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异乎寻常(異乎尋常)  拼音:yì hū xún cháng
不同于平常。《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耽误了点年纪,还没有甚么要紧;还把他的脾气惯得异乎寻常的出奇。」
《分类字锦》:庸可几乎(庸可几乎)
左传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庸可几乎
分类:通用
《分类字锦》:庸知愈乎
左传蘧伯玉对曰君制其国臣敢奸之虽奸之庸知愈乎
分类:通用
《國語辭典》:犹之乎(猶之乎)  拼音:yóu zhī hū
犹若、如同。如:「光阴之易逝,犹之乎流水。」
《漢語大詞典》:犹之(猶之)
(1).犹言均之、等之。论语·尧曰:“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谓财物俱当与人。”
(2).仍旧。管子·形势解:“古者 武王 ,天之所助也,故虽地小而民少,犹之为天子也。 桀 紂 ,天之所违也,故虽地大民众,犹之困辱而死亡也。”
(3).亦作“ 犹之乎 ”。如同。 清 戴名世 《〈方逸巢先生诗〉序》:“其所为跌宕淋漓、雄浑悲壮者,犹之先生之诗也。” 邹韬奋 《萍踪忆语》二八:“华侨的组织不健全,当然不就是大多数华侨的不兴,犹之乎 美国 劳工组织的官僚化,不就是大多数 美国 工人的不兴,这是要分别清楚的。”
《漢語大詞典》:者也之乎
指讲话或写文章咬文嚼字。含讽刺意。者、也、之、乎都是古汉语里常用的虚词。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一折:“问黄金谁买《长门赋》,好不直钱也者也之乎。”
《國語辭典》:之乎者也  拼音:zhī hū zhě yě
1.之、乎、者、也为文言文中常用的四个语助词。故以之乎者也指读书人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敦煌零拾。俚曲三种。叹五更》:「之乎者也都不识,如今嗟叹始悲吟。」
2.宋太祖亲自规划首都的外城,一日独与韩王赵普视察工程,走到南门,门额上题「朱雀之门」,太祖问为何不只写「朱雀门」,而多个「之」字,赵普答道:「『之』是语助词呀!」太祖笑道:「之乎者也,助得甚事?」典出宋。释文莹《湘山野录。卷中》。后用以讥讽读书人只知道咬文嚼字,而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儒林外史》第二二回:「一个生意人家,只见这些之乎者也的人来讲呆话,觉得可厌,非止一日。」也作「者也之乎」。
《分类字锦》:正乎上兰(正乎上兰)
张衡 西京赋 陈虎旅于飞廉,正垒壁乎上兰。
分类:营垒
《漢語大詞典》:晕乎乎(暈乎乎)
谓头脑发昏。 向春 《煤城怒火》第十二章:“ 梁森 哈哈狂笑,‘队长的计策又高一着。好,钱送来,咱请 周学昌 喝个晕乎乎!’”
分類:头脑发昏
《國語辭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拼音:yùn yòng zhī miào,cún hū yī xīn
运用的巧妙,全在善于思考。《宋史。卷三六五。岳飞传》:「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也作「运用之妙,在于一心」。
《漢語大詞典》:咋乎
见“ 咋呼 ”。
《國語辭典》:咋呼  拼音:zé hū
北平方言。指吆喝、虚张声势。
分類:叫喊吆喝
《漢語大詞典》:卓乎不群
同“卓尔不群”。 金 王若虚 《揖翠轩赋》:“意其劲挺坚确,卓乎不羣,举世皆怯而我独勇,众人既屈而我独伸。”
《漢語大詞典》:粘乎乎
见“ 粘糊 ”。
《漢語大詞典》:粘糊
亦作“ 粘糊糊 ”。亦作“ 粘乎乎 ”。
(1).形容东西具有粘性。 老舍 《四世同堂》七五:“太阳更热了,晒得每个人的头上都出粘糊糊的、带着点油的汗。” 齐振夏 《脚步》:“偷偷朝腿上一摸,裤子粘乎乎湿漉漉的,他立刻匍匐在地上。”如:甜羹里着点菱粉又粘糊又好吃。
(2).形容行动迟缓,不爽利,或精神不振作。
《漢語大詞典》:忘乎其形
犹忘形。形容得意或兴奋得失去常态。 郭沫若 《高渐离》第五幕:“ 秦始皇 已忘乎其形,愈摇动其身体,愈向 高渐离 身旁走去。”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七章:“也因那简单的几句话表白出来之后,足以显示自己实在是一个纯洁青年,并不是一见异性就忘乎其形,连什么分际都不顾的。”
《漢語大詞典》:忘乎所以
同“ 忘其所以 ”。 古华 《芙蓉镇》第三章二:“但这时,他头脑膨胀,忘乎所以,加上文化水平、政治阅历有限,估错了形势。” 张抗抗 《夏》五:“我们高兴得拼命扑打着对方,忘乎所以地靠在一起。”
《國語辭典》:微乎其微  拼音:wéi hū qí wéi
语本《尔雅。释训》:「式微式微者,微乎微者也。」形容非常少或极细微。清。杨伦《杜诗镜铨。卷二。白丝行。眉批》引蒋弱六云:「写妙技不觉说入自家话,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