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微缴(微繳)
系在箭上的细生丝绳。亦借指箭。战国策·楚策四:“被礛磻,引微缴,折清风而抎矣。”史记·楚世家:“ 楚 人有好以弱弓微缴加归鴈之上者, 顷襄王 闻,召而问之。”参见“ 矰缴 ”。
分類:生丝丝绳
《國語辭典》:矰缴(矰繳)  拼音:zēng zhuó
1.系有丝绳的射鸟工具。晋。陶渊明〈归鸟〉诗:「晨风清兴,好音时交。矰缴奚施,己卷安劳。」唐。崔涂 孤雁诗:「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2.比喻设计害人的陷阱。《后汉书。卷七四下。袁绍传》:「加其细政苛惨,科防互设,矰缴充蹊,坑阱塞路。」《旧唐书。卷六五。长孙无忌传》:「嗟忧患之易结,叹矰缴之难违。」
《漢語大詞典》:绦索(絛索)
用作装饰的丝带丝绳之类。 唐 顾况 《李供奉弹箜篌歌》:“国府乐手弹箜篌,赤黄絛索金鎝头。”
《漢語大詞典》:茀矢
矢末系丝绳者。周礼·夏官·司弓矢:“矰矢、茀矢,用诸弋射。” 郑玄 注:“茀矢,弩所用也。”
分類:丝绳
《漢語大詞典》:紞纩(紞纊)
古代帝王冠冕上垂于耳旁用以系瑱的丝绳及塞耳用的丝绵絮。 唐 杨炯 《盂兰盆赋》:“圣神皇帝乃冠通天,佩玉璽,冕旒垂目,紞纊塞耳。”
《漢語大詞典》:曼矰
射鸟所用结有丝绳的箭。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空柯无刃, 公输 不能以斲;但悬曼矰, 蒲苴 不能以射。”
分類:丝绳
《漢語大詞典》:青缴(青繳)
系在箭上的青色生丝绳。 南朝 宋 鲍照 《代别鹤操》:“青缴凌瑶臺,丹罗笼紫烟。”
《漢語大詞典》:朱丝萦社(朱絲縈社)
亦作“ 朱丝营社 ”。亦作“ 朱绳縈社 ”。 古时迷信,用红色丝绳缠在土地神像上,认为能助阳胜阴,消除灾祸。《公羊传·庄公二十五年》:“日食则曷为鼓,用牲于社?求乎阴之道也。以朱丝营社,或曰胁之,或曰为闇,恐人犯之,故营之。” 陆德明 释文:“营社,本亦作縈。”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止雨:“凡止雨之大礼……开阳而闭阴,闔水而开火,以朱丝縈社十周,衣朱衣,赤幘。”太平御览卷五二六引 汉 卫宏 《汉旧仪》卷下:“五年,始令诸官止雨,朱绳縈社,击鼓攻之。”
《國語辭典》:象瑱  拼音:xiàng tiàn
象牙制的耳饰,用以塞耳。《诗经。齐风。著》「充耳以素乎而」句下汉。毛亨。传:「素,象瑱。」
《国语辞典》:解组归田(解组归田)  拼音:jiě zǔ guī tián
组,系印的丝绳。解组归田指解下印信,辞去官职,回乡务农。《野叟曝言》第一二一回:「只消婆婆亲写一书,说爹爹因富贵已极,欲解组归田,而意不能决,必得舅公一劝,同为五湖之游。」
《国语辞典》:系捻儿(系捻儿)  拼音:jì niǎn ér
特制的丝绳,细如灯心草,坚挺可穿物,多用来系玉石坠。也作「记捻儿」。
《國語辭典》:施衿结缡(施衿結褵)  拼音:shī jīn jié lí
古时女子出嫁,母亲将五彩丝绳和佩巾结于其身。典出《诗经。豳风。东山》。后比喻父母对儿女的训示。《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文选。张华。女史箴》:「施衿结缡,虔恭中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