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姓名不详。《全唐诗》收其赠妓诗2首,出《卢氏杂说》(《太平广记》卷二七三引)。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全唐诗》存《刺安南事诗》1首,出自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二。按此诗实即皮日休《三羞诗三首》之二,《全唐诗》亦已收之,故此懿宗朝举子当即皮日休。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失姓名。生卒年、籍贯俱不详。曾应宪宗元和十一年(816)进士试。时中书舍人李逢吉取高澥等33人,多为寒素,有举子作诗咏之。事见《唐摭言》卷七。《全唐诗》存录此诗。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姓名不详,五代后梁时人。《全唐诗》存诗1首,出自赵令畤《侯鲭录》卷六。
《國語辭典》:温卷(溫卷)  拼音:wēn juàn
唐、宋时举人于应试前,再次将作品呈送当时名人显要,以求推荐或加深考官印象,称为「温卷」。宋。陆游 秋雨书感诗:「门外久无温卷客,架中宁有热官书。」
《國語辭典》:拟题(擬題)  拼音:nǐ tí
拟订题目。《儒林外史》第三四回:「萧柏泉道:『先生说的可单是拟题?』马二先生道:『想是在永乐大全上说下来的。』」《红楼梦》第七○回:「明日饭后,齐集潇湘馆。因又大家拟题。黛玉便说:『大家便要桃花诗一百韵。』」
《漢語大詞典》:贡文(貢文)
举子应礼部试时所作的诗文。 唐 卢纶 《送尹枢令狐楚及第后归觐》诗:“贡文齐受宠,献礼两承欢。”
《漢語大詞典》:踏槐花
说郛卷六九引 唐 李淖 《秦中岁时记》:“进士下第,当年七月復献新文,求拔解,故曰:‘槐花黄,举子忙。’” 唐 代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往往于隔年秋天就在京城行卷,其时正值槐花盛开,后因称参加科举考试为“踏槐花”。 宋 苏轼 《和董传留别》:“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亦称“ 踏槐黄 ”。《孽海花》第五回:“原来 公坊 那年自以为臭不可当的文章,竟被 霞郎 估着,居然掇了巍科。但屡踏槐黄,时嗟落叶,知道自己不是金马玉堂中人物,还是跌宕文史,啸傲烟霞,还我本来面目的好。”亦省称“ 踏槐 ”。事物异名录·政治·赴试引 明 彭大翼 山堂肆考:“谚云:‘槐花黄,举子忙。’故赴举谓之踏槐。”
《漢語大詞典》:茁轧(茁軋)
据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人事一载, 欧阳修 主试,举子 刘几 好为怪险之语,曰:“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 修 斥之。后以谓文词怪异生涩。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繁称:“ 庄 姓则称‘漆园’, 牛 姓乃称‘太牢’……而无识文人,乃用之以记事,宜乎试牘之文流于茁轧,而文章一道入混沌矣。” 清 曾国藩 《书〈归震川文集〉后》:“然当时颇崇茁轧之习,假 齐 梁 之雕琢,号为力追 周 秦 者,往往而有。”参见“ 红勒帛 ”。
《漢語大詞典》:红勒帛(紅勒帛)
(1).用红帛制的腰带。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九:“﹝ 成都 ﹞士人家子弟,无贫富皆著芦心布衣,红勒帛狭如一指大,稍异此则共嘲笑,以为非士流也。”
(2).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人事一:“士人 刘几 累为国学第一人,骤为怪嶮之语,学者翕然效之,遂成风俗。 欧阳公 深恶之,会公主文,决意痛惩……有一举人论曰:‘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公曰‘此必 刘几 也’,戏续之曰:‘秀才剌,试官刷。’乃以大朱笔横抹之,自首至尾,谓之红勒帛,判‘大紕繆’字榜之,既而果 几 也。”后因谓以朱笔涂抹文字为红勒帛。
《國語辭典》:鹿鸣宴(鹿鳴宴)  拼音:lù míng yàn
旧时乡举考试后,由州县长官宴请主考官、学政及得中考生的宴会。因在宴会上歌咏《诗经。小雅》中的〈鹿鸣〉,故称为「鹿鸣宴」。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三。士人赴殿试唱名》:「就丰豫楼开鹿鸣宴,同年人俱赴团拜于楼下。」明。张宁〈送欧员外〉诗:「初辞鹿鸣宴,再坐琼林筵。」《明史。卷二一七。列传。于慎行》:「年十七,举于乡。御史欲即鹿鸣宴冠之,以未奉父命辞。」
《漢語大詞典》:谢见(謝見)
唐 宋 举子应试前拜见达官显要之后再投书信感谢,叫做“谢见”。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杂录:“国初,袭 唐 末士风,举子见先达,先通牋刺,谓之请见。既与之见,他日再投启事,谓之谢见。又数日,再投启事,谓之温卷。”
《漢語大詞典》:试录(試録)
明 清 时,将乡试、会试中试的举子姓名籍贯名次及其文章汇集刊刻成册,名曰试录。 明 叶盛 水东日记·试录:“试録自 宋 崇寧 中 霍端友 榜始。” 明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试录原始:“国家科场揭晓后,有试録颁行天下,其制始于 唐 宋 , 唐 称进士登科记, 宋 称进士小録,其实一也。” 清 翟灏 通俗编·仕进:“试録: 黄佐 翰林记:‘ 洪武 甲子乡试,乙丑会试,初为小録,惟刻董事之官,试士之题,及中选者之名第、籍贯、经书而已,未録士子之文为程式也。次科戊辰,始録呈文,自是以为定式。’按,唐会要:‘ 大中 十年,礼部侍郎 郑显 进诸家科目十二卷,勅自今以后,放榜讫,写及第人姓名,付所司编次。’则 宋 以前,非不为此録,特其名目殊耳。”
《国语辞典》:进士及第(进士及第)  拼音:jìn shì jí dì
明、清之制,通过殿试的举子即可取得进士称号。殿试分三甲,一甲仅三名,赐进士及第。
《国语辞典》:廉锦枫(廉锦枫)  拼音:lián jǐn fēng
戏曲剧目。隋唐故事戏。武则天时,落第举子唐敖偕林之洋、多九公飘洋至君子国,时有孝女廉锦枫因母病思食海参,乃练就水性,潜海取参奉母,一日误为青丘国渔翁吴士公夫妇网得,缚之欲转卖他人,为唐敖所见,出资赎救。廉锦枫后又入海中取参,并得屹度珠以报唐敖的故事。也称为《君子国》。
《漢語大詞典》:槐花黄,举子忙(槐花黄,舉子忙)
唐 代 长安 举子,自六月以后,落第者不出京回家,多借静坊庙院及闲宅居住,习业作文,直到当年七月再献上新作的文章,谓之过夏。时逢槐花正黄,因有此语。 唐 李淖 《秦中岁时记》:“进士下第,当年七月復献新文,求拔解,曰:‘槐花黄,举子忙。’” 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二折:“‘槐花黄,举子忙’,你不去求官,则管裹恋着我的女孩儿做甚么?”参阅 宋 钱易 南部新书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