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不假辞色(不假辞色)  拼音:bù jiǎ cí sè
在言语神色上不做修饰、隐瞒。形容态度直接而严厉。如:「父亲对我训话时,一向不假辞色,令我非常畏惧。」
《国语辞典》:当面唾骂(当面唾骂)  拼音:dāng miàn tuò mà
当著面严厉责骂。如:「孩子犯了错,要好好劝导,千万不可当面唾骂!」
分类:严厉责骂
《国语辞典》:恩威并行(恩威并行)  拼音:ēn wēi bìng xíng
对人的态度宽厚或严厉能量情而用。《三国志。卷六○。吴书。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威恩并行。」也作「恩威并著」、「恩威并重」、「恩威并用」。
《国语辞典》:恩威并用(恩威并用)  拼音:ēn wēi bìng yòng
对人的态度宽厚或严厉能交互的使用。《清史稿。卷三七三。宗室奕经传》:「发交内库花翎等件,有功者立予懋赏,勉以恩威并用,整饬戎行。」也作「恩威并行」。
《国语辞典》:恩威并著(恩威并著)  拼音:ēn wēi bìng zhù
对人的态度宽厚或严厉都公正明白。《隋唐演义》第八二回:「诏语恩威并著,慑伏其心,务使可毒拱手降顺。」也作「恩威并行」。
《国语辞典》:恩威并重(恩威并重)  拼音:ēn wēi bìng zhòng
对人的态度宽厚或严厉能交互的使用。也作「恩威并行」。
《国语辞典》:辞色俱厉(辞色俱厉)  拼音:cí sè jù lì
言辞和神色都非常严厉。《大宋宣和遗事。利集》:「顷之,使者辞色俱厉,不拜而退。」
《漢語大詞典》:噩厉(噩厲)
严肃,严厉。 章炳麟 《读郭象论嵇绍文》:“ 象 则 晋 之清言者也,噩厉守正,逴远于儒。 山涛 之咎,顾岂在清言耶!”
分類:严肃严厉
《漢語大詞典》:恶言厉色(惡言厲色)
说话和脸色都很严厉。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三八章:“ 洪珊 老师虽然照样是恶言厉色的把 书茵 斥骂一顿,但态度已经和缓下来了。”
分類:脸色严厉
《國語辭典》:疾言厉色(疾言厲色)  拼音:jí yán lì sè
言语急迫,神色严厉。形容人发怒的样子。明。沈鲸《双珠记》第一三出:「我那时疾言厉色,虽辱骂了他一场,恨藏奸卖俏,真是个人中兽。」《官场现形记》第五四回:「那梅大老爷的脸色,已经平和了许多;就是问话的声音,也不像先前之疾言厉色了。」
《國語辭典》:官法如炉(官法如爐)  拼音:guān fǎ rú lú
形容国家的法律如炉火般严正无情。《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常言道:『官法如炉,谁肯容情?』可常推病不得,只得挣稳起来,随著公人到临安府厅上跪下。」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这个便是铁呵,怎当那官法如炉。」
《國語辭典》:催命符  拼音:cuī mìng fú
促使人加速死亡的符箓。后比喻促使事情快速进行而无法抗拒的强制因素。
《漢語大詞典》:内峻外和
内心严厉而外貌和蔼。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孙文定公:“公内峻外和,相对者如登 泰 、 华 ,坐春风,非不阳和熙熙,贮在颜间,而业已置人於青云上。”
《漢語大詞典》:迫究
紧逼追问;严厉追究。《再生缘》第五五回:“﹝ 孟夫人 ﹞咬定牙根不认奴,总説是,冒名顶替进京都。言言迫究何曾住,句句盘查那肯疎。”
《國語辭典》:声色俱厉(聲色俱厲)  拼音:shēng sè jù lì
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都很严肃。《晋书。卷六。明帝纪》:「大会百官而问温峤曰:『皇太子以何德称?』声色俱厉,必欲使有言。」《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世蕃愕然,方欲举手推辞,只见沈链声色俱厉道:『此杯别人吃得,你也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