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绛缕(絳縷)
红色丝线。 唐 杜牧 《出宫人》诗之一:“十年一梦归人世,絳缕犹封繫臂纱。”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内人争用絳缕绊其(蛺蝶)脚,以为首饰。”
《漢語大詞典》:天丝(天絲)
(1).蜘蛛等昆虫所吐的飘荡在空中的游丝。 北周 庾信 《行雨山铭》:“天丝剧藕,蝶粉生尘。” 唐 王建 《春词》:“红烟满户日照梁,天丝软弱虫飞扬。” 唐 温庭筠 《吴苑行》:“小苑有门红扇开,天丝舞蝶俱徘回。”
(2).仙女纺织用的丝线。 唐 王建 《七夕曲》:“河边独自看星宿,夜织天丝难接续。”
《国语辞典》:锦鞋(锦鞋)  拼音:jǐn xié
以五彩丝线织成的鞋履。流行于魏晋以后,多为贵族妇女所穿著。
《漢語大詞典》:须带(鬚帶)
用丝线、布条或纸条等扎成的,挂起来往下垂的穗状装饰品。 清 王韬 《海陬冶游录》卷下:“其灯皆剪纸为伞形式,或圆或六角,鏤刻人物花卉珍禽异兽,细於茧丝,缨络鬚带,精妙无儔。”
《漢語大詞典》:雪缕(雪縷)
白色丝线。 元 张雨 《白拂》诗:“窗间挂白拂,青蝇皆屏营。南风一向来,雪缕细如縈。”《剪灯馀话·田洙遇薛涛联句记》:“东邻美女红玉梭,雪缕凤机成素罗。”
《漢語大詞典》:碧茸
(1).指碧绿松软的草茵。 唐 韩翃 《奉和元相公家园即事寄王相公》:“回车青阁晚,解带碧茸深。”
(2).刺绣用的绿色丝线。茸,通“ 绒 ”。 元 虞集 《竹杏沙头鸂鶒》诗:“荷花啼鸟银屏暖,卧看窗间唾碧茸。”
《國語辭典》:绣像(繡像)  拼音:xiù xiàng
1.用彩丝绣成的佛像或人像,俗亦称工细的画像。《法苑珠林》卷一○○:「造绣像一格,举高十有二丈。」
2.明清以来一般通俗小说的前面,往往附有书中人物的画像,因用线条钩勒,描绘精细,故称为「绣像」。如:「绣像三国演义」。
《漢語大詞典》:细脉
脉象之一。脉细直而软,状如丝线,稍显于微脉。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
充填在节理内的细小岩脉或矿脉
《漢語大詞典》:须头(鬚頭)
即流苏。用五彩羽毛或丝线制成的穗子,常用作车马、帷帐等的垂饰。 清 翟灏 通俗编·服饰:“俗呼条帨之蕊曰苏头,又 吴 音苏、鬚同呼,亦曰鬚头,皆即流苏之义。”
《国语辞典》:压金线(压金线)  拼音:yā jīn xiàn
以手指按压金线缝制于布料上或以金色丝线刺绣。多用于礼服。唐。秦韬玉〈贫女〉诗:「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國語辭典》:绒线(絨線)  拼音:róng xiàn
1.一种刺绣所用的线。
2.毛线。
《漢語大詞典》:五色缕(五色縷)
五色丝线。西京杂记卷三:“至七月七日临 百子池 ,作《于闐乐》。乐毕,以五色缕相羈,谓为相连爱。”《渊鉴类函·岁时·五月五日一》《风土记》:“﹝端午﹞造百索繫臂,一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缕,一名五色缕,一名五色丝,一名朱索,又有条达等织组杂物以相赠遗。”
《漢語大詞典》:盘绦(盤絛)
彩色丝线编织成的绳带。新唐书·李德裕传:“且立鹅天马,盘絛掬豹,文彩怪丽,惟乘舆当御,今广用千匹,臣所未諭。”宋史·舆服志二:“ 神宗 熙寧 间,文武升朝官禁军都指挥使以上,涂金银装盘絛促结。”
《国语辞典》:穗儿(穗儿)  拼音:suì ér
1.植物茎端丛聚成串的花实。如稻穗儿、花穗儿等。也称为「穗子」。
2.缀成穗状的丝线装饰物。也称为「穗子」。
《漢語大詞典》:缗纶(緡綸)
钓鱼用的丝线。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緡纶不投,罝罗不披。”
分類:钓鱼丝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