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五线谱(五線譜)  拼音:wǔ xiàn pǔ
在五条等距平行横线上标记音符,以表示音乐高低、节奏等性质的乐谱。
《國語辭典》:休止符  拼音:xiū zhǐ fú
五线谱中,表示音乐停顿或静止时间长短的符号。为英语rest的意译。如全休止符、四分休止符等。
《国语辞典》:飞花点翠(飞花点翠)  拼音:fēi huā diǎn cuì
乐曲名。琵琶曲。乐谱最早见于江阴抄本《文板十二曲》。《瀛州古调》也收入此曲,经刘天华整理加工后,在南北方各地广为流传。这是一首写景的抒情曲,旋律婉转细腻,风格古朴。描绘霜寒时节风吹雪花映松柏,松柏青翠傲飞雪的清雅、高洁的意境。
《国语辞典》:燕乐半字谱(燕乐半字谱)  拼音:yàn yuè bàn zì pǔ
唐代的一种乐谱。如敦煌千佛洞之唐人大曲谱。
《国语辞典》:延长记号(延长记号)  拼音:yán cháng jì hào
乐谱上指记在音符或休止符上的记号,表示将此音符或休止符延长。为英语fermata、hold的意译。或记在单小节线、双小节线上。
《国语辞典》:装饰记号(装饰记号)  拼音:zhuāng shì jì hào
乐谱中代表装饰音的符号。一般用速记符号或小型音符来表示。
《国语辞典》:移调乐器(移调乐器)  拼音:yí diào yuè qì
一种乐谱记载的音高与实际发出的音高(音乐会音高)不同的乐器。当移调乐器奏出一个记载为C音的音高时,将会发出一个不同于C音的音高;如在一个降B调单簧管的乐谱中记载为C调,演奏时为降B调。
《国语辞典》:音部记号(音部记号)  拼音:yīn bù jì hào
音乐上用来表示乐谱高低的符号,通常有高音部记号、低音部记号、中音部记号三种。
《國語辭典》:总谱(總譜)  拼音:zǒng pǔ
一种由多行谱表组成的多声部音乐的乐谱。如歌剧总谱、交响乐总谱等,多供指挥或研究之用。其中各种乐器和人声的声部,均按一定次序分组、分行排列。一般由上而下依次为木管乐器组、铜管乐器组、打击乐器组、声乐组、弦乐器组等。
《国语辞典》:结合线(结合线)  拼音:jié hé xiàn
乐谱符号名。参见「连结线」条。
《国语辞典》:连音符(连音符)  拼音:lián yīn fú
在乐谱上以弧线连接数个音符,并附记一个阿拉伯数字的符号称为「连音符」。通常可分为二连音、三连音、四连音等。
《国语辞典》:连结线(连结线)  拼音:lián jié xiàn
Tie
乐谱符号名。连结两个相同音高音符的弧线。也称为「结合线」。
《国语辞典》:线图谱(线图谱)  拼音:xiàn tú pǔ
我国乐谱除用文字及符号记录外,也有用曲线及图谱表示的,称为「线图谱」。
《国语辞典》:升记号(升记号)  拼音:shēng jì hào
乐谱上放在音符前面的#字符号,音乐上指该音符须升高半音。为英语Sharp的意译。
《國語辭典》:工尺谱(工尺譜)  拼音:gōng chě pǔ
一种中国记录乐谱的方法。约产生于隋唐时代,由管乐器的指法记号逐渐演变而来。常见者用上、尺、工、凡、合、四、乙,依次记写七声。也称为「笛色谱」、「管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