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做难(做難)
(1).刁难,阻挠。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狱卒思量道:‘我受了他许多东西,他要出去,做难不得。万一不来了,怎么处?’”
(2).为难,感到困难。 梁斌 《播火记》二五:“他哆嗦着两只手,做难地说:‘车到山前了,怎么也得打开一条路啊!’”
《國語辭典》:咂嘴  拼音:zā zuǐ
以舌尖和上颚接触,发出声音,表示羡慕、赞美、惊叹或惊慌。《金瓶梅》第三三回:「这韩道国听了,大惊失色,口中只咂嘴,下边顿足,就要翅趫走。」《红楼梦》第六回:「满屋中之物都耀眼争光的,使人头悬目眩。刘姥姥此时,惟点头咂嘴,念佛而已。」
《漢語大詞典》:窘挠(窘撓)
谓因受阻而为难。 宋 洪迈 《夷坚丁志·谢眼妖术》:“诸人果裴回窘挠,皆脱履袜,牵衣而过。”
分類:受阻为难
《國語辭典》:咂嘴弄舌  拼音:zā zuǐ nòng shé
1.形容好吃贪嘴。《儒林外史》第一○回:「他一时慌了,弯下腰去抓那粉汤,又被两个狗争著,咂嘴弄舌的来抢那地下的粉汤吃。」
2.表示赞叹、欣赏。《负曝闲谈》第一一回:「丹阳廪生默然无语,溧阳监生还咂嘴弄舌的道妙。」
3.形容卖弄口舌。《文明小史》第一九回:「还在那里满嘴的说甚么祇有一点点大,甚么不到三寸长,也不晓得当初是怎样裹的。他一个人咂嘴弄舌,众人只得又谈论别的。」
《漢語大詞典》:杂嗽(雜嗽)
犹言打搅为难。 元 曾瑞 《红绣鞋·风情》曲:“乔断案村倈杂嗽,望梅花子弟单兜。” 元 石德玉 《曲江池》第二折:“妳妳休杂嗽他,秀才是读书人,知道今古。”
分類:打搅为难
《漢語大詞典》:湾酸(灣酸)
方言。犹言与人为难。 李劼人 《大波》第二部第七章:“几个武装巡警正提着嗓子在骂:‘……又不是老子故意湾酸。’” 沙汀 《意外》:“你们那个训导处真把人湾酸够了。”
分類:方言为难
《漢語大詞典》:一佛出世
(1).佛教认为世界每经历一小劫,有一佛出世。隋书·经籍志四:“每一小劫,则一佛出世。” 宋 陆游 《南唐书·浮屠传》:“ 开宝 初有北僧号小长老,自言募化而至…… 后主 大悦,谓之一佛出世。”
(2).引申为难得之意。海录碎事·臣职引 宋 孔平仲 谈苑:“ 文宗 尝谓近臣曰:‘词臣之选,古今尤重,朕闻朝廷除一舍人,六亲相贺,谚以为一佛出世,岂容易哉!’”续资治通鉴·宋太宗雍熙三年:“﹝帝﹞尝谓左右曰:‘朕早闻人言,朝廷命一知制誥,六姻相贺,以谓一佛出世,岂容易哉!’”
(3).犹一佛出世,二佛生天。《水浒传》第九回:“﹝差拨﹞把 林冲 駡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
《国语辞典》:奈上祝下  拼音:nài shàng zhù xià
碍手碍脚,犹豫为难的意思。《西游记》第二三回:「我又有些奈上祝下的,只恐娘嫌我嘴长耳大。」
《国语辞典》:面有难色(面有难色)  拼音:miàn yǒu nán sè
脸上表现出为难的神情。如:「本想请他送我一程,可是看他面有难色,也就作罢!」
《国语辞典》:窘态百出(窘态百出)  拼音:jiǒng tài bǎi chū
形容人频频出丑、颇为难堪的样子。如:「参加演讲比赛,在紧张怯场的情况下,我频频忘词,窘态百出。」
《国语辞典》:两面不讨好(两面不讨好)  拼音:liǎng miàn bù tǎo hǎo
处境为难,不易得到任何一方的支持。如:「这是一件两面不讨好的工作,做不好上级要严办,完成了又惹民怨。」
《国语辞典》:笑比黄河清(笑比黄河清)  拼音:xiào bǐ huáng hé qīng
黄河水由混浊变为清澈,极不可能。笑比黄河清比喻笑容极为难见。《宋史。卷三一六。包拯传》:「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国语辞典》:万代一时(万代一时)  拼音:wàn dài yī shí
万代才有这么一个时机。形容机会极为难得。《梁书。卷二○。陈伯之传》:「三仓无米,东境饥流,此万代一时也,机不可失。」也作「万世一时」。
《国语辞典》:出难题(出难题)  拼音:chū nán tí
提出的问题或要求让人难予解决、故意想法子与人为难。如:「你这不是给我出难题?让我下不了台!」「音乐导师出难题,要他练唱高八度的音。」
《漢語大詞典》:作刁
有意为难。 叶圣陶 《小妹妹》:“我想这小人儿未免作刁,还不快点儿生出来。”
分類:有意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