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牛马相生(牛馬相生)
谓牛马杂交混生。古代认为是社会礼义丧失时表现的一种怪异现象。荀子·天论:“勉力不时,则牛马相生,六畜作祅。”《韩诗外传》卷二:“礼义不脩,牛马相生,六畜作妖。” 许维遹 校释引 郝懿行 曰:“牛马相生,谓丧失礼义,同人道於牛马也。”
《漢語大詞典》:女教师
指旧式乡村或小城市学校的女性教师
表现出一般认为是属于学校教师的特征(如卖弄学问及一本正经)的女人
《國語辭典》:抛头露面(拋頭露面)  拼音:pāo tóu lù miàn
1.旧时妇女不轻易出门,因此若外出见到生人则称为「抛头露面」。《金瓶梅》第六九回:「几次欲待要往公门诉状,争奈妾身未曾出闺门,诚恐抛头露面,有失先夫名节。」《荡寇志》第二回:「至于小女素日亦不抛头露面,今日因她的母亲阴寿,故到玉仙观里进香,不意弄出这等事来。」也作「露面抛头」。
2.泛指人轻易出现公众场所,多含贬义。如:「只知道整天抛头露面,抢出锋头的人,不受欢迎。」也作「露面抛头」。
《漢語大詞典》:圣洗(聖洗)
即洗礼。基督教认为是 耶稣 认定的圣事之一,因称。参见“ 洗礼 ”。
《國語辭典》:洗礼(洗禮)  拼音:xǐ lǐ
1.基督教及天主教的入教礼。各教派的洗礼仪式和礼仪不尽相同,有的将受洗者的全身或半身浸入水中,有的在受洗者的额上洒水或滴水。行礼时,施洗礼者必须口诵规定的礼文,并奉三位一体真神之名宣告:「我奉圣父、圣子和圣灵的名为你施洗。」
2.比喻重大的锻鍊或考验。如:「经过炮火的洗礼,她变得更成熟、更能勇敢的面对各种逆境与挑战。」
《漢語大詞典》:山崩川竭
亦作“ 山崩水竭 ”。 山岳崩塌,河川干枯。古代认为是重大事变或其征兆。国语·周语上:“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之徵之。”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四》:“ 蜀郡 本 汉 所兴,今所起之地山崩水竭,殆必亡矣。” 清 姚燮 《双鸩篇》:“郎饱妾共饱,郎飢妾共飢;一飢一饱与郎共,山崩川竭无更移。”
《國語辭典》:毛头星(毛頭星)  拼音:máo tóu xīng
彗星。古代视为不吉祥的象徵。《大宋宣和遗事。亨集》:「臣昨夜观察乾象,见毛头星现于东北方,旺壬癸真人。此星现,主有刀兵丧国之危。」
《國語辭典》:冒天下之大不韪(冒天下之大不韙)  拼音:mào tiān xià zhī dà bù wěi
韪,是。全句比喻不顾一切去做全天下人都认为不对的事。也作「犯天下之不韪」。
《國語辭典》:礼义廉耻(禮義廉恥)  拼音:lǐ yì lián chǐ
1.礼,贵贱尊卑之分。义,行事之宜。廉,廉洁方正。耻,知善恶之别。礼义廉耻为古代提倡的四种道德规范,是治国的纲领。《管子。牧民》:「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踰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
2.民国二十八年,教育部定礼义廉耻为全国各校共通校训。并明示礼为规规矩矩的态度,义为正正当当的行为,廉是清清白白的辨别,耻是切切实实的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