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乡进士(鄉進士)
指乡试中式的人。 明 清 称举人。 清 侯方域 《吴伯裔伯胤传》:“ 胤 早举明经,为乡进士。”
《漢語大詞典》:坐师(坐師)
明 清 举人、进士对主考官、总裁官的称呼。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文学》:“於庶常之散馆者,则初见用一红一白,虽謁坐师房师,亦止用白刺,曰某顿首拜,谓之拜断禀帖。”
《漢語大詞典》:群见(羣見)
旧时诸贡举人到阙入对之谓。 唐高祖 长寿 二年十月始诏举人元日随物入贡,此贡人群见之始。见 宋 王溥唐会要卷七六。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人事:“旧制天下贡举人到闕,悉皆入对,数不下三千人,谓之羣见。”
《國語辭典》:文调(文調)  拼音:wén diào
考试、应试。唐。元稹《莺莺传》:「张生俄以文调及期,又当西去。」《董西厢》卷六:「今蒙文调,将赴选闱。」
分類:举人应试
《漢語大詞典》:文解
(1).入京应试的证明文书之类。科举乡试中式称举人,考中举人即由地方官给予文解发解入京,参加中央考试。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九:“戊申,詔选人文解不合式样,罪在发解官吏,举人落第,次年免取文解。” 宋 洪迈 容斋三笔·郡县主婿官:“本朝宗室袒免亲女出嫁,如婿係白身人,得文解者为将仕郎,否则,承节、承信郎。”文献通考·选举三:“工部侍郎 任赞 奏请诸色举人,不是家在远方水陵隔越者,逐处选宾从官僚中艺学精博一人,各於本贯,一例分明,比试,如非通赡,不许妄给文解。”
(2).公文。《元典章·兵部四·申台文字重封入递》:“各道遇有申臺文解,须要如法重封,入递转送。”《元典章·礼部一·表章主官校勘》:“校勘无差,具解进呈,仍於文解上开写撰文校勘官吏及复匣锁钥备细申呈。”
《漢語大詞典》:恩举(恩舉)
恩赐举人。 清 代凡乡试毕三场而未中式的八十岁以上的士子,分别贡、监生员,合例者请旨赏给举人或举人副榜,称恩举。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一:“这位举人姓 陈 ……他年纪已经老了,接连下了十好几科都不能及第,但到最后的一科也就公然中了。中的虽然是恩举,当然也是很光耀的事。”
《漢語大詞典》:定名笔(定名筆)
唐 时卖给应试举人答卷用的毛笔,称“定名笔”。取功名藉此而定之意。 宋 陶谷 清异录·文用:“ 唐 世举子将入场,嗜利者争卖健毫圆锋笔,其价十倍,号‘定名笔’。” 清 江湜 《寓斋杂诗》:“晴窗摹法帖,笔工来相挑。投我定名笔,曰兔之紫毫。”
《國語辭典》:重赴鹿鸣(重赴鹿鳴)  拼音:chóng fù lù míng
清制,中举人后六十年,再加入此科乡试的鹿鸣筵宴,称为「重赴鹿鸣」。中进士后六十年,再遇此科会试,称为「重赴琼林」。
《漢語大詞典》:誊录生(謄録生)
誊录所属下的誊录人员。 清 制,在会试下第的举人及 顺天 乡试正榜外选录能书者充任。 商衍鎏 《清代科举考试述录》第二章第五节:“誊録生用硃笔,对读生用赭黄笔,……正副主考用墨笔,以主考閲看者为硃卷,故用墨不碍,所谓五色笔也。”参见“ 誊録所 ”。
《國語辭典》:誊录所(謄錄所)  拼音:téng lù suǒ
古时考试,为避免阅卷者认出应试者的笔迹,而将试卷重新誊写的机构。《六部成语注解。礼部》:「誊录所:由受卷所送交誊录所,以朱笔誊录一本呈于主试,而不呈原卷,恐笔迹中有弊故也。」
《国语辞典》:进士出身(进士出身)  拼音:jìn shì chū shēn
明、清之制,通过殿试而名列二甲的举人,赐进士出身。三甲则为同进士出身。
《国语辞典》:大主考座师(大主考座师)  拼音:dà zhǔ kǎo zuò shī
明、清科举制度中,取中的举人、进士,皆尊称主考官为「大主考座师」。《儒林外史》第二回:「弟也曾把这话回禀过大主考座师,座师就道弟该有鼎元之分。」
《国语辞典》:杨乃武(杨乃武)  拼音:yáng nǎi wǔ
戏曲剧目。清代故事戏。叙述举人杨乃武与葛品莲之妻毕氏的故事。毕氏行轻佻,县官之子刘世英思霸占,于逗诱时,为其夫葛品莲撞见,其夫反遭刘踢伤。毕氏向杨乃武乞药,刘世英却暗中在药内下毒,葛竟遭毒死。刘世英又唆使葛母诬告杨乃武与毕氏因奸行谋害,屈打成招,历各官勘审,终不能明。后经杨姐淑英上京申冤,刑部提审,始得昭雪。
《国语辞典》:宋应星(宋应星)  拼音:sòng yìng xīng
人名。字长庚,生卒年不详,明奉新人。神宗万历年间举人,曾任江西分宜教谕、福建汀州府推官等职。著有《天工开物》,详细记录各地工农业生产技术,图文并重,包括农桑、开矿、兵器等各方面,其制造源流与方法,多与今日科学原则相合,为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重要著作。
《國語辭典》:反咬  拼音:fǎn yǎo
1.还被咬一口。如:「他原想拿棒子打那只大狼狗,没想到却被它反咬了一口。」
2.被控告的人反而诬赖检举人或控告人。《老残游记》第一九回:「『拿奸拿双』,拿不住双,反咬一口,就受不得了。」
《漢語大詞典》:获隽公车(獲隽公車)
汉 代曾以公家车马送应举的人。后以公车指入京应试举人。“获隽公车”为会试得中的意思。红楼梦第一○三回:“学生自蒙慨赠到都,托庇获隽公车,受任贵乡,始知老先生超悟尘凡,飘举仙境。”
《漢語大詞典》:伯乐相马(伯樂相馬)
伯乐 观察、品评马的优劣。比喻有眼力者鉴别并荐举人才。《十月》1981年第6期:“她带上多年写下的社会科学论文和空前的决心去接受伯乐相马的考验了。”参见“ 伯乐 ”。
《國語辭典》:伯乐(伯樂)  拼音:bó lè
1.人名。周代善于相马的人,其名传说纷纭,或为王良、孙阳。《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唐。韩愈 杂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造父的别称。《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传舍南河中五星曰造父,御官也,一曰司马,或曰伯乐。」参见「造父」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