得眼。若汝实行檀者,以眼见与。舍利弗出一眼与之。乞者得眼,于舍利弗前嗅之,嫌臭,唾而弃地,又以脚踏。舍利弗思惟言:如此弊人等,难可度也,眼实无用,而强索之,既得而弃,又以脚踏,何弊之甚!如此人辈,不可度也。不如自调,早脱生死。思惟是已,于菩萨道退,回向小乘。」又贤愚经六,弥勒所问本愿经,六度集经四等,均有婆罗门乞眼事。
乞㗚双提赞Khri-Sron-Lde-bTsan
【佛学大辞典】
(人名)西藏王名。金城公主之子,生于唐开元十六年,十三岁即西藏国王位。当时国势大扬,西伏揭职浩罕,东戡定云南四川之大部,威震四邻。王始不好佛教,受其母金城公主之感化,遣使僧于印度,学修佛教。先后招致善海大师,莲华上生师。莲华上生师携来中观宗之典籍,并陀罗尼及密乘修法等。又请莲华上生师之高弟大翻译师及迦摩什罗罗班弥达众成就人等与毗卢遮那罗祛怛康龙尊护馀班弥达等广译教法,论议此等新来密乘并中观派之佛教与双赞思甘普王时代渡来之中国佛教,评其优劣,遂由迦摩什罗之力,定前者为西藏之正教,大兴佛教。在位四十七年,以唐贞元二年薨,国人呼为文殊之化身。见彰所知论上等。
(人名)西藏王名。金城公主之子,生于唐开元十六年,十三岁即西藏国王位。当时国势大扬,西伏揭职浩罕,东戡定云南四川之大部,威震四邻。王始不好佛教,受其母金城公主之感化,遣使僧于印度,学修佛教。先后招致善海大师,莲华上生师。莲华上生师携来中观宗之典籍,并陀罗尼及密乘修法等。又请莲华上生师之高弟大翻译师及迦摩什罗罗班弥达众成就人等与毗卢遮那罗祛怛康龙尊护馀班弥达等广译教法,论议此等新来密乘并中观派之佛教与双赞思甘普王时代渡来之中国佛教,评其优劣,遂由迦摩什罗之力,定前者为西藏之正教,大兴佛教。在位四十七年,以唐贞元二年薨,国人呼为文殊之化身。见彰所知论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