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叔不痴
 
周易在床头
 
周易床头
 
床头周易
 
床头易
 
床头易在
 
床头无易
 
济叔痴
 
王湛看周亦
 
病中看周易
 
病观周易
 
痴人看周易
  
痴叔读易
 
笑叔痴

相关人物
司马炎(晋武帝)
 
王湛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下〈赏誉〉~428~
王汝南既除所生服,遂停墓所。兄子济每来拜墓,略不过叔,叔亦不候。济脱时过,止寒温而已。后聊试问近事,答对甚有音辞,出济意外,济极惋愕。仍与语,转造清微。济先略无子侄之敬,既闻其言,不觉懔然,心形俱肃。遂留共语,弥日累夜。济虽俊爽,自视缺然,乃喟然叹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济去,叔送至门。济从骑有一马,绝难乘,少能骑者。济聊问叔:「好骑乘不?」曰:「亦好尔。」济又使骑难乘马,叔姿形既妙,回策如萦,名骑无以过之。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南朝梁·刘孝标注引晋·邓粲《晋纪》曰:「王湛字处冲,太原人。隐德,人莫之知,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痴,唯父昶异焉。昶丧,居墓次,兄子济往省湛,见床头有《周易》,谓湛曰:『叔父用此何为?颇曾看不?』湛笑曰:『体中佳时,脱复看耳。今日当与汝言。』因共谈《易》。剖析入微,妙言奇趣,济所未闻,叹不能测。」
《晋书》卷七十五〈王湛列传〉~959~
兄子济轻之,所食方丈盈前,不以及湛。湛命取菜蔬,对而食之。济尝诣湛,见床头有周易,问曰:「叔父何用此为?」湛曰:「体中不佳时,脱复看耳。」济请言之。湛因剖析玄理,微妙有奇趣,皆济所未闻也。济才气抗迈,于湛略无子侄之敬。既闻其言,不觉慄然,心形俱肃。遂留连弥日累夜,自视缺然,乃叹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济之罪也。」

例句

王湛床头见周易,长康传里好丹青。 李颀 同张员外諲酬答之作

痴叔去时还读易,仲容多兴索衔杯。 杜牧 使回枉唐州崔司马书兼寄四韵因和

典故
上掌
 
君王掌上
 
掌上人
 
掌上怜
 
掌上承恩
   
掌上轻
 
掌中托
 
掌中无力
 
掌中看
  
掌中行
 
掌中轻
 
掌中飞燕
 
汉后身轻
 
汉宫舞腰
 
皇后舞
 
纤腰掌上
 
舞掌轻
 
赵后身轻
 
轻身舞
 
转纤腰
  
静婉舞
 
飞燕掌中娇
 
飞燕身轻
 
飞燕轻

相关人物
张净琬
 
赵飞燕


《梁书》卷三十九〈羊侃列传〉~56~
侃性豪侈,善音律,自造采莲、棹歌两曲,甚有新致。姬妾侍列,穷极奢靡。有弹筝人陆太喜,著鹿角爪长七寸。舞人张净琬,腰围一尺六寸,时人咸推能掌中舞。又有孙荆玉,能反腰帖地,衔得席上玉簪。敕赉歌人王娥儿,东宫亦赉歌者屈偶之,并妙尽奇曲,一时无对。
《白氏六帖》卷十八〈舞〉
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

例句

客泪休沾汉水滨,舞腰羞杀汉宫人。 司空图 杨柳枝寿杯词十八首

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 徐凝 汉宫曲

莫恃芙蓉开满面,更有身轻似飞燕。 李咸用 婕妤怨

整羽庄姜恨,回身汉后轻。 李山甫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 杜牧 遣怀

正悦掌中舞,宁哀团扇诗。 武平一 妾薄命

汉皇若遇红儿貌,掌上无因著别人。 罗虬 比红儿诗之三十一

装束赵飞燕,教来掌上舞。 聂夷中 大垂手

愁来自觉歌喉咽,瘦去谁怜舞掌轻。 韩偓 偶见

典故
直北是长安
 
老年花似梦中看
 
老眼看花
 
花如雾
 
雾中相对
 
雾中看


《全唐诗》卷二百三十三〈小寒食舟中作〉
佳辰强饭食犹寒【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带鹖冠。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娟娟戏蝶过閒幔【娟娟戏蝶过开幔】,片片轻鸥下急湍。云白山青万馀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愁看西北是长安】。
典故
花似镜中看


《维摩诘所说经》卷中〈观众生品〉
尔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云何观于众生。维摩诘言。譬如幻师见所幻人。菩萨观众生为若此。如智者见水中月。如镜中见其面像。如热时焰。如呼声响。如空中云。如水聚沫。如水上泡。如芭蕉坚。如电久住。如第五大。如第六阴。如第七情。如十三入。如十九界。菩萨观众生为若此。如无色界色。如焦谷牙。如须陀洹身见。如阿那含入胎。如阿罗汉三毒。如得忍菩萨贪恚毁禁。如佛烦恼习。如盲者见色。如入灭尽定出入息。如空中鸟迹。如石女儿。如化人起烦恼。如梦所见已寤。如灭度者受身。如无之火。菩萨观众生为若此。
《维摩诘所说经》卷下〈菩萨行品〉
众生应以此缘得入律行。有以梦幻影响镜中像、水中月、热时炎。如是等喻而作佛事。
《國語辭典》:中看  拼音:zhòng kàn
看起来很好。如:「中看不中用」。
《分类字锦》:庭中看舞
刘禹锡 洛中逄白监同话游梁之乐因寄宣武令狐相公诗 开颜座上催飞盏,回首庭中看舞枪。
分类:
《国语辞典》:中看不中吃  拼音:zhòng kàn bù zhòng chī
(谚语)比喻外表好看,其实无用。《红楼梦》第三五回:「怪道有人说他们家宝玉是外像好,里头糊涂,中看不中吃的;果然有些呆气。」
《國語辭典》:入眼  拼音:rù yǎn
1.映入眼帘,即看的意思。宋。杨炎正 减字木兰花。月明如画词:「入眼人人。如月精神更有情。」宋。吴文英〈花心动。入眼青红〉词:「入眼青红,小玲珑、飞檐度云微湿。」
2.看中、看上。《水浒传》第二七回:「实是只等客商过往,有那入眼的,便把些蒙汗药与他吃了。」《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一○出》:「休只管,恋它每,入眼便为勤。」
《漢語大詞典》:看花
唐 时举进士及第者有在 长安 城中看花的风俗。 唐 刘禹锡 《元和十一年自郎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宋 钱易 南部新书甲:“ 施肩吾 与 赵嘏 同年不睦, 嘏 旧失一目,以假珠代其精。故 施 嘲之曰:‘二十九人同及第,五十七隻眼看花。’”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郊遇》:“愿借酒杯,预贺看花之喜。”
《國語辭典》:窥见(窺見)  拼音:kuī jiàn
1.偷看到。如:「她经过一幢民宅时,无意中窥见有人鬼鬼祟祟,翻墙而入,立刻报警处理。」《聊斋志异。卷一一。白秋练》:「翁登其舟,窥见秋练,心窃喜,而审诘邦族,则浮家泛宅。」
2.看出、察见。如:「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窥见他的豪情壮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亦是窥见他静定凝重处,故逆知其可以托孤寄命。」
《國語辭典》:管窥(管窺)  拼音:guǎn kuī
见识狭小。《后汉书。卷三。肃宗孝章帝纪》:「朕在弱冠,未知稼穑之艰难,区区管窥,岂能照一隅哉!」也作「管窥」。
分類:中看所见
《國語辭典》:管窥蠡测(管窺蠡測)  拼音:guǎn kuī lí cè
用竹管窥看天空,用瓠瓢测量海水。语本汉。东方朔 答客难:「以筦窥天,以蠡测海,以筳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比喻所见狭小。《四游记。东游记。第一回》:「又思自用师心,终非实际;管窥蠡测,终乏大观。」
《漢語大詞典》:窥观(窺觀,闚觀)
(1).暗中察看。汉书·苏武传:“时 汉 连伐 胡 ,数通使相窥观, 匈奴 留 汉 使 郭吉 、 路充国 等,前后十餘辈。”
(2).观望。 宋 王安石 《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之一:“窥观坐穷晡,未觉晷刻淹。”
(3).谓识见狭小浅陋。 明 李贽 《答以女人学道为见短书》:“此等若使閭巷小人闻之,尽当责以窥观之见,索以‘利女之贞’,而以 文母 、 邑姜 为罪人矣,岂不寃甚也哉!”
闚觀:从狭缝中看。谓所见狭小。易·观:“闚观,利女贞。” 王弼 注:“所见者狭,故曰闚观。” 明 李贽 《答以女人学道为见短书》:“此等若使閭巷小人闻之,尽当责以闚观之见,索以利女之贞,而以 文母 、 邑姜 为罪人矣,岂不寃甚也哉!”
《漢語大詞典》:窥破(窺破)
暗中看见;看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一回:“算命的判词在隔壁……写完了,就从那小洞口递到抽屉里,我取了出来给人,从来不曾被人窥破。” 郭沫若 《水平线下·百合与番茄》:“我们读过他《海上的悲歌》一诗的人,大概可以窥破他的心境的。”
《國語辭典》:像生  拼音:xiàng shēng
1.用纸、绢等材料,仿制成花果、人物等艺品。因为做得有如真物一般,所以称为「像生」。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九。四司六局筵会假赁》:「蜜煎局:掌簇饤看盘果套山子、蜜煎像生窠儿。」
2.宋元时代的说唱技艺。一说指宋元时卖唱的女艺人。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社会》:「每岁行都神祠诞辰迎献,则有酒行。锦体社、八仙社、渔父习闲社、神鬼社、小女童像生叫声社。」宋。西湖老人《西湖老人繁胜录。开煮迎酒候所》:「选像生有颜色者三四十人,戴冠子花朵,著艳色衫子。稍年高者,都著红背子,特髻。」
《漢語大詞典》:中注
元 人俗语。犹言中看。指容貌引人注目。 元 关汉卿 《玉镜台》第二折:“我只见小姐中注模样,不曾见小姐脚儿大小。” 元 李直夫 《虎头牌》第二折:“哥哥,你那幼年间中注模样,如今便怎生老的这等了。” 元 无名氏 《鸳鸯被》第三折:“我道小娘子中注模样,不是受贫的。”
《國語辭典》:痴叔  拼音:chī shú
晋代王济之叔王湛。王湛有才德,人皆不知而以为痴。王济尝与其论《周易》,湛剖析精妙,且有奇趣。武帝亦以湛为痴,每见济,辄调侃问其痴叔死否。王济答以王湛并不痴,并推崇其才在山涛以下,魏舒以上。王湛因而闻名。见《晋书。卷七五。王湛传》。
《國語辭典》:掌上舞  拼音:zhǎng shàng wǔ
相传汉朝赵飞燕体态轻盈,能站在武士手捧的铜盘上起舞,称为「掌上舞」。
《漢語大詞典》:掌上身
指女子轻盈善舞的体态。 唐 罗隐 《赠妓云英》诗:“ 钟陵 醉别十餘春,重见 云英 掌上身。”参见“ 掌上舞 ”。
《國語辭典》:掌上舞  拼音:zhǎng shàng wǔ
相传汉朝赵飞燕体态轻盈,能站在武士手捧的铜盘上起舞,称为「掌上舞」。
《漢語大詞典》:掌中舞
指体态轻盈的舞蹈。 唐 武平一 《妾薄命》诗:“正悦掌中舞,寧哀《团扇诗》。”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娇啼婉转,作掌中舞。”参见“ 掌上舞 ”。
《國語辭典》:掌上舞  拼音:zhǎng shàng wǔ
相传汉朝赵飞燕体态轻盈,能站在武士手捧的铜盘上起舞,称为「掌上舞」。
《漢語大詞典》:静婉腰
指纤柔善舞的腰肢。 前蜀 牛峤 《柳枝》词之三:“金覊白马临风望,认得 羊 家 静婉 腰。” 清 吴伟业 《听朱乐隆歌》之四:“谁画 张 家 静婉 腰,轻綃一幅美人蕉。”参见“ 静婉 ”。
《漢語大詞典》:静婉
梁书·羊侃传:“ 侃 性豪侈,善音律,自造《採莲》《棹歌》两曲,甚有新致……儛人 张浄琬 ,腰围一尺六寸,时人咸推能掌中儛。”后因以“静婉”指代歌舞能手。 唐 唐彦谦 《汉代》诗:“艷词传 静婉 ,新曲定 娇嬈 。” 唐 温庭筠 《题柳》诗:“香随 静婉 歌尘起,影伴 娇嬈 舞袖垂。” 清 唐孙华 《某公挽诗》:“ 龟年 擪絃管, 静婉 斗腰肢。”
分類:歌舞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