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天安门(天安門)
原为 明 清 两代皇城的正门。在 北京 市区中心。始建于 明 永乐 十五年,称“承天门”。 清 顺治 八年重修,改称“天安门”。在高大的朱红城墙上开有五个拱形门,城上有九开间的歇山式重檐城楼,红柱黄瓦。前后各立华表一对。门前有金水河,跨河有汉白玉石桥五座。桥前为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城楼壮丽雄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的庄严肃穆的图形是我国国徽的主要组成部分。1949年10月1日 毛泽东 主席在此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
《漢語大詞典》:咸安宫
明 清 两代宫殿名。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正北曰 四德门 ,再西曰 咸安宫 。”《大马扁》第九回:“ 荫桓 听了,觉 翁同龢 是 咸安宫 总裁……是个言听计从的人。”参见“ 咸安宫官学 ”。
《漢語大詞典》:咸安宫官学(咸安宫官學)
清 代教育八旗子弟的学校。《清文献通考·学校二》:“﹝ 雍正 ﹞七年,设立咸安宫官学……於 景山 官学生佐领管领下,自十三岁以上二十三岁以下之俊秀幼童可以学习者选得九十名,於 咸安宫 酌量修理读书房屋三所,每所各分给三十名,令其读书。其教习著翰林院於翰林内拣选九人,每所分派三人,令其勤加督课。”
分類:教育学校
《国语辞典》:唐宋古文八大家  拼音:táng sòng gǔ wén bā dà jiā
唐宋两代八位古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明茅坤曾编有《唐宋八大家文钞》一百四十四卷,唐宋古文八大家之名始著。
《国语辞典》:瀛奎律髓  拼音:yíng kuí lǜ suǐ
书名。元方回编,四十九卷。以唐、宋两代之诗合而编之,取十八学士登瀛洲五星聚奎之义,故名瀛奎;皆近体律诗,故名律髓。
《國語辭典》:奏摺  拼音:zòu zhé
古代臣子对君主上书时用来缮写奏章的摺本。《花月痕》第三七回:「经略笑道:『喜事重重!』便向摺匣中取出一本奏摺,交付荷生。」也作「奏折」。
《国语辞典》:八股文章  拼音:bā gǔ wén zhāng
1.明、清两代科举考试时规定的应考文体。参见「八股文」条。《儒林外史》第一一回:「八股文章若做得好,随你做甚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2.对刻板、僵化文章的讽称。如:「批阅学生作文习作,有时像在强迫自己去读一堆僵化的八股文章!」
《国语辞典》:老八股  拼音:lǎo bā gǔ
八股,即八股文,是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主要文体,题目多出自四书,所论内容须根据四书集注等书,不可任意发挥,故后代用以比喻陈腔滥调的文章、言论或死板迂腐的言语、举止。如:「那套老八股的想法,早该淘汰掉了。」
《國語辭典》:改土归流(改土歸流)  拼音:gǎi tǔ guī liú
明、清时改土官为流官的政策。元代封滇、桂一带的土著酋长为土官,以治理土著,并采世袭制。明代原本沿用,但时有土官虐杀百姓,为患边境,故废除土官制,改以临时任命的流官。清代,云南巡抚鄂尔泰厉行明代的方式,使云、贵一带更加安定。
《漢語大詞典》:革流归土(革流歸土)
明 清 两代在 云南 、 贵州 等少数民族地区废除由政府临时任命的流官统治,恢复土司世袭制的一种措施。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 嘉靖 中,虽改 芒部 为 镇雄府 ,旋因 陇氏 之乱,仍革流归土。”参见“ 改土归流 ”。
《國語辭典》:改土归流(改土歸流)  拼音:gǎi tǔ guī liú
明、清时改土官为流官的政策。元代封滇、桂一带的土著酋长为土官,以治理土著,并采世袭制。明代原本沿用,但时有土官虐杀百姓,为患边境,故废除土官制,改以临时任命的流官。清代,云南巡抚鄂尔泰厉行明代的方式,使云、贵一带更加安定。
《漢語大詞典》:皇史宬
明 清 两代的档案库。 明 嘉靖 十三年(1534年)建于(北京)。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 永泰门 ﹞再南街东则皇史宬,珍藏 明太祖 以来御笔实録、要紧典籍、石室金匱之书。” 清 顾炎武 《书吴潘二子事》:“先朝之史,皆天子之大臣与侍从之官承命为之,而世莫得见。其藏书之所曰皇史宬。”《清一统志·京师四·官署》:“皇史宬在 东华门 外东南,实録、玉牒、起居注藏焉。”亦省作“ 皇宬 ”。 清 黄宗羲 《谈儒木墓表》:“皇宬烈焰,国灭而史亦灭。”
《漢語大詞典》:会票(會票)
明 清 两代商人发行的一种异地支付钱款的凭证。原来是在一地交款领票,到另一地兑现的,后因金属货币不足,加以发行者的信用良好,这种会票便渐渐代替货币在市场流通。 清 顾炎武 日知录·钞:“ 唐宪宗 之飞钱,即如今之会票也。”红楼梦第十六回:“明日写一封书信,会票我们带去,先支三万两,剩二万存着。”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其法本於 唐 之飞钱, 宋 之交会,其用同於近日北五省之会票, 淮 南之根窝。”
《漢語大詞典》:朝审(朝審)
明 清 两代由朝廷派员复审死刑案件的一种制度。始于 明 天顺 三年。每年霜降后,三法司(刑部、都察院、大理寺)把已判死刑尚未执行的重囚犯罪情节,摘要制册,送九卿各官详审,分列“情实”、“缓决”、“可矜”、“可疑”、“留养承嗣”等类,上呈皇帝裁决。明史·刑法志二:“﹝ 永乐 ﹞十七年令在外死罪重囚,悉赴京师审録…… 天顺 三年令每岁霜降后,三法司同公、侯、伯会审重囚,谓之朝审。”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中:“予每遇秋审朝审,必尽言以俟诸公决择,不敢缄口。”《天雨花》第六回:“话説此时八月,正当朝审,合省犯人,都解到省城按察司监内来。” 清 代朝审与秋审并行,处京师案件称朝审,处理外省案件称秋审。先朝审,后秋审。参阅《清通典·刑法四·刑制》
《漢語大詞典》:让廪(讓廪)
明 清 两代享受官府膳食津贴的生员叫廪生。后来名额增多,增多者称增生,无廪米或廪饩银。经岁、科两试成绩优秀者,增生可依次升廪生,称补廪。如将名额让与别人,叫让廪。 清 李渔 《奈何天·闹封》:“就像秀才让廪的一般,让了第一名,自然要让第二名了。”
《漢語大詞典》:降麻官
唐 宋 两代宣读诏书的官员。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中:“凡封赠父祖为降麻官,用白背五色綾纸,餘虽极品,止给大綾纸,法锦褾、大牙轴。”
《國語辭典》:立枷  拼音:lì jiā
一种旧时的刑具。如木头做成笼,笼顶有枷,有圆孔,套在囚犯颈上,使囚犯直立笼中,常常数日即死。也称为「站笼」。
分類:两代刑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