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413,分161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典故(续上)
九芝
九枝光满(又作:九枝擎烛)
九重门
九重城(又作:君子门九重)
九重春近,仙桃传宴
九重天
九重为座主
九州箴
九转(又作:九转丹)
三旬九饮
渊明爱重九(又作:渊明重九)
欧九记
七还九转
九江神仙
面九年壁(又作:面壁九夏)
典故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北周诗》卷二〈庾信·乐府·道士步虚词十首〉~2349~
东明九芝盖,北烛五云车。飘飖入倒景,出没上烟霞。春泉下玉霤,青鸟向金华。汉帝看桃核,齐侯问枣花。上元应送酒,来向蔡经家。
《昭明文选》卷二〈赋甲·京都上·西京赋〉~75~
含利颬颬,化为仙车。骊驾四鹿,芝盖九葩。
典故
九枝光满
 
九枝擎烛


《艺文类聚》卷三十四〈人部十八·哀伤〉~605~
〈伤美人赋〉曰:信美颜其如玉,咀清畦而度曲。思佳人而未来,望馀光而踯躅。拂螭云之高帐,陈九枝之华烛。虚翡翠之珠被,空合欢之芳褥。言欢爱之可永,庶罗袂之空裁。曾未申其巧笑,忽沦躯于夜台。伊芳春之仲节,夜犹长而未遽。怅徙倚而不眠,住徘徊于故处。
典故
九重门


《楚辞补注》卷八〈九辩〉~88~
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东汉·王逸注:「闺阑扃闭,道路塞也。一云闺闼。五臣云:虽思见君,而君门深邃,不可至也。」

简释

九重门:喻指皇宫。唐戴叔伦《赠康老人洽》:“一篇飞入九重门,乐府喧喧闻至尊。”


例句

定知欲报淮南诏,促召王褒入九重。 刘禹锡 逢王十二学士入翰林因以诗赠

巡内因经九重苑,裁诗又继二南风。 刘禹锡 酬令孤留守巡内至集贤院见寄

九重门更肃,五色诏初成。 张南史 奉酬李舍人秋日寓直见寄

野性歌三乐,皇恩出九重。 徐灵府 言志献浙东廉访辞召

一篇飞入九重门,乐府喧喧闻至尊。 戴叔伦 赠康老人洽

九重城里无亲识,八百人中独姓施。 施肩吾 上礼部侍郎陈情

九重十二门,一门四扇开。 曹邺 去不返

无才多病分龙钟,不料虚名达九重。 李冶 恩命追入留别广陵故人

万里相逢欢复泣,凤巢西隔九重门。 李商隐 赠刘司户蕡

九重城里虽玉食,天涯吏役长纷纷。 李郢 茶山贡焙歌

九重青琐闭,三秀紫芝新。 武元衡 和杨三舍人晚秋与崔二舍人张秘监苗考功同游昊天观因以继和

人间鹓鹭杳难从,独恨金扉直九重。 温庭筠 投翰林萧舍人

杨家二世安九重,不御华芝嫌六龙。 温庭筠 春江花月夜词

九重天子调天下,春绿将年到西野。 温庭筠 会昌丙寅丰岁歌

御柳如丝映九重,凤皇窗柱绣芙蓉。 温庭筠 杨柳八首

九重细雨惹春色,轻染龙池杨柳烟。 温庭筠 长安春晚二首

不甘五等诸侯荐,直肯九重天子知。 无名氏诗

九重宫阙参差见,百二山河表里观。 卢宗回 登长安慈恩寺塔

未央月晓度疏钟,凤辇时巡出九重。 钱起 和李员外扈驾幸温泉宫

欃枪一扫灭,阊阖九重开。 钱起 观法驾自凤翔回

九重深浅人不知,金殿玉楼倚朝日。 陆畅 长安新晴

岂识天子居,九重郁沉沉。 韩愈 孟生诗

旅中病客谙尧曲,身贱何由奏九重。 鲍溶 闻国家将行封禅聊抒臣情

典故 
君子门九重


《楚辞补注》卷八〈九辩〉~87~
窃悲夫蕙华之曾敷兮,纷旖旎乎都房。何曾华之无实兮,从风雨而飞飏。以为君独服此蕙兮,羌无以异于众芳。闵奇思之不通兮,将去君而高翔。心闵怜之惨悽兮,愿一见而有明。重无怨而生离兮,中结轸而增伤。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猛犬狺狺而迎吠兮,关梁闭而不通。皇天淫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干!块独守此无泽兮,仰浮云而永叹。汉·王逸注:「闺阑扃闭,道路塞也。一云闺闼。」五臣云:「虽思见君,而君门深邃,不可至也。」
《礼记注疏》卷十五〈月令〉~203~
是月也,命司空曰:「时雨将降,下水上腾,循行国邑,周视原野,修利是防,道达沟渎,开通道路,毋有障塞。田猎罝罘、罗罔、毕翳,喂兽之药,毋出九门。」汉·郑玄注:「天子九门者,路门也,应门也,雉门也,库门也,门也,城门也,近郊门也,远郊门也,关门也。」
典故
九重春近,仙桃传宴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五〈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案:贾至。洛阳人。与父曾俱为中书舍人。】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九天春色醉仙桃】。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欲知世掌丝纶美【案:原注。舍人先世尝掌丝纶。】,池上于今有凤毛【池上于今得凤毛】【池上如今有凤毛】【池上如今得凤毛】。
典故

《楚辞补注》卷三〈天问〉~85~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闇,谁能极之?冥昭瞢闇,谁能极之?明明闇闇,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玆何功?孰初作之?斡维焉系?天极焉加?八柱何当?东南何亏?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出自汤谷,次于蒙汜。自明及晦,所行几里?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伯强何处?惠气安在?何阖而晦?何开而明?角宿未旦,曜灵安藏?汉·王逸注:「言天圜而九重,谁营度而知之乎?」
《淮南子》卷三〈天文训〉~26~
天地以设,分而为阴阳。阳生于阴,阴生于阳。阴阳相错,四维乃通。或死或生,万物乃成。蚑行喙息,莫贵于人。孔窍肢体,皆通于天。天有九重,人亦有九窍。天有四时,以制十二月,人亦有四肢,以使十二节。天有十二月,以制三百六十日,人亦有十二肢,以使三百六十节。故举事而不顺天者,逆其生者也。

例句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典故
九重为座主

相关人物
马巨济


《挥麈录·前录》卷三~25~
刘器之晚居南京,马巨济涓作少尹。巨济廷试日,器之作详定官所取也,而巨济每见器之,未尝修门生之敬,器之不平,因以语客。客以讽巨济,巨济曰:「不然。凡省闱解送,则有主文,故所取士得以称门生。殿试盖天子自为座主,岂可复称门生于他人?幸此以谢刘公也。」客以告器之,器之叹服其说,自是甚欢。
典故
九州箴

相关人物
扬雄


《古文苑》卷十四汉·扬雄《百官箴》
《冀州箴》曰:「洋洋冀州……牧臣司冀。敢告在阶。」《兖州箴》曰:「悠悠济河。……牧臣司兖。敢告执书。」《交州箴》曰:「交州荒裔……牧臣司交。敢告执宪。」
《汉书》卷八十七下〈扬雄列传赞〉
赞曰:雄之自序云尔。初,雄年四十馀,自蜀来至游京师,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召以为门下史,荐雄待诏,岁馀,奏羽猎赋,除为郎,给事黄门,与王莽、刘歆并。哀帝之初,又与董贤同官。当成、哀、平间,莽、贤皆为三公,权倾人主,所荐莫不拔擢,而雄三世不徙官。及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以耆老久次转为大夫,恬于势利乃如是。实好古而乐道,其意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以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传莫大于论语,作法言;史篇莫善于仓颉,作训纂;箴莫善于〈虞箴〉,作〈州箴〉。赋莫深于离骚,反而广之;辞莫丽于相如,作四赋:皆斟酌其本,相与放依而驰骋云。用心于内,不求于外,于时人皆曶之;唯刘歆及范逡敬焉,而桓谭以为绝伦。晋·晋灼著:「九州之箴也。」

例句

长怀五羖赎,终著九州箴。 李商隐 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

典故 

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金丹》
一转之丹,服之三年得仙。二转之丹,服之二年得仙。……九转之丹,服之三日得仙……其转数多,药力盛,故服之用日少,而得仙速也。
《新校本后汉书》卷五十三《周黄徐姜申屠列传·序》
太原闵仲叔者,世称节士,虽周党之洁清,自以弗及也。党见其含菽饮水,遗以生蒜,受而不食。建武中,应司徒侯霸之辟,既至,霸不及政事,徒劳苦而已。仲叔恨曰:「始蒙嘉命,且喜且惧;今见明公,喜惧皆去。以仲叔为不足问邪,不当辟也。辟而不问,是失人也。」遂辞出,投劾而去。

例句

九转欲成就,百神应主持。 刘禹锡 和乐天烧药不成命酒独醉

愿君此地攻文字,如炼仙家九转丹。 吕温 同恭夏日题寻真观李宽中秀才书院

分明仙籍列清虚,自是还丹九转疏。 皮日休 宏词下第感恩献兵部侍郎

莫合九转大还丹,莫读三十六部大洞经。 卢仝 忆金鹅山沈山人二首

炉中九转炼虽成,教主看时亦自惊。 秦韬玉 投知己

九转丹成最上仙,青天暖日踏云轩。 赵嘏 喜张濆及第

空留华表千年约,才毕丹炉九转功。 郑璧 和袭美伤顾道士

三徵不起时贤议,九转终成道者言。 黄滔 寄罗郎中隐

典故
三旬九饮
 
孔伋缊袍

相关人物
孔伋(子思)


《说苑》卷四〈立节〉~06~
子思居于卫,缊袍无表,二旬而九食,田子方闻之,使人遗狐白之裘,恐其不受,因谓之曰:「吾假人,遂忘之;吾与人也,如弃之。」子思辞而不受,子方曰:「我有子无,何故不受?」子思曰:「伋闻之,妄与不如弃物于沟壑,伋虽贫也,不忍以身为沟壑,是以不敢当也。」

例句

三旬九过饮,每食唯旧贫。 孟郊 长安羁旅行

孔伋缊袍,祭遵布被。 李瀚 蒙求

典故
渊明爱重九
 
渊明把菊
 
渊明醉倒
 
渊明重九
 
渊明风流
 
篱边怅望
 
送酒无人

相关人物
陶潜


《艺文类聚》卷四〈岁时部中·九月九日〉~8~
《续晋阳秋》曰: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典故
欧九记


《欧阳永叔集·外集》卷二十二〈牡丹记跋尾〉
右蔡君谟之书,八分散隶正楷行狎大小草众体皆精,其平生手书小简残篇断稿,时人得之者甚多,惟不肯与人书石,而独喜书馀文也。
典故
七还九转


《钟吕传道集·论还丹》
吕曰:「大还丹既已知矣,所谓七返还丹、九转还丹者何也?」钟曰;「五行生成之数,五十有五。……人身之中,共有五行生成之道。……奉道之士始也交媾龙虎,而采心之正阳之气。正阳之气,乃心之士也。七返中元而入下田养就胎仙,复还于心,乃曰七返还丹也。……七既还心以绝肺液,肺之九转而助心,九之肺气盛而隔长,则九三之阳长矣,是为九转还丹也。」
典故
九江神仙
 
仙人梅
    
南昌仙籍
 
南昌尉
 
吴市仙
  
吴市高人
 
吴门变姓
  
守市阛
 
市门卒
 
愧梅福
  
梅子真
 
梅家鹤
  
梅少府
 
梅市门
 
梅市隐
   
梅知解绂
  
梅福辞官
 
梅福隐
 
梅福隐吴
 
梅翁
 
沦一尉
   
神仙道
 
变名吴市
 
逃梅福
  
隐市门

相关人物
梅福

参考典故
梅市


《汉书》卷六十七〈杨胡朱梅云传·梅福〉
梅福字子真,九江寿春人也。少学长安,明尚书、谷梁春秋,为郡文学,补南昌尉。后去官归寿春,数因县道上言变事,求假轺传,诣行在所条对急政,辄报罢。是时成帝委任大将军王凤,凤专势擅朝,而京兆尹王章素忠直,讥刺凤,为凤所诛。……至元始中,王莽颛政,福一朝弃妻子,去九江,至今传以为仙。其后,人有见福于会稽者,变名姓,为吴市门卒云。

例句

棘寺初衔命,梅仙已误身。 刘长卿 西庭夜燕喜评事兄拜会

李膺门客为闲客,梅福官衔改旧衔。 周朴 喜贺拔先辈衡阳除正字

怀仙梅福市,访旧若耶溪。 孟浩然 久滞越中贻谢南池会稽贺少府

君学梅福隐,余从伯鸾迈。 孟浩然 适越留别谯县张主簿申屠少府

梅尉吟楚声,竹风为凄清。 孟郊 同从叔简酬卢殷少府

以言神仙尉,因致瑶华音。 常建 送李十一尉临溪

愁烟闭千里,仙尉其何如。 常建 送楚十少府

梅真入仕提雄笔,阮瑀从军著采衣。 方干 寄台州孙从事百篇

棋功过却杨玄宝,易义精于梅子真。 方干 赠夏侯评事

东峰道士如相问,县令而今不姓梅。 曹松 乱后入洪州西山

梅生亦何事,来作南昌尉。 李白 赠瑕丘王少府

一尉居倏忽,梅生有仙骨。 李白 酬谈少府

共食田文饭,先之梅福官。 李端 送丁少府往唐上

遥知拜庆后,梅尉称仙才。 李端 送赵给事侄尉丹阳

莫学生乡思,梅真正少年。 李端 送雍丘任少府

自是葛洪求药价,不关梅福恋簪裾。 李群玉 送陶少府赴选

白水见舅氏,诸翁乃仙伯。 杜甫 白水(即奉先)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原注。天宝十五载五月作。)

隐吏逢梅福,游山忆谢公。 杜甫 送裴二虬作尉永嘉

神仙中人不易得,颜氏之子才孤标。 杜甫 醉歌行赠安公颜少府请顾八题壁

梅仙归剧县,阮巷奏离琴。 权德舆 送二十叔赴任馀杭尉

参卿滞孙楚,隐市同梅福。 权德舆 送任安刘少府

屡迁君擢桂,分尉我从梅。 王湾 哭补阙亡友綦母学士

梅生谅多感,归止岂吾庐。 卢纶 和李中丞酬万年房署少府过汾州景云观因以寄上房与李早年同居此观

潘县花添发,梅家鹤暂来。 卢纶 送黎燧尉阳翟

梅福幽栖处,佳期不忘还。 祖咏 题韩少府水亭

只是胜之为御史,不知梅福是仙人。 罗隐 送卢端公归台卢校书之夏县

离别莫言关塞远,梦魂长在子真家。 独孤及 海上怀华中旧游寄郑县刘少府造渭南三少府崟

子真能自在,江海意何如。 耿湋 赠别安邑韩少府

别后吴中使,应须访子真。 贾岛 送友人弃官游江左

雕残贵有亲仁术,梅福何须去隐吴。 耿湋 送大谷高少府

自笑老为梅少府,可堪贫摄鲍参军。 郑谷 结绶鄠郊縻摄府署偶有自咏

皇枝双玉树,吏道二梅仙。 钱起 李四劝为尉氏尉李七勉为开封尉

谁知仙吏去,宛与世尘遥。 钱起 送昆山孙少府

湖山入闾井,鸥鸟傍神仙。 钱起 送沈少府还江宁

且乐神仙道,终随鸳鹭群。 钱起 送陆三出尉

梅生寄黄绶,不日在青云。 钱起 送陆三出尉

自叹梅生头似雪,却怜潘令县如花。 钱起 题郎士元半日吴村别业兼呈李官

闻道神仙尉,怀德遂为邻。 陈子昂 同旻上人伤寿安傅少府

官传梅福政,县顾赤松家。 马戴 送顾少府之永康

典故
十年面壁
 
悄坐松阴
 
达摩面壁
 
面九年壁
  
面壁九夏

相关人物
菩提达摩


《神僧传》卷四〈达摩〉
菩提达磨。南天竺婆罗门种。神慧疏朗闻皆晓悟。志存大乘冥心虚寂。通微彻数定学高之。梁武帝普通初至广州。刺史表闻。武帝遣使诏迎至金陵。帝亲问曰。朕即位以来造寺舍经度僧不可胜数。有何功德。师曰。并无功德。帝曰。何以并无功德。师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虽有非实。帝曰。如何是真功德。师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帝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师曰。廓然无圣。帝曰。对朕者谁。师曰。不识。帝不省玄旨。师知机不契。十九日遂去梁。折芦一枝渡江。二十三日北趋魏境。寻至雒邑。初止嵩山少林寺。终日面壁而坐九年。遂逝焉。葬熊耳山。魏宋云奉使西域回。遇师于葱岭。见手携只履翩翩独逝。云问何去。曰西天去。又谓云曰。汝主已厌世。云闻之茫然别师。东迈暨复命明帝已登遐矣。迨孝庄即位。云具奏其事。帝令起圹。惟空棺一只革履存焉。
《漢語大詞典》:九芝
《汉书·武帝纪》:“ 甘泉宫 内中产芝,九茎连叶。”后泛指灵芝草。 南朝 宋 鲍照 《药奁铭》:“九芝八石,延正盪斜。” 唐 王勃 《採莲赋》:“宜其色震百草,香夺九芝。”参见“ 九茎 ”。
分類:灵芝芝草
《漢語大詞典》:九茎(九莖)
史记·孝武本纪:“ 甘泉 防生芝九茎。”汉书·宣帝纪:“金芝九茎,产於 函德殿 铜池中。”后因以“九茎”指芝草。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之八:“收六穗於征赋,翫九茎於池沼。”参见“ 九芝 ”。
分類:芝草
《漢語大詞典》:九重城
宫禁。古制,天子之居有门九重,故称。《楚辞·九辩》:“君之门以九重。” 唐 徐铉 《纳后夕侍宴又三绝》之一:“四海未知春色至,今宵先入九重城。” 宋 晏殊 《临江仙》词:“待君归覲九重城。帝宸思旧,朝夕奉皇明。”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一折:“龙楼凤阁九重城,新筑沙堤宰相行。”
《國語辭典》:九重天  拼音:jiǔ chóng tiān
1.九重,九层。传说天有九层。比喻天的高远。《封神演义》第二回:「愁云直上九重天,一派败兵随地拥。」
2.比喻帝王。宋。晏殊 浣溪沙。绿叶红花媚晓烟词:「可惜异香珠箔外,不辞清唱玉尊前。使星归觐九重天。」元。关汉卿《蝴蝶梦》第四折:「九重天飞下赦书来,您三下里休将招状责。」
《漢語大詞典》:九转(九轉)
(1).九次提炼。道教谓丹的炼制有一至九转之别,而以九转为贵。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九转之丹服之,三日得仙。” 元 无名氏 《货郎担》第四折:“恰便似九转飞芒, 老君 炼丹。”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九:“盖仙人以万斛朱沙,十年伏火,九转成此渥丹耳。”
(2).指九转丹或其炼制秘诀。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神仙》:“寻玉尘於万里,守金灶於千年。三尸可度,九转难传。” 宋 苏辙 《唐修撰义问挽词》之一:“九转今犹在,参同岂妄传。”镜花缘第六回:“此草生於开闢之初,歷年既深,故功有九转之妙,洵为希世希珍。”
(3).指官秩相当于从三品。南史·刘亨之传:“ 亨之 出为 南郡 太守,帝谓尚书令 何敬容 曰:‘ 荆州 长史、 南郡 太守,皆是僕射出入。今者 亨之 便是九转。’”旧唐书·职官志二:“凡勋:十有二转为上柱国,比正二品;十一转为柱国,比从二品;十转为上护军,比正三品;九转为护军,比从三品。”
(4).九次迁官。宋史·王安石传:“ 慈圣 、 宣仁 二太后流涕谓帝曰:‘ 安石 乱天下。’帝亦疑之,遂罢为 观文殿 大学士知 江寧府 ,自礼部侍郎超九转为吏部尚书。”按 宋 制,礼部侍郎须九次转官始至吏部尚书。 王安石 由礼部侍郎迳转吏部尚书,故云“超九转”。参阅宋史·职官志九
(5).反复诵读。 元 无名氏 《马陵道》第一折:“我和他十载习兵书,九转能成诵。”
(6).反复翻转。《平山冷燕》第八回:“一霎时,心中就有千思万虑,肠回九转。”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十四回:“ 元洪 数月以来,踌躇再四,受功忧乱,五内交萦,回肠九转,忧心百结。”
《國語辭典》:九转丹(九轉丹)  拼音:jiǔ zhuǎn dān
道家经过九次提炼而成的丹药。参见「九转金丹」条。唐。吕温 同恭夏日题寻真观李宽中秀才书院诗:「愿君此地攻文字,如炼仙家九转丹。」元。范康《竹叶舟》第一折:「俺不用九转丹成千岁寿,俺不用一斤铅结万年珠。」
《漢語大詞典》:九转(九轉)
(1).九次提炼。道教谓丹的炼制有一至九转之别,而以九转为贵。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九转之丹服之,三日得仙。” 元 无名氏 《货郎担》第四折:“恰便似九转飞芒, 老君 炼丹。”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九:“盖仙人以万斛朱沙,十年伏火,九转成此渥丹耳。”
(2).指九转丹或其炼制秘诀。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神仙》:“寻玉尘於万里,守金灶於千年。三尸可度,九转难传。” 宋 苏辙 《唐修撰义问挽词》之一:“九转今犹在,参同岂妄传。”镜花缘第六回:“此草生於开闢之初,歷年既深,故功有九转之妙,洵为希世希珍。”
(3).指官秩相当于从三品。南史·刘亨之传:“ 亨之 出为 南郡 太守,帝谓尚书令 何敬容 曰:‘ 荆州 长史、 南郡 太守,皆是僕射出入。今者 亨之 便是九转。’”旧唐书·职官志二:“凡勋:十有二转为上柱国,比正二品;十一转为柱国,比从二品;十转为上护军,比正三品;九转为护军,比从三品。”
(4).九次迁官。宋史·王安石传:“ 慈圣 、 宣仁 二太后流涕谓帝曰:‘ 安石 乱天下。’帝亦疑之,遂罢为 观文殿 大学士知 江寧府 ,自礼部侍郎超九转为吏部尚书。”按 宋 制,礼部侍郎须九次转官始至吏部尚书。 王安石 由礼部侍郎迳转吏部尚书,故云“超九转”。参阅宋史·职官志九
(5).反复诵读。 元 无名氏 《马陵道》第一折:“我和他十载习兵书,九转能成诵。”
(6).反复翻转。《平山冷燕》第八回:“一霎时,心中就有千思万虑,肠回九转。”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十四回:“ 元洪 数月以来,踌躇再四,受功忧乱,五内交萦,回肠九转,忧心百结。”
《漢語大詞典》:仙伯
(1).仙人之长。亦泛称仙人。太平广记卷七引神仙传:“﹝ 淮南王 ﹞ 安 ,未得上天,遇诸仙伯。 安 少习尊贵,稀为卑下之礼,坐起不恭,语声高亮,或误称寡人。於是,仙伯主者,奏 安 云不敬。” 宋 范成大 《题金牛洞》诗:“自从仙伯弭芝盖,凤舞鸞歌开洞天。” 明 陈子龙 《寄郢中郑澹石座师》诗:“何来一仙伯,髮短而心长。”
(2).借称官职清贵、文章超逸的人物。 宋 陈师道 《和饶节咏周昉画》:“ 金华 仙伯哦七字,好事不復千金摹。” 宋 张孝祥 《鹧鸪天》词:“忆昔追游翰墨场, 武夷 仙伯较文章。”
《漢語大詞典》:仙吏
仙界、天庭的职事人员。《西游记》第五回:“那 齐天府 下二司仙吏,早晚伏侍,﹝ 大圣 ﹞祇知日食三餐,夜眠一榻,无事牵萦,自由自在。”《西游记》第五回:“祇见 蟠桃园 土地、力士同 齐天府 二司仙吏,都在那里把门。” 明 陈梦璧 《寻幽珠玑岩饮甘泉》诗:“几许鮫人泣得出,但凭仙吏袖将归。”
《漢語大詞典》:仙尉
亦作“僊尉”。 汉 梅福 的美称。 梅 字 子真 ,为郡文学,补 南昌 尉。后归里,一旦弃妻子去,传以为仙,故称。见《汉书·梅福传》。 前蜀 韦庄 《南昌晚眺》诗:“ 南昌 城郭枕江烟, 章水 悠悠浪拍天。芳草緑遮僊尉宅,落霞红衬贾人船。”僊,一本作“ 仙 ”。后亦以“仙尉”为县尉的誉称。 唐 李白 《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诗:“仙尉 赵 家玉,英风凌四豪。”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县尉曰仙尉,盖用 梅福 尉 南昌 故事……或称县尉,则慊然为慢我,是皆习俗使然。” 清 金农 《元日过张少府小饮花下》诗:“仙尉逢 梅福 ,同为上日吟。”
《漢語大詞典》:吴市隐(吴市隱)
亦作“吴门卒”。 指 汉 梅福 避 王莽 专政,变姓名,隐于 会稽 ,为 吴市 门卒。汉书·梅福传:“至 元始 中, 王莽 顓政, 福 一朝弃妻子,去 九江 ,至今传以为仙。其后,人有见 福 於 会稽 者,变名姓,为 吴市 门卒云。” 宋 方勺 泊宅编卷二:“ 西汉 梅福 自 九江 尉去,隐为 吴门 卒。” 清 曹寅 《过叶星期二弃草堂留饮即和见赠原韵》之一:“不同 吴市 隐,初罢 杞 人忧。”
《漢語大詞典》:子真
汉 褒中 人 郑朴 的字。居 谷口 ,世号 谷口子真 。修道守默, 汉成帝 时大将军 王凤 礼聘之,不应;耕于岩石之下,名动京师。见《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 唐 张乔 《七松亭》诗:“已比 子真 耕 谷口 ,岂同 陶令 卧江边。” 宋 范仲淹 《送鄞江窦尉》诗:“ 王 谢 江山久萧索, 子真 今为起清风。”
分類:子真谷口
《國語辭典》:梅仙  拼音:méi xiān
相传汉南昌尉梅福去官后成仙,故称为「梅仙」。后世遂为县尉的美称。《事林广记。庚集。卷九。绮语门。君臣》:「县尉,梅仙。」
分類:梅福
《漢語大詞典》:梅福
汉 九江郡 寿春 人,字 子真 。官 南昌 尉。及 王莽 当政,乃弃家隐居。后世关于其成仙的传说甚多, 江 南各地以至 闽 粤 ,多有其所谓修炼成仙的遗迹。 南朝 宋 谢灵运 《会吟行》:“ 范蠡 出江湖, 梅福 入城市。” 唐 高适 《封丘作》诗:“乃知 梅福 徒为尔,转忆 陶潜 归去来。” 明 夏完淳 《避地》诗之三:“入市逢 梅福 ,游仙访 葛洪 。”
《漢語大詞典》:梅尉
(1).对县尉的美称。 梅福 曾为 南昌 尉,故称。 唐 李端 《送赵给事侄尉丹阳》诗:“遥知拜庆后,梅尉称仙才。”
(2).泛称地方官。 唐 孟郊 《同从叔简酬卢殷少府》诗:“梅尉吟 楚 声,竹风为凄清。深虚冰在性,高洁云入情。”
《漢語大詞典》:梅生
指 汉 梅福 。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左思〈咏史〉》:“ 韩公 沦卖药, 梅生 隐市门。” 唐 李白 《赠瑕丘王少府》诗:“皎皎鸞凤姿,飘飘神仙气。 梅生 亦何事,来作 南昌 尉。”参见“ 梅福 ”。
分類:梅福
《漢語大詞典》:梅福
汉 九江郡 寿春 人,字 子真 。官 南昌 尉。及 王莽 当政,乃弃家隐居。后世关于其成仙的传说甚多, 江 南各地以至 闽 粤 ,多有其所谓修炼成仙的遗迹。 南朝 宋 谢灵运 《会吟行》:“ 范蠡 出江湖, 梅福 入城市。” 唐 高适 《封丘作》诗:“乃知 梅福 徒为尔,转忆 陶潜 归去来。” 明 夏完淳 《避地》诗之三:“入市逢 梅福 ,游仙访 葛洪 。”
《漢語大詞典》:梅真
指 汉 梅福 。 梅福 字 子真 ,故称。 唐 方干 《寄台州孙从事百篇》诗:“ 梅真 入仕提雄笔, 阮瑀 从军著綵衣。” 陈寅恪 《王观堂先生挽词》诗:“曾访 梅真 拜地仙,更期 韩偓 符天意。”参见“ 梅福 ”。
分類:梅福子真
《漢語大詞典》:梅福
汉 九江郡 寿春 人,字 子真 。官 南昌 尉。及 王莽 当政,乃弃家隐居。后世关于其成仙的传说甚多, 江 南各地以至 闽 粤 ,多有其所谓修炼成仙的遗迹。 南朝 宋 谢灵运 《会吟行》:“ 范蠡 出江湖, 梅福 入城市。” 唐 高适 《封丘作》诗:“乃知 梅福 徒为尔,转忆 陶潜 归去来。” 明 夏完淳 《避地》诗之三:“入市逢 梅福 ,游仙访 葛洪 。”
《漢語大詞典》:梅福
汉 九江郡 寿春 人,字 子真 。官 南昌 尉。及 王莽 当政,乃弃家隐居。后世关于其成仙的传说甚多, 江 南各地以至 闽 粤 ,多有其所谓修炼成仙的遗迹。 南朝 宋 谢灵运 《会吟行》:“ 范蠡 出江湖, 梅福 入城市。” 唐 高适 《封丘作》诗:“乃知 梅福 徒为尔,转忆 陶潜 归去来。” 明 夏完淳 《避地》诗之三:“入市逢 梅福 ,游仙访 葛洪 。”
《漢語大詞典》:神仙中人
见"神仙中人"。
《漢語大詞典》:神仙尉
汉 梅福 曾补任 南昌 县尉,后去官归里。屡上书讥刺外戚 王凤 专权,终不纳。 王莽 专政时弃家出走,不知所终。相传已成仙。见汉书·梅福传。后诗文中因以“神仙尉”作为县尉的美称。 唐 陈子昂 《同旻上人伤寿安傅少府》诗:“闻道神仙尉,怀德遂为邻。”亦作“ 神仙吏 ”。 唐 岑参 《送江陵泉少府赴任便呈卫荆州》:“神仙吏姓 梅 ,人吏待君来。”
《漢語大詞典》:隐吏(隱吏)
退隐的官吏。 唐 杜甫 《送裴二虬尉永嘉》诗:“隐吏逢 梅福 ,游山忆 谢公 。” 仇兆鳌 注:“汉书:‘ 梅福 , 九江 人,补 南昌 尉。 王莽 专政,一朝弃妻子去,隐於 会稽 ,至今传以为仙。’《汝南先贤传》称 郑钦 为吏隐。”
分類:退隐官吏
《國語辭典》:面壁  拼音:miàn bì
1.脸对著墙壁。如:「面壁罚站」、「面壁思过」。
2.不理、不睬、不介意。《晋书。卷七五。王湛传》:「述无所应,面壁而已。」
3.无所事事的样子。
4.本指达摩大师在嵩山少林寺终日面对墙壁默坐静修。见《五灯会元。卷一。初祖菩提达摩大师》。后用以比喻造诣纯熟高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