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汤剂(湯劑)  拼音:tāng jì
中医上指药草加入水后,煎熬出来的汤药。亦泛指药剂。《新唐书。卷一五九。吴凑传》:「及属病,门不内医巫,不尝药,家人泣请。……帝知之,诏侍医敦进汤剂。」唐。皮日休 祝疟疠文:「所病于人者,上则汤剂,次则矿艾,愈矣。」也称为「汤药」。
《漢語大詞典》:醪醴
(1).醪酒,甜酒。庄子·盗跖:“今富人耳营钟鼓筦籥之声,口嗛於芻豢醪醴之味。” 晋 葛洪 抱朴子·道意:“沃酹醪醴,撞金伐革。” 宋 张耒 《春雪》诗之二:“田桑既有裕,醪醴亦餘溢。”明史·张居正传:“两宫亦各遣大璫 李绮 、 李用 宣諭,赐八宝金钉川扇、御膳、饼果、醪醴。”
(2).中药剂型之一。即药酒。《素问·汤液醪醴论》:“ 黄帝 问曰:‘为五穀汤液及醪醴,奈何?’” 张介宾 注:“汤液醪醴,皆酒之属。”
《國語辭典》:汤液(湯液)  拼音:tāng yè
用药草煎煮而成的汁液。《史记。卷一○五。扁鹊仓公传》:「臣闻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洒。」《新唐书。卷一四八。刘澭传》:「及怦得幽州,不三月病且死,澭侍汤液未尝离。」
《國語辭典》:泽兰(澤蘭)  拼音:zé lán
植物名。菊科泽兰属,多年生草本。叶对生,椭圆形至披针形,锯齿缘。夏秋季开花,头状花序于茎顶排成紧密复伞房状,花白色或带紫色,香味较淡。瘦果平滑,但具冠毛。全草供药用。
《漢語大詞典》:桑椹
(1).即桑葚。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始与屯田”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 袁绍 之在 河 北,军人仰食桑椹。”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桑椹甘香,鴟鴞革响。”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桑:“鳩食桑椹多,则醉伤其性。” 鲁迅 《彷徨·高老夫子》:“他还在孩子的时候,最喜欢爬上桑树去偷桑椹吃。”参见“ 桑葚 ”。
(2).中药名。为桑葚呈红紫色时采收晒干或略加蒸后晒干的制品。性寒味甘,能补肝益肾,滋阴养血,聪耳明目,止渴生津。
《國語辭典》:桑葚  拼音:sāng shèn
桑树所结的果实。成熟时有呈白色或紫黑色二种,味甘可食。也作「桑椹」。
《國語辭典》:神曲  拼音:shén qǔ
1.一种中药。由面粉、麸皮、白朮、青蒿、苍耳等经过发酵制成,有帮助消化等功用。
2.书名。义大利诗圣但丁著。记载梦游地狱、炼狱、天国三界的故事,为中世纪宗教精神的象徵。文辞优美,想像丰富。
《國語辭典》:硫黄(硫黃)  拼音:liú huáng
一种非金属元素。在常温下为黄色固体,性烈易燃,为制造火药、火柴等的原料,亦可作为二硫化碳、硫酸、农药、肥料、染料等工业原料,也可作为药品。也作「流黄」、「硫磺」。
《漢語大詞典》:寒石
(1).寒冷的岩石。 唐 杜甫 《前出塞》诗之七:“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逕危抱寒石,指落曾冰间。”
(2).即卤碱。入中药,味苦,性寒。主治大热消渴等。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大成若缺:“阳之至也,煎砂烂石,飞鸟絶,水虫疾,万物枯槁,江湖消竭。当此之时,入沉清泉,出衣絺綌,燕高臺,服寒石,犹不能任也。”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五·卤碱
《國語辭典》:水泻(水瀉)  拼音:shuǐ xiè
一种肠道疾病。症状为腹泻不止。也作「泄痢」、「泄利」。
《國語辭典》:腹泻(腹瀉)  拼音:fù xiè
大肠因受强烈刺激,致使黏膜分泌大量水分和电离子等稀释刺激因子,并引起粪便迅速排出的现象。
《漢語大詞典》:滴乳
(1). 福建 腊茶的品名。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药议:“薰陆,即乳香也……如腊茶之有‘滴乳’、‘白乳’之品,岂可各是一物?”
(2).中药熏陆香的别名。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熏陆香:“上品为拣香,圆大如乳头,透明,俗呼滴乳。”
《國語辭典》:冰片  拼音:bīng piàn
一种以龙脑香的树胶制成的药。有强烈的香气,以洁白透明,状如梅花的为最佳。内服可医治中风口噤、窍闭神昏等症,外用治咽喉肿痛、目赤翳膜等症。也称为「婆罗香」、「梅片」、「瑞脑」。
《漢語大詞典》:冬花
(1).冬季开花。史记·秦本纪:“﹝ 献公 ﹞十六年,桃冬花。” 北周 王褒 《周太保尉迟纲墓碑》:“危松擢本,且观后彫之质;贞桂挺生,便结冬华之叶。” 唐 李绅 《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云蒸地热无霜霰,桃李冬华匪时变。”
(2).中药名。款冬花的别名。
(3).鱼秧的一种。以夏花饲养,长到三五寸长,于冬季出塘,作为培养成鱼的鱼种。
《漢語大詞典》:一服
(1).一件衣服。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此俗之伤破人伦,剧於寇贼之来,不能经久,岂所损坏一服而已?”
(2).特指一袭章服。晋书·舆服志:“侍祠天地明堂,皆冠旒冕,兼五冕之制,一服而已。”
(3).古以王畿外每五百里谓之“一服”。左传·桓公二年“今 晋 ,甸侯也”唐 孔颖达 疏:“ 周公 斥九大州,广土万里,制为九服。邦畿方千里,其外每五百里谓之一服。”
(4).服一次药。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若服玉屑者,宜十日輒一服,雄黄丹砂各一刀圭。” 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早春病中书事》诗:“药须勤一服,春莫累多情。”
(5).指中药的一剂或一帖。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三:“虚热上攻,只消一服清凉散。”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一折:“我浑家善治急心疼,领他到家中,与他一服药吃。”
《漢語大詞典》:大蒙
亦作“ 太蒙 ”。 中药名。管子·地员:“羣药安生,薑与桔梗,小辛大蒙。” 尹知章 注:“大蒙,乐名。”
亦作“ 太蒙 ”。 古谓日落处,指西方极远之地。尔雅·释地:“西至日所入为 大蒙 。” 郭璞 注:“即 蒙汜 也。”《淮南子·氾论训》:“ 丹穴 、 太蒙 、 反踵 、 空同 、 大夏 、 北户 、 奇肱 、 修股 之民,是非各异,习俗相反。” 高诱 注:“ 太蒙 ,西方日所入处也。” 唐 岑参 《北庭贻宗学士道别》:“曾逐 李轻车 ,西征出 太蒙 。” 明 刘基 《夏夜台城中作》诗:“只今幅员广无外,东至日出西 太蒙 。”
《漢語大詞典》:地文
(1).地面山岳河海丘陵平原之形;地貌。庄子·应帝王:“乡吾示之以地文,萌乎不震不正。” 北齐 刘昼 新论·慎言:“日月者天之文也,山川者地之文也,言语者人之文也。天文失则有謫蚀之变,地文失必有崩竭之灾,人文失必有伤身之患。” 宋 范成大 《有会而作》诗:“念动即时漂鬼国,心空随处走魔军。室中已自空诸有,休负天机与地文。”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无一幅自製之精密地质图(并地文土性等图),非文明国。”
(2).中药半夏的别名。见急就篇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