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之任
赴任,上任。 明 王玉峰《焚香记·往任》:“疾忙之任整行装,即把捷音传。” 明 都穆 都公谭纂卷上:“ 元 江浙 行省有某平章者,将之任,道间忽染中风,四肢不举。”
《漢語大詞典》: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诗篇名。唐代王勃作。杜少府为作者友人。诗中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慰勉即将分手的友人,意境开阔,一扫离别时的低沉情调,改变了汉魏以来送别诗的传统格局。
《國語辭典》:听之任之(聽之任之)  拼音:tìng zhī rèn zhī
听从他人,任其随意发展。如:「对他这种独断独行的作风,岂可听之任之。」
《漢語大詞典》:一剑之任(一劍之任)
(1).谓以一人一剑之力。指作战的士兵,犹言一人之勇。尉缭子·武议:“临难决疑,挥兵指刃,此将事也;一剑之任,非将事也。”
(2).指独力担任艰巨的任务。《战国策·齐策六》:“ 齐桓公 有天下,朝诸侯, 曹子 以一剑之任,劫 桓公 於坛位之上。”《燕丹子》卷上:“ 秦 贪我赂,而信我辞,则一剑之任,可当百万之师。”
《国语辞典》:燮和之任  拼音:xiè hé zhī rèn
燮和,调和。燮和之任指宰相之职,以其职责在协调国家上下。唐。韩愈〈为裴相公让官表〉:「岂意陛下擢臣于伤残之馀,委臣以燮和之任。」
《分类字锦》:左史之任
晋书职官志著作郎周左史之任也汉东京图籍在东观故使名儒著作东观有其名尚未有官魏明帝太和中诏置著作郎于此始有其官隶中书省及晋受命武帝以缪徵为中书著作郎元康二年诏曰著作旧属中书而秘书既典文籍今改中书著作为秘书著作于是改隶秘书省后别自置省而犹隶秘书著作郎一人谓之大著作郎专掌史任又置佐著作郎八人著作郎始到职必撰名臣传一人
分类:馆阁
《國語辭典》:走马之任(走馬之任)  拼音:zǒu mǎ zhī rèn
官吏就职。元。马致远《青衫泪。楔子》:「目今主上图治心切,不尚浮藻,将某左迁江州司马,刻日走马之任。」也作「走马上任」。
《国语辞典》:栋梁之任(栋梁之任)  拼音:dòng liáng zhī rèn
栋梁,建造房屋的重要材料。「栋梁之任」比喻担当国家的重责大任。《汉书。卷一○○。叙传上》:「楶棁之材不荷栋梁之任,斗筲之子不秉帝王之重。」《晋书。卷四○。列传・杨骏》:「杨骏阶缘宠幸,遂荷栋梁之任,敬之犹恐弗逮,骄奢淫泆,庸可免乎?」
《分类字锦》:风霜之任(风霜之任)
通典御史为风霜之任弹纠不法百僚震恐官之雄峻莫之比焉
分类:台谏
《漢語大詞典》:千里之任
指远行千里的重任。后亦比喻重任。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臣闻騏驥长鸣, 伯乐 昭其能;庐狗悲号, 韩国 知其才。是以效之 齐 楚 之路,以逞千里之任。” 三国 魏 吴质 《答东阿王书》:“今处此而求大功,犹绊良驥之足,而责以千里之任。”
《國語辭典》:帷幄  拼音:wéi wò
1.帘幕、帷幔。《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飘风回而起闺兮,举帷幄之襜襜。」《新五代史。卷二九。晋臣传。吴峦传》:「峦善抚士卒,会天大寒,裂其帷幄以衣士卒,士卒皆爱之。」
2.军旅中的帐幕。《汉书。卷一。高帝纪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明。李玉《占花魁》第二三出:「谁人惯马能征战?谁居帷幄能筹算?」
3.帝王宫室的帐幕。《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传》:「前皇太后与昭仪俱侍帷幄,姊弟专宠锢寝。」《旧唐书。卷一○六。王琚传》:「琚在帷幄之侧,常参闻大政,时人谓之『内宰相』。」
《國語辭典》:职任(職任)  拼音:zhí rèn
所担任的职务。《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初平法式,审别职任,以立恒常。」《汉书。卷八二。王商传》:「盖丞相以德辅翼国家,典领百寮,协和万国,为职任莫重焉。」
《漢語大詞典》:阿衡
指 汉 相 匡衡 。汉书·匡衡传称:“无説, 匡 鼎来; 匡 説,解人颐。” 宋 黄庭坚 《奉谢刘景文送团茶》诗:“收藏残月惜未碾,直待 阿衡 来説。”
分類:匡衡
《漢語大詞典》:遗大(遺大)
失掉大的。 宋 王存 《复验馀姚道中》诗:“圣人於赤子,爱重若彼至。谨小以遗大,谁其原帝意。”
赋予重大之任。 宋 刘敞 《离忧赋》:“卒抚心以抑志兮,谅投艰以遗大。”参见“ 遗大投艰 ”。
《漢語大詞典》:遗大投艰(遺大投艱)
谓赋予重大艰难之任。书·大诰:“予造天役,遗大投艰于朕身。” 孔 传:“我 周 家为天下役事,遗我甚大,投此艰难于我身。” 宋 俞文豹 《清夜录》:“遗大投艰,孰念敷宁之计;任重致远,实维弘毅之贤。” 清 钱谦益 《天启元年浙江乡试程录·策问一》:“窃以谓我皇上冲年践阼,二后在天,遗大投艰,正閔予访落之日,而东方小丑,作孽于 白山 、 黑水 之间。” 易宗夔 《新世说·排调》:“遗大投艰,固非常人所能,然亦未可概期之贤者也。” 明 海瑞 《赠廖锦台膺首荐序》:“ 锦臺 不变塞於今日之官矣,不变於既闲且逸,人不深责之官,变之於遗艰投大、人所属心之日乎?”
《漢語大詞典》:随宦(隨宦)
(1).赴外地作官。《礼记·丧服小记》“生不及祖父母诸父昆弟” 唐 孔颖达 疏:“ 郑 意云:谓父先本国有此诸亲,后或随宦出游,居於他国,更取而生此子;此子生,则不及归与本国祖父以下诸亲相识,故云不及,谓不及归见也。”
(2).用以称父兄在外做官而子弟亦随之任所。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杂辩:“外舅 王君 仲芳 随宦至 郴阳 ,亲见其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