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带缓裘轻
 
裘带功名
 
羊公缓带
 
羊祜轻裘临阵

相关人物
羊祜


《晋书》卷三十四〈羊祜列传〉~04~
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假节,散骑常侍、卫将军如故。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时长吏丧官,后人恶之,多毁坏旧府,祜以死生有命,非由居室,书下征镇,普加禁断。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馀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馀顷,大获其利。祜之始至也,军无百日之粮,及至季年,有十年之积。诏罢江北都督,置南中郎将,以所统诸军在汉东江夏者皆以益祜。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閤之下,侍卫者不过十数人,而颇以畋渔废政。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棨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
《國語辭典》:临阵(臨陣)  拼音:lín zhèn
亲临战场。《宋史。卷一九六。兵志十》:「每临阵传命,书纸内牌中,持报兵官,复书事宜内牌中而还。」《三国演义》第七回:「大丈夫愿临阵斗死,岂可入墙而望活乎!」
《國語辭典》:临阵脱逃(臨陣脫逃)  拼音:lín zhèn tuō táo
军人临到上阵作战时却逃跑了。也比喻临场退怯。如:「他苦练多时,只盼望早日登台一展身手,不再有临阵脱逃的念头了。」《官场维新记》第四回:「但是一说,你们中国的兵勇,一到有起事来,不是半途溃散,便是临阵脱逃,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
《國語辭典》:临阵磨枪(臨陣磨槍)  拼音:lín zhèn mó qiāng
到了阵前才磨枪。意谓事态急迫,匆忙应变。如:「明天就要期末考了,图书馆中座无虚席,所谓:『临阵磨枪,不亮也光。』」《红楼梦》第七一回:「王夫人便道:『临阵磨枪,也中用!有这会子著急,天天写写念念,有多少顽不了的!』」
《漢語大詞典》:坐陈(坐陳)
(1).临阵;参战。陈,同“ 阵 ”。晏子春秋·谏下九:“臣闻介胄坐陈不席,狱讼不席,尸坐堂上不席,三者皆忧也。”《商君书·赏刑》:“士卒坐陈者,里有书社。” 朱师辙 解诂:“坐陈谓临阵。”
(2).驻扎时所布之阵。尉缭子·兵令上:“有立陈,有坐陈……立陈所以行也,坐陈所以止也。”
(3).守卫阵地。通典·兵二:“军夜惊,吏士坚坐陈,将持兵,无讙譁动摇,有起离陈者斩。”
《國語辭典》:怯阵(怯陣)  拼音:què zhèn
临阵畏惧退缩。如:「一有事情发生,他总是怯阵,不敢面对现实。」
分類:临阵胆怯
《國語辭典》:怯场(怯場)  拼音:què cháng
临场畏缩慌张。《文明小史》第五二回:「那广东妓女看他是个怯场的样子,索性走过去,拿起香槟杯子,用手揪住饶鸿生的耳朵,把一杯酒直灌下去。」
《漢語大詞典》:善敌(善敵)
善于临阵对敌,善战。 三国 蜀 诸葛亮 《将苑·腹心》:“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沉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
《漢語大詞典》:阵士(陣士)
亦作“陈士”。 谓临阵之将士。管子·重令:“将帅不严威,民心不专一,陈士不死制,卒士不轻敌,而求兵之必胜,不可得也。”
分類:临阵将士
《漢語大詞典》:玩缩(玩縮)
玩忽职守,临阵退缩。 明 阮大铖 《燕子笺·防胡》:“如有玩缩,军法重处。”
《国语辞典》:骑士教育(骑士教育)  拼音:qí shì jiào yù
欧洲中古封建社会中,以培养武士服务、忠勇精神、临阵奋斗和对妇女尊重的一种教育。
《國語辭典》:风樯阵马(風檣陣馬)  拼音:fēng qiáng zhèn mǎ
风樯,风帆。阵马,战马。风樯阵马指乘风的帆船,临阵的战马。比喻行进的速度很快,气势勇猛。唐。杜牧太常寺奉礼郎李贺歌诗集序〉:「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一五。韦苏州》:「欲求此梦,了不可得,岂蒹葭莽苍,无三湘七泽之壮,雪蓬烟艇,无风樯阵马之奇乎?」
《漢語大詞典》:灰瓶
古代战具。一种装有石灰的瓶,用以临阵击敌,使敌不能张目。《水浒传》第十七回:“看那关时,都摆着强弩硬弓、灰瓶砲石。”
《漢語大詞典》:三堵墙(三堵牆)
明 末农民起义军的一种战术,临阵列马三万,名“三堵墙”。明史·流贼传·李自成:“临阵,列马三万,名三堵墙。前者返顾,后者杀之。战久不胜,马兵佯败诱官兵,步卒长鎗三万,击刺如飞,马兵回击,无不大胜。”
《國語辭典》:临敌卖阵(臨敵賣陣)  拼音:lín dí mài zhèn
在两军对峙之际临阵逃脱。《孤本元明杂剧。三化邯郸。第四折》:「因为你两军对垒,临敌卖阵,敕旨教斩了你哩。」
《漢語大詞典》:缓带轻裘(緩帶輕裘)
宽松的衣带,轻暖的皮衣。形容从容儒雅的风度。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元年:“明日王缓带轻裘而进,令 张彦 之卒擐甲执兵,翼马而从。”
《國語辭典》:轻裘缓带(輕裘緩帶)  拼音:qīng qiú huǎn dài
本指穿著轻暖的皮衣,系著宽大的衣带。《晋书。卷三十四。羊祐传》:「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后常用以形容态度閒适从容。《野叟曝言》第三十五回:「轻裘缓带,羊叔子之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