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中寿(中壽)  拼音:zhōng shòu
中等的岁数。古时将人的寿命分为上、中、下三段。中寿,或谓一百岁,或谓九十岁,或谓八十岁,或谓七十岁,或谓六十岁。《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尔何知中寿」句下唐。孔颖达。正义:「上寿百二十岁,中寿百,下寿八十。」《左传。昭公三年》:「公聚朽蠹,而三老冻馁。」句下晋。杜预。注:「三老谓上寿、中寿、下寿,皆八十已上。」唐。孔颖达。正义:「上寿百年以上,中寿九十以上,下寿八十以上。」《庄子。盗蹠》:「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吕氏春秋。孟冬纪。安死》:「人之寿,久之不过百,中寿不过六十。」《淮南子。原道》:「凡人中寿七十岁。」
《國語辭典》:上寿(上壽)  拼音:shàng shòu
1.古称长寿之尤者为上寿。其说有三:一百二十岁、一百岁、九十岁。《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尔何知中寿。」唐。孔颖达。正义:「上寿百二十,中寿百,下寿八十。」《庄子。盗蹠》:「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汉。王充《论衡。正说》:「上寿九十,中寿八十,下寿七十。」
2.祝寿。汉。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陵未没时,使有来报,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寿。」汉。扬雄〈甘泉赋〉:「想西王母欣然而上寿兮,屏玉女而却宓妃。」
《國語辭典》:中上  拼音:zhōng shàng
1.中等里较优秀的。《魏书。卷九。肃宗纪》:「癸亥,初听秀才对策,第居中上已上,叙之。」宋。晁贯之《墨经。松》:「明不足而紫者,曰紫松,品惟中上。」
2.中午。《儒林外史》第一六回:「早半日做生意,夜晚伴父亲,念文章,辛苦已极;中上得閒,还溜到门首同邻居们下象棋。」
《漢語大詞典》:中通
中等,普通。 鲁迅 《彷徨·肥皂》:“我一气看了六七样,都要四角多,没有买;看一角一块的,又太坏,没有什么香。我想不如中通的好,便挑定了那绿的一块,两角四分。”
《國語辭典》:中地  拼音:zhōng dì
经济地理上指提供周边居民所需商品和服务的地点,通常成为该地区经济活动及交通的中心。
《漢語大詞典》:中泽(中澤)
(1).沼泽之中;草泽之中。诗·小雅·鸿雁:“鸿鴈于飞,集于中泽。” 毛 传:“中泽,泽中也。”《韩诗外传》卷九:“ 孔子 出游 少源 之野,有妇人中泽而哭,其音甚哀。”
(2).喻困境。 清 魏源 《默觚·治篇二》:“天下之责望主德也,亦倍于士庶乎!高明之瞰者千计,中泽之嗷者亿计,敌国肘腋之环伺者万计,无一瑕玷而可匿也,无一体用而可缺也。”
(3).中等大小的沼泽。周礼·地官·序官:“泽虞,每大泽大藪,中士四人,下士八人……中泽中藪,如中川之衡;小泽小藪,如小川之衡。”
《國語辭典》:中才  拼音:zhōng cái
中等的才质。《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夫以中才之人,事有关于宦竖,莫不伤气而况于慷慨之士乎?」《文选。陆机。辩亡论下》:「借使中才守之以道,善人御之有术。」
《國語辭典》:中式  拼音:zhòng shì
1.符合规格。汉。桓宽《盐铁论。错币》:「吏近侵利,或不中式,故有薄厚轻重。」《东观汉记。卷一。世祖光武皇帝纪》:「又旧制上书,以青布囊素裹封,书不中式不得上。」
2.科举时代考试及格。《明史。卷七○。选举志二》:「三年大比,以诸生试之直省,曰乡试。中式者为举人。」《清史稿。卷八九。礼志八》:「顺治初,会试中式举人集天安门考试。」
《國語辭典》:中式  拼音:zhōng shì
中国传统的式样。如:「中式餐点」。
分類:中国式样
《國語辭典》:中策  拼音:zhōng cè
中等的计策。唐。杜牧 罪言:「中策莫如取魏。」《精忠岳传》第四五回:「今都临安虽是中策,尚可以号召四方,以图恢复。」也称为「中计」。
《漢語大詞典》:中主
(1).中等才德的君主。吕氏春秋·应同:“中主犹且为之,况於贤主乎?”后汉书·爰延传:“帝游 上林苑 ,从容问 延 曰:‘朕何如主也?’对曰:‘陛下为 汉 中主。’帝曰:‘何以言之?’对曰:‘尚书令 陈蕃 任事则化,中常侍黄门豫政则乱,是以知陛下可与为善,可与为非。’”清史稿·礼志三:“子孙但能守成,即为中主。” 梁启超 《立宪法议》:“专制之国,遇令辟则治,遇中主则衰,遇暴君则乱。”
(2).中心,主宰。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说目:“冥冥混沌,道为中主。”
(3). 南唐 立国,凡历三世, 宋 马令 《南唐书》仿三国志·蜀志之例,称之为先主,嗣主,后主。嗣主 李璟 ,又称“中主”。如 宋 黄升 《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所选 李澋 之词,即标为“ 李中主 ”。
《國語辭典》:驰传(馳傳)  拼音:chí zhuàn
1.驿传的马车。《汉书。卷一。高帝纪下》:「横惧,乘传诣雒阳。」唐。颜师古。注:「如淳曰:『律,四马高足为置传,四马中足为驰传,四马下足为乘传。』」
2.驾著传驿的马车,快速奔驰。《史记。卷七五。孟尝君传》:「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资治通鉴。卷一二。汉纪四。高帝十二年》:「陈平亟驰传载勃代哙将,平至中军,即斩哙头。」
《漢語大詞典》:中变(中變)
(1).中等的变化。史记·天官书:“夫天运,三十岁一小变,百年中变,五百载大变。”
(2).中途变化。 宋 苏辙 《历代论·李固》:“ 固 復以 清河 为请,与 胡广 赵戒 同谋, 广 戒 惧而中变。”《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好事定然中变,连累小子必然受辱!” 沙汀 《淘金记》十六:“要不是 龙哥 依照历来的习惯,大声武气地出来阻止,事情也许会中变的。”
分類:中途中等
《漢語大詞典》:中程
亦作“ 中呈 ”。 指中等射程。如:中程导弹。
亦作“ 中呈 ”。
(1).合乎法度。《商君书·修权》:“故立法明分,中程者赏之,毁公者诛之。”邓析子·转辞:“明君立法之后,中程者赏,缺绳者诛。”
(2).合乎要求、规格。汉书·陈万年传:“以律程作司空,为地臼木杵,舂不中程,或私解脱钳釱,衣服不如法,輒加罪笞。”宋史·李若谷传:“补长社县尉,州葺兵营,课民输木,檄尉受之,而吏以不中程多退斥。”明史·曾同亨传:“军器自外输,率不中程,奏请半收其直。” 清 魏源 《〈定盦文录〉序》:“ 源 既论定其中程者,校正其章句违合者,凡得文若干篇,为十有二卷。”
(3).符合期限。 汉 桓宽 盐铁论·水旱:“卒徒作不中呈,时命助之。”
《漢語大詞典》:中呈
见“ 中程 ”。
分類:中呈
《漢語大詞典》:中材
中等才能。亦指中等才能的人。史记·游侠列传序:“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 宋 曾巩 《筠州学记》:“其贤者超然自信而独立,其中材勉焉以待上之教化。” 清 龚自珍 《明良论三》:“中材絶侥倖之心,智勇甦束缚之怨。”
分類:中等才能
《漢語大詞典》:中平
中等,平常。宋史·选举志一:“其考第之制凡五等……文理中平为第四。”红楼梦第八一回:“如今 儒大太爷 虽学问也只中平,但还弹压的住这些小孩子们,不至以顢頇了事。” 刘心武 《班主任》:“她功课中平,作业有时完不成。”
《漢語大詞典》:中女
女红能力居中等的女子。管子·揆度:“上女衣五,中女衣四,下女衣三。”
仲女,次女。易·说卦:“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 汉 刘向 列女传·周室三母:“ 太任 者, 文王 之母, 挚任氏 中女也。”后汉书·皇后纪下·献穆曹皇后:“ 献穆 曹 皇后 讳 节 , 魏公 曹操 之中女也。”
《國語辭典》:中户(中戶)  拼音:zhōng hù
中等收入的人家。《宋史。卷三○。高宗本纪七》:「三月丁丑,雨雹。丁亥,蠲江、浙、荆湖等路中户以下积年逋负。」也称为「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