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大丧(大喪) 拼音:dà sāng
1.天子、皇后与其世子的丧礼。《周礼。天官。宰夫》:「大丧小丧,掌小官之戒令,帅执事而治之。」
2.父母之丧。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戒、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
3.国亡而身被戮。《书经。多士》:「惟时上帝不保,降若兹大丧。」
《国语辞典》:初丧(初丧) 拼音:chū sāng
家中刚发生丧事的一段时间,称为「初丧」。
《國語辭典》:凶门(凶門) 拼音:xiōng mén
1.旧时丧家在门外所悬的白绢旒。《晋书。卷六十四。元四王传。琅邪悼王焕传》:「诏立凶门柏历,备吉凶仪服,营起陵园,功役甚众。」《宋书。卷十五。礼志二》:「凶门非古。古有悬重,形似凶门。后人出之门外以表丧,俗遂行之。」
2.古代将军出阵时,从北门出发,并以丧礼处之,以示必死的决心。故后称北门为「凶门」。《淮南子。兵略》:「君若许之,臣辞而行。乃爪鬋,设明衣也,凿凶门而出。」
《漢語大詞典》:主丧(主喪)
(1).主持丧事。
《礼记·杂记下》:“姑姊妹,其夫死而夫党无兄弟,使夫之族人主丧,妻之党虽亲,弗主。” 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上:“ 元佑 初, 司马公 薨, 东坡 欲主丧,遂为 伊川 所先。”
《明史·礼志十三》:“ 穆宗 母 杜氏 ,三十三年薨。礼部言:‘宜用 成化 中 淑妃 纪氏 丧制。且 裕王 已成婚,宜持服主丧,送葬出城。’”
(2).指丧主。
《南史·齐文惠太子长懋传》:“寻
《礼记·服问》:‘君所主夫人、妻、太子嫡妇。’言国君为此三人为主丧也。”
《明史·礼志十四》:“百官入,就殯前位哭,主丧主妇以下皆哭。止哭,再拜,主丧以下答拜。班首诣丧主前展慰毕,百官出,丧主拜送,杖哭而入。”
《國語辭典》:发丧(發喪) 拼音:fā sāng
1.死者的家属把人死的消息讣告亲友。《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秘之,不发丧。」《三国演义》第二回:「帝已崩……秘不发丧。」
2.办理丧事。《史记。卷八。高祖本纪》:「汉王闻之,袒而大哭。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三国演义》第一四回:「汉高祖为义帝发丧,而天下归心。」
《国语辞典》:落了 拼音:lào le
1.有丧事。也称为「落白事」。
2.落下。如:「用棍子也没搆著,还是让它落了!」
3.得到。如:「他落了如此下场,是罪有应得。」
4.剩馀。如:「庆生会结束后,落了好多点心。」
《漢語大詞典》:素几
(1).古代丧事中用的涂以白土的小几。
《周礼·春官·司几筵》:“凡丧事,设苇席,右素几。” 孙诒让 正义:“巾车、素车注云‘以白土堊车也’,此素几当与彼同;丧事略,故不漆也。”
(2).不加雕饰的小几。
《南史·沈麟士传》:“ 麟士 无所营求,以篤学为务,恆凭素几,鼓素琴,不为新声。” 唐
司空曙 《题玉真观公主山池院》诗:“羽衣重素几,珠网儼轻埃。” 宋
陆游 《闲居自述》诗:“浄扫明窗凭素几,閒穿密竹岸乌巾。”
《國語辭典》:周堂 拼音:zhōu táng
黄道吉日。元。陆泳〈吴下田家志〉:「嫁娶忌阴将阳将并周堂不通。」《警世通言。卷二二。宋小官团圆破毡笠》:「见刘翁夫妇一团美意,不要他费一分钱钞,只索顺从刘翁,往阴阳生家选择周堂吉日,回复了妈妈。」
《國語辭典》:出事 拼音:chū shì
1.发生事故。如:「他骑机车出事,摔断了一条腿。」也作「出事情」。
2.发生丧事,是死亡的隐语。《程乙本红楼梦》第五五回:「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昨儿出了事,已经回过老太太、太太,说知道了,叫回姑娘来。」
《國語辭典》:津送 拼音:jīn sòng
1.资助旅费。宋。吕胜己〈满江红。忆昔西来词。自注〉:「有一故人当道,甚怜无辜,津送之意甚勤,逆旅不至于狼狈者,故人之恩也。」也作「津发」。
2.办理丧事。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八。恩霈军民》:「军妻老幼,月支赡家米粮,随军日支券粮,功成则转资给犒,如阵亡,官给津送。」《水浒传》第二一回:「昨日他的家公因害时疫死了,这阎婆无钱津送,停尸在家,没做道理处。」
《國語辭典》:丧主(喪主) 拼音:sāng zhǔ
主丧的人。通例由嫡长子为丧主,没有长子则由嫡长孙担任。《宋书。卷四七。孟怀玉传》:「丁父艰,怀玉有孝性,因抱笃疾,上表陈解,不许。又自陈弟仙客出继,丧主唯己,乃见听。」也称为「丧冢」。
《漢語大詞典》:行丧(行喪)
举办丧事。
《吕氏春秋·节丧》:“世俗之行丧,载之以大輴。”
《后汉书·崔駰传》:“行道,母 刘氏 病卒,上疏求归葬行丧。”
《太平广记》卷四七一引 晋 陶潜
《续搜神记·宋士宗母》:“时人谓 士宗 应行丧, 士宗 以母形虽变,而生理尚存,竟不治丧。” 宋
岳珂 《桯史·李敬子》:“其祖母 黄氏 死, 敬子 请解官与诸叔俱行丧,义声振一时。” 元 柯丹邱
《荆钗记·误讣》:“小人到 饶州 ,逕进东门,正遇行丧。”
《漢語大詞典》:白柰
(1).即茉莉花。
《晋书·后妃传下·成恭杜皇后》:“ 三吴 女子相与簪白花,望之如素柰,传言天公织女死,至是而后崩。”后因以“白柰”为丧事的饰花。 宋
洪迈 《容斋四笔·用柰花事》:“ 绍兴 五年, 寧德皇后 讣音从北庭来,知 徽州 唐煇 使 休寧 尉 陈之茂 撰疏文,有语云:‘十年罹难,终弗返於 苍梧 ;万国衔寃,徒尽簪於白柰。’” 清
胡寿昌 《〈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红颜一树伤春尽,白柰千花觉梦圆。”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茉莉》。
(2).果木名。林檎的一种。俗名沙果、花红。“二柰曜丹白之色” 李善 注引 晋 郭义恭
《广志》:“ 张掖 有白柰, 酒泉 有赤柰。”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柰》。
《漢語大詞典》:赙钱(賻錢)
为助办丧事而赠送给丧主的钱财。
《东观汉记·安帝纪》:“ 新野君 薨,赠以元玉赤綬,賻钱三千万。”
《梁书·王规传》:“ 大同 二年,卒,时年四十五。詔赠散骑常侍、光禄大夫,賻钱二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