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705,分514页显示  上一页  151  152  153  154  155  157  158  159  16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当务之急
当之无愧
刀锯之余
旦夕之危
儋石之储
当家之事
啖香之质
弹丸之地
得时之中
倒悬之急
道路之言
道之渊薮
道傍之筑
大坰之惭
大沽之战
《國語辭典》:当务之急(當務之急)  拼音:dāng wù zhī jí
语本《孟子。尽心上》:「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指当前最急迫要做的事。《清史稿。卷一四○。兵志一一》:「今江南制造局购机设厂,自能仿造,不待外求,自为当务之急。」《文明小史》第三一回:「我说的不过是那种一物不知也以维新自命的,你要办商务学堂,这是当务之急,谁说你不是呢?」
《國語辭典》:当之无愧(當之無愧)  拼音:dāng zhī wú kuì
承当得起他人的称誉,不必感到惭愧。《官场现形记》第三二回:「若照荩翁的大才,这几句考语,著实当之无愧。」
分類:当得荣誉
《漢語大詞典》:刀锯之余(刀鋸之餘)
犹刑馀。指阉人。史记·晋世家:“宦者曰:‘臣刀锯之餘,不敢以二心事君背主,故得罪於君。’”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如今朝廷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餘荐天下之豪俊哉!” 刘良 注:“刀锯,宫割用刀也。”
分類:阉人
《国语辞典》:旦夕之危  拼音:dàn xì zhī wéi
比喻非常急迫危险。《三国志。卷四二。蜀书。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孟光》:「有何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分类:急迫危险
《漢語大詞典》:儋石之储(儋石之儲)
犹言少量的财富。汉书·扬雄传上:“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今先生入无儋石之储,出无束脩之调,徒含章如龙凤,被文如虎豹”。 唐 颜真卿 《欧阳使君神道碑铭》:“至是无儋石之储而处顺安时,不改其度。” 明 宋濂 《元故湛渊先生白公墓铭》:“继母虐不子,厥子先生事之愈恭,既而改适他氏,无儋石之储。”
分類:少量财富
《高级汉语词典》:当家之事
理家立业
《漢語大詞典》:啖香之质(噉香之質)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上:“ 载 宠姬 薛瑶英 攻诗书,善歌舞,僊姿玉质,肌香体轻……﹝ 瑶英 之母 赵娟 ﹞生 瑶英 而幼以香啗之,故肌香也。”啗,食。后以“噉香之质”喻丽质。 清 钱谦益 《许夫人啸雪庵诗序》:“以 薛瑶 噉香之质,挟 谢韞 咏絮之才,树本迎风,华能烛夜。”
《國語辭典》:弹丸之地(彈丸之地)  拼音:dàn wán zhī dì
比喻很小的地方。《战国策。赵策三》:「此弹丸之地,犹不予也,令秦来年复攻,王得无割其内而媾乎?」《三国演义》第七六回:「且荆州九郡,俱已属彼,止有麦城,乃弹丸之地。」
《分类字锦》:得时之中(得时之中)
说文禾嘉榖也二月始生八月而熟得时之中故谓之禾此其义也
《國語辭典》:倒悬之急(倒懸之急)  拼音:dào xuán zhī jí
缚住人的双足,使脸部朝下倒著悬挂起来。比喻处境极为艰困、危险。《后汉书。卷五八。臧洪传》:「但惧秋风扬尘,伯圭马首南向,张扬、飞燕旅力作难,北鄙将告倒悬之急,股肱奏乞归之记耳。」《文选。潘岳。马汧督诔》:「爨麦而炊,负户以汲;累卵之危,倒悬之急。」也作「倒悬之苦」、「倒悬之危」、「倒悬挨命」。
《漢語大詞典》:道路之言
传闻。三国志·吴志·朱治传“ 治 闻之,求往见 賁 ,为陈安危”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治 説 賁 曰:‘前在东闻道路之言,云将军有异趣,良用憮然。’”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路公别传:“ 刘公 念台 为人伦望,亦用道路之言,入公斩案。”
分類:传闻
《分类字锦》:道之渊薮(道之渊薮)
魏志高柔传时博士执经柔上疏曰臣以为博士者道之渊薮六艺所宗宜随学行优劣待以不次之位
分类:师儒
《漢語大詞典》:道傍之筑(道傍之築)
喻无法成功的事。语出诗·小雅·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郑玄 笺:“如当路筑室,得人而与之谋所为,路人之意不同。故不得遂成也。” 明 李贽 《西征奏议后语》:“於时 梅侍御 客生 独荐 李成梁 ,又不合当事者意,復成道傍之筑。”
分類:成功
《漢語大詞典》:大坰之惭(大坰之慙)
大坰 ,地名。相传 汤 即王位,迁九鼎于 亳都 ,至 大坰 ,终感以臣伐君,而有惭德。见 晋 皇甫谧 帝王世纪。后称因篡位改朝而有愧心为“大坰之慙”。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革 宋 受天,保生万国。《度邑》静 鹿 丘 之叹,迁鼎息 大坰 之慙。”
《漢語大詞典》:大沽之战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三次战斗。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进攻大沽口,攻占炮台后进逼天津,迫使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次年,英法联军蓄意挑衅,轰击大沽炮台,清军发炮击沉、击伤敌舰多艘。1860年英法联军又大举进犯大沽炮台,直隶提督乐善率部奋战牺牲,炮台遂告陷落。不久天津被攻占,清政府被迫乞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