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705,分514页显示  上一页  135  136  137  138  139  141  142  143  14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己巳之变
几案之才
济胜之具
济世之才
季常之惧
季孟之间
既冠之后
既来之,则安之
急人之困
集矢之的
棘木之听
棘木之下
惠然之顾
悔之不及
悔之晚矣
《漢語大詞典》:己巳之变(己巳之變)
也称土木之变。指 明 英宗 被 瓦剌 俘于 土木堡 事件。 明 正统 十四年(公元1449年), 瓦剌 贵族 也先 率兵攻 明 。宦官 王振 挟持 英宗 统兵五十万亲征,至 大同 ,闻前方小败,即惊慌后撤,行军至 土木堡 (今 河北 怀来县 东)被敌军追及,仓猝应战,死伤过半, 英宗 被俘, 王振 也为乱军所杀。因这一年是己巳年,故名。明史·张钦传:“ 英宗 不听大臣言,六师远驾,遂成己巳之变。”参见“土木之变”。
分類:瓦剌
《國語辭典》:土木之变(土木之變)  拼音:tǔ mù zhī biàn
明英宗正统十四年(西元1449),英宗信宦官王振的意见,率领大军亲征也先,于土木堡兵败被俘,兵士死伤惨重。史称「土木之变」。
分類:瓦剌
《高级汉语词典》:几案之才
处理公文的才能
《國語辭典》:济胜之具(濟勝之具)  拼音:jì shèng zhī jù
身体强健,具有登山涉水、游览胜景的条件。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栖逸》:「许掾好游山水,而体便登陟。时人云:『许非徒有胜情,实有济胜之具。』」《儒林外史》第三○回:「小弟无济胜之具,就登山临水,也是勉强。」
《漢語大詞典》:济胜具(濟勝具)
指能攀越胜境、登山临水的好身体。语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栖逸:“ 许掾 好游山水,而体便登陟,时人云, 许 非徒有胜情,实有济胜之具。”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五:“ 钓臺 、 西臺 ,两峰并峙,高出层霄,余无济胜具,不克登其巔。”亦作“ 济胜资 ”。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引:“余鄙且怠,未必夙规於大道,益之病靡济胜资,朝夕一壶如守五石瓠,其於六合之外,犹之坐井而闚。”
《国语辞典》:济世之才(济世之才)  拼音:jì shì zhī cái
拯救社会国家使其脱离困顿的才能。《老残游记》第六回:「若真有点济世之才,竟自遁世,岂不辜负天地生才之心吗?」
《國語辭典》:季常之惧(季常之懼)  拼音:jì cháng zhī jù
借指惧内、怕老婆的毛病。参见「季常癖」条。《聊斋志异。卷六。马介甫》:「杨万石,大名诸生也。生平有『季常之惧』。妻尹氏,奇悍。」
《國語辭典》:季孟之间(季孟之間)  拼音:jì mèng zhī jiān
鲁三卿,季孙氏为上卿,最贵;孟孙氏为下卿,不用事;而齐景公欲以介于此二者之间的地位对待孔子。见《论语。微子》。后多用以指上等和下等之间。《晋书。卷七五。王湛传》:「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下比魏舒有馀。湛闻曰:『欲处我于季孟之间乎?』」
《高级汉语词典》:既冠之后
成年之后。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國語辭典》:既来之,则安之(既來之,則安之)  拼音:jì lái zhī,zé ān zhī
本指安抚远方来的人,使其安居乐业。语出《论语。季氏》:「远人不服,则脩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后指既然已经来了,就且安下心来。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末云)『既来之,则安之。』请书房内说话。」
《国语辞典》:急人之困  拼音:jí rén zhī kùn
热心卖力的帮别人解决困难。《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也作「急人之难」。
《漢語大詞典》:集矢之的
比喻众人所指摘的对象。 李大钊 《国情》:“自《临时约法》为集矢之的,而世之谈国情者众。”《“五四”爱国运动资料·章宗祥之返国》:“今日为国民集矢之的,喧传其为卖国贼者,不外 曹 也, 章 也、 陆 也。”参见“ 集矢 ”。
《國語辭典》:集矢  拼音:jí shǐ
被许多箭射到。语出《左传。襄公二年》:「楚君以郑故,亲集矢于其目。」比喻受到众人共同的指谪、斥骂。
《漢語大詞典》:棘木之听(棘木之聽)
谓公卿听讼断狱。汉书·王尊传:“臣等窃痛伤 尊 修身絜己,砥节首公……今一旦无辜制於仇人之手,伤於詆欺之文,上不得以功除罪,下不得蒙棘木之听。”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周礼三槐九棘,公卿於下听讼。”
《漢語大詞典》:棘木之下
古代听讼的地方。礼记·王制:“史以狱成告於正,正听之。正以狱成告於大司寇,大司寇听之棘木之下。” 郑玄 注:“司寇听之朝,王之外朝也。”《孔子家语·刑政》:“王命三公卿士,参听棘木之下。”
分類:听讼
《漢語大詞典》:惠然之顾(惠然之顧)
见“ 惠然肯来 ”。
《國語辭典》:惠然肯来(惠然肯來)  拼音:huì rán kěn lái
当其心情顺适之时,才可能来临。语出《诗经。邶风。终风》:「终风且霾,惠然肯来。」后为欢迎他人赏光莅临之词。唐。韩愈与少室拾遗书〉:「想拾遗公冠带就车,惠然肯来。」
《國語辭典》:悔之不及  拼音:huǐ zhī bù jí
后悔已来不及了。元。无名氏《三出小沛》第一折:「某想当日,都是三兄弟失了徐州,悔之不及。」《四游记。南游记。第一一回》:「华光悔之不及,闷闷不悦不提。」也作「悔之无及」。
《漢語大詞典》:悔之晚矣
后悔已来不及了。 明 沈受先《三元记·错认》:“你这样人,言清行浊,人面兽心!好好还我,养你廉耻;若不肯,执送官司,那时悔之晚矣。”《东周列国志》第九七回:“不然,我亲自引兵来屠 大梁 ,那时悔之晚矣!” 徐迟 《牡丹》:“他目光短小,胆识不够。如今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