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岳州平江人,名乘龙,以字行。号松竹主人,又号傲轩。有俊才,七岁能诗。遭元季乱,隐居不仕。有《傲轩吟稿》。
元诗选
天游,名乘龙,以字行,别号松竹主人,岳之平江人。当元季之乱,隐居不出。邑人艾科晋卿为之传曰:天游有俊逸才,七岁短吟,具作者风力。名籍籍一世,视伯生、子昂,不输一筹也。负高气,孤立峻视,曾不一起取斗禄自污。扼腕当时,俯仰太古,鸣之歌什,有沉湘蹈海之风。今其集中《荆轲馆》与《醉歌》等篇,可想见也。壬辰夏,萑苻蜂起,所过皆墟。独天游室岿然煨烬中,因自号曰傲轩氏。性少许可,独雅善余牧山。每泛航清溪,弄月佳夜,放歌岸帻,谑声如雷,各持盛气不下。牧山赠云:「能酒能诗只两翁」。晚岁益自矜,其徘徊乱世以缅想太平之心,卒泯然不白也。因作《述志赋》以寓长饮之恨云。兵燹之馀,篇什散落,存者仅什之三四,曰《傲轩吟稿》。明弘治间,其七世裔孙荣昌令湘刻之。嘉靖初,八世孙大器复编次重刻。豫章罗慄谓《傲轩》诗豪迈卓绝,与虞、赵诸公相出入,而出处大节过之。胡氏文献世家,宜其能保守若是。然则诗文之传世与否,岂真有幸不幸哉。
钦定四库全书·傲轩吟稿·提要
傲轩吟稿》一卷,元胡天游撰。天游名乘龙,以字行,号松竹主人,又号傲轩,岳州平江人。当元季之乱,隐居不仕。邑人艾科为作传,称“使天假其年,遇明太祖,必为刘基、宋濂”则殁于顺帝末年也。其集兵燹之馀,仅存十一。传称其七岁能诗,已具作者风力,名藉藉一世,视伯生、子昂,不输一筹。今观所作,大都悲壮激烈,而颇病粗豪。非惟未足抗虞集,亦未足以敌赵孟頫,传所称者殊过。然长歌慷慨之中,能发乎情,止乎礼义,身处未季,惓惓然想见太平,犹有诗人忠厚之遗。其在元季,要亦不失为作者也。集中《陌上花诗小序》,误以钱镠为梁元帝,颇为乖舛。盖兴酣落笔,记忆偶疏。庾信“桂华”之语,误读《汉书》;王维“垂杨”之句,讹解《庄子》。取其大端,则小疵可略,论古人者正不在寻章摘句间矣。
马斯作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马斯作,字乘龙,山西汾州府孝义县军籍五楼里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进士,初授山东诸城县知县,擢户部主事。天启七年,选进士出身出任诸王府长史,马斯作被选为瑞王府右长史。
《國語辭典》:登龙(登龍)  拼音:dēng lóng
比喻成名发迹,飞黄腾达。如:「几年不见他,没想到已是千万富翁,真是登龙有术啊!」
《國語辭典》:鼎湖  拼音:dǐng hú
相传黄帝铸鼎于荆山下,鼎成,黄帝于此处乘著龙飞上天空。见《史记。卷二八。封禅书》。后比喻帝王的崩逝。《魏书。卷六五。李平传》:「奄升御于鼎湖,忽流哀于四海。」元。虞集 挽文山丞相诗:「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
《漢語大詞典》:铸鼎(鑄鼎)
(1).见“ 铸鼎象物 ”。
(2).指 黄帝 铸鼎乘龙的传说。史记·封禅书:“ 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於 荆山 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鬚下迎 黄帝 。 黄帝 上骑,羣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餘人,龙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鬚,龙鬚拔,堕,堕 黄帝 之弓。百姓仰望 黄帝 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鬚号。” 唐 李白 《答杜秀才五松山见赠》诗:“铜井炎炉歊九天,赫如铸鼎 荆山 前。” 明 张居正 《泰陵春祀》诗:“当年闻铸鼎,此日想遗弓。”亦用为帝王死去之典。 唐 舒元舆 《八月五日中部官舍读唐历天宝已来追怆故事》诗:“天地方开泰,铸鼎成继述。”
《國語辭典》:铸鼎象物(鑄鼎象物)  拼音:zhù dǐng xiàng wù
夏禹曾经收九州之金,铸成上有百物之图形的九个鼎。见《左传。宣公三年》。用以比喻君王有德。
《漢語大詞典》:龙湖(龍湖)
(1).古代传说 黄帝 乘龙升天之处。《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十·唐享太庙乐章》:“脱屣高天,登遐上玄。龙湖超忽,象野芊绵。”参见“ 鼎湖 ”。
(2).喻指朝廷。 唐 许天正 《和陈元光平潮寇》:“龙湖膏泽下,早晚徧枯穷。”
《國語辭典》:鼎湖  拼音:dǐng hú
相传黄帝铸鼎于荆山下,鼎成,黄帝于此处乘著龙飞上天空。见《史记。卷二八。封禅书》。后比喻帝王的崩逝。《魏书。卷六五。李平传》:「奄升御于鼎湖,忽流哀于四海。」元。虞集 挽文山丞相诗:「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
《漢語大詞典》:腾龙(騰龍)
犹驾龙,乘龙。 汉 刘向 说苑·说丛:“腾龙乘云而举。”《历代赋汇·王永颐〈八公山赋〉》:“压后土以踞虎兮,軼青霄而腾龙。”
分類:乘龙
《漢語大詞典》:升龙(升龍)
乘龙升天。文选·张衡〈西京赋〉:“想升龙於鼎湖,岂时俗之足慕。” 李善 注:“史记曰:‘ 齐 人 公孙卿 曰: 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於 荆山 下,鼎既成,龙垂胡髯,下迎 黄帝 , 黄帝 骑龙,乃上去。’” 晋 陆机 《折杨柳》诗:“升龙悲絶处,葛藟变条枝。”
《漢語大詞典》:驾龙(駕龍)
谓仙道乘龙飞行。亦指得道成仙。 晋 王嘉 拾遗记·昆仑山:“羣仙常驾龙乘鹤,游戏其间。”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哀吊:“驾龙乘云,仙而不哀。” 元 郝经 《幽思》诗之三:“采采满怀袖,驾龙登扶桑。”
《漢語大詞典》:杖化
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 长房 辞归,翁(指 壶公 )与一竹杖,曰:‘骑此任所之,则自至矣。既至,可以杖投 葛陂 中也。’…… 长房 乘杖,须臾来归,自谓去家适经旬日,而已十餘年矣。即以杖投陂,顾视则龙也。”后因以“杖化”谓得道成仙,乘龙飞升。 唐 白居易 《黑龙饮渭赋》:“闻 茂先 之剑飞,见 长房 之杖化。” 元 宋无 《寄眠云处士》诗:“路回 蓬岛 下,杖化 葛陂 边。”
《漢語大詞典》:殿脚人
即“殿脚女”。相传隋炀帝巡游江都时,乘龙舟,选美女一千人牵彩缆挽龙舟,号为“殿脚女”
《国语辞典》:跨凤乘龙(跨凤乘龙)  拼音:kuà fèng chéng lóng
跨凤,比喻嫁女。乘龙,比喻得婿,参见「乘龙」条。跨凤乘龙比喻夫妻双宿双飞。明。单本《蕉帕记》第一七出:「相从、寥寥冷宦中,翩翩快婿逢。喜融融,好似萧郎秦女,跨凤乘龙。」
分类:乘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