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中词(中詞)  拼音:zhōng cí
理则学上指三段论中,大前提和小前提所共有的名词。
《漢語大詞典》:中项(中項)
逻辑学名词。亦称“ 中词 ”。在三段论的大、小两个前提里都出现的概念。它的作用是作为大项和小项的中介,把两者联系起来,从而推出结论。
《漢語大詞典》:郢中词(郢中詞)
美称他人的辞章。 唐 张九龄 《酬王六寒朝见贻》诗:“渔为江上曲,雪作 郢中 词。” 宋 谢薖 《浣溪沙·陈虚中席上和李商老雪》词:“赋丽谁为 梁 苑 客,调高难和 郢中 词。” 明 高启 《与诸公饮绿茗园》诗:“诗流 洛下 咏,歌艷 郢中 词。”亦作“ 郢词 ”。 唐 方干 《叙雪献员外》:“ 谢 守来吟才更逸, 郢 词先至彩毫端。”
分類:他人辞章
《漢語大詞典》:对文(對文)
(1).谓诗文中词句相对偶。 唐 孔颖达 《尚书正义序》:“古人言誥,惟在达情,虽復时或取象,不必辞皆有意。若其言必托数,经悉对文,斯乃鼓怒浪於平流,震惊飆於静树。”
(2).训诂学上指意义相反或关联的词句相对成文。对文对于辨析词义和考订文字有一定的作用。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辩证二:“《禹贡》云:‘ 彭蠡 既瀦,阳鸟攸居;三江既入, 震泽 底定。’以对文言,则 彭蠡 水之所瀦,三江水之所入,非入於 震泽 也。”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逸周书二》“农民”:“‘水性归下,农民归利。’案:此本作‘水性归下,民性归利’。民性与水性对文……玉海六十引此正作‘民性归利’。”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两字对文而误解例:“凡大小、长短、是非、美恶之类,两字对文,人所易晓也。”
《漢語大詞典》:比偶
指诗文中词句的排比、对偶。 清 阮元 《书梁昭明太子〈文选序〉后》:“经、史、子多奇而少偶,故 唐 宋 八家不尚偶;文选多偶而少奇,故 昭明 不尚奇。如必以比偶非文之古者而卑之,则 孔子 自名其言曰‘文’者,一篇之中,偶句凡四十八,韵语凡三十五,岂可以为非文之正体而卑之乎!”
《漢語大詞典》:倒语(倒語)
(1).谓颠倒句子中词语的顺序,以加强语意。
(2).古书中反其意而用的词语。 明 焦竑 焦氏笔乘·古文多倒语:“古文多倒语,如息之为长、乱之为治、扰之为顺、荒之为定、臭之为香……皆美恶相对之字,而反其义以用之。”参见“ 反训 ”。
《國語辭典》:反训(反訓)  拼音:fǎn xùn
训诂学上指用反义词来解释词义。如「乱」可训「治」。
《漢語大詞典》:中项(中項)
逻辑学名词。亦称“ 中词 ”。在三段论的大、小两个前提里都出现的概念。它的作用是作为大项和小项的中介,把两者联系起来,从而推出结论。
《國語辭典》:单数(單數)  拼音:dān shù
1.正的奇数。如1、3、5、7、9等数。
2.某些语言中,如英语,表示单一数量的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