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鼓曲
(1).鼓乐声。 隋 薛道衡 《奉和月夜听军乐应诏》:“笳清喧《陇水》,鼓曲噪《渔阳》。”
(2).击奏鼓乐。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木果异事:“昔 唐明皇 晓起苑中,时春候已深,而林花未放……亟命取羯鼓,鼓曲未终而桃杏尽开。”
《漢語大詞典》:蛮声(蠻聲)
少数民族地区的乐声。 宋 苏轼 《和王巩》之六:“勤把鈆黄记宫样,莫教絃管作蛮声。”
《漢語大詞典》:瑽瑽
象声词。形容佩玉的响声。亦指乐声。 清 魏禧 《早发华阳镇》诗:“中秋夜泊 华阳镇 ,琵琶琥珀声瑽瑽。”
《漢語大詞典》:豪吹
豪壮的管乐声。 宋 秦观 《黄楼赋》:“发哀弹与豪吹兮,飞鸟起而参差。”
《國語辭典》:布白  拼音:bù bái
写书法时布置空白处与著墨处,使疏密相间,字有字的布白,行有行的布白,笔有笔的布白。
《漢語大詞典》:笙乐(笙樂)
吹笙的乐声。 元 萨都剌 《宿武夷》诗:“鷄犬过云间,笙乐度天半。”
分類:吹笙乐声
《漢語大詞典》:硼磕
(1).象声词。音乐声。 晋 张华 《上巳》诗:“八音硼磕奏,肴俎纵横陈。” 清 魏源 《别陈筠心》诗之一:“缅维《大雅》寂,《韶》《钧》絶硼磕。”
(2).象声词。雷声。 唐 储光羲 《同诸公送李云南伐蛮》诗:“雷霆随神兵,硼磕动穹苍。”
《漢語大詞典》:闲声(閒聲)
亦作“间声”。 谓乐声中掺杂着变声。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或间声错糅,状若诡赴,双美并进,駢驰翼驱。”
《漢語大詞典》:向房(嚮房)
满族婚俗,新婚之夜,乐声不断,故称。嚮,通“ 响 ”。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满洲嫁娶礼仪:“五鼓,鼓乐娶妇至男家,竟夜笙歌不絶,谓之嚮房。”
《漢語大詞典》:铿越(鏗越)
形容乐声洪亮清越。 宋 王禹偁 《籍田赋》:“献万寿兮懽呼,奏《九韶》兮鏗越。”
《漢語大詞典》:砰輷
奏乐声。 唐 欧阳詹 《曲江池记》:“砰輷沸渭,神仙奏均天於 赤水 ;黤蔼敷俞,天人曳云霓於 玄都 。”
分類:奏乐乐声
《國語辭典》:曼靡  拼音:màn mǐ
形容乐声悠长柔细,悦耳动听。南朝梁。萧统〈七契〉:「与金石而铿锵,共丝竹而曼靡。」
《漢語大詞典》:静县(静縣)
谓钟罄之类乐声停息下来。县,指悬挂着的钟磬。南齐书·乐志:“睿孝式鬯,饗敬爰徧。諦容輟序,佾文静县。”
《國語辭典》:通韵(通韻)  拼音:tōng yùn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可以相通互用,或其中一部分相通。如「平水韵」对于「广韵」,「冬」、「钟」可以相通互用,「支」、「脂」、「之」也可相通互用等。古体诗通韵较为宽松,近体诗则较严格。
《漢語大詞典》:飞听(飛聽)
飞鸟下听。形容乐声的高妙。《文选·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魏太子〉》:“急絃动飞听,清歌拂梁尘。” 李善 注:“抱朴子曰:‘ 瓠巴 操琴,翔禽为之下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