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学捧心
 
心常捧
  
捧心学
 
捧心颦
 
效痛
 
效频客
 
效频眉
  
施颦
  
东邻效颦
 
西子颦
 
丑女效颦
 
长颦难效

相关人物
孔子
 
师金
 
西施
 
颜回


《庄子集释》卷五下〈外篇·天运〉~5~
孔子西游于卫。颜渊问师金曰:「以夫子之行为奚如?」师金曰:「惜乎,而夫子其穷哉!」颜渊曰:「何也?」师金曰:「夫刍狗之未陈也,盛以箧衍,巾以文绣,尸祝齐戒以将之。及其已陈也,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之而已;将复取而盛以箧衍,巾以文绣,游居寝卧其下,彼不得梦,必且数眯焉。今而夫子,亦取先王已陈刍狗,聚弟子游居寝卧其下。故伐树于宋,削?于卫,穷于商周,是非其梦邪?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死生相与邻,是非其眯邪?夫水行莫如用舟,而陆行莫如用车。以舟之可行于水也而求推之于陆,则没世不行寻常。古今非水陆与?周、鲁非舟车与?今蕲行周于鲁,是犹推舟于陆也,劳而无功,身必有殃。彼未知夫无方之传,应物而不穷者也。且子独不见夫桔槔者乎?引之则俯,舍之则仰。彼,人之所引,非引人也,故俯仰而不得罪于人。故夫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不矜于同而矜于治。故譬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其犹柤梨橘柚邪!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故礼义法度者,应时而变者也。今取?狙而衣以周公之服,彼必龁齧挽裂,尽去而后慊。观古今之异,犹?狙之异乎周公也。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惜乎!而夫子其穷哉!」唐·成玄英疏:「西施,越之美女也,貌极妍丽,既病心痛,嚬眉苦之。而端正之人,体多宜便,因其嚬蹙,更益其美,是以闾里见之,弥加爱重。邻里丑人,见而学之,不病强嚬,倍增其陋,故富者恶之而不出,贫人弃之而远走。舍己效物,其义例然。削?伐树,皆学嚬之过也。」
《庄子集释》卷五下〈外篇·天运〉~55~
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走。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惜乎,而夫子其穷哉!

简释

丑女效颦:指丑陋而强学美好之人。唐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三十五:“丑女来效颦,还家惊四邻。”

捧心:喻指仿效弄巧成拙,或喻美女病态。唐”柳宗元《重赠二首》之二:“世世悠悠不识真,姜芽尽是捧心人。’”


例句

翻惭效颦者,却笑从人迟。 于濆 拟古意

丑女来效颦,还家惊四邻。 李白 古风之三十五

自古有秀色,西施与东邻。蛾眉不可妒,况乃效其颦。 李白 效古二首之二

西施宜笑复宜颦,丑女效之徒累身。 李白 玉壶吟

长裙锦带还留客,广额青蛾亦效嚬。 王翰 观蛮童为伎之作

惜哉效颦客,心想劳婵娟。 钱起 诏许昌崔明府拜补阙

枉道嫌偷药,推诚鄙效颦。 韩偓 无题之二

典故
三年不顾
 
三年送目
 
下蔡倡
 
下蔡倾
 
下蔡城危
 
下蔡迷
 
偷窥笑眼
 
增之太长,减之太短
 
墙东宋
 
墙头岑寂
 
太赤
 
宋家东
 
宋家邻
 
宋玉墙
 
宋玉东家
 
宋玉东邻
 
宋玉墙东
 
宋玉墙头
 
宋玉邻
 
宋邻
 
宋邻东畔
 
惑阳城
 
慕宋
 
施朱施粉
  
东家一笑
    
东邻女
 
东邻妙
 
东邻子
 
楚女窥墙
  
登墙女
  
窥宋东墙
 
窥宋玉
 
窥邻
 
粉墙偷眼觑
 
红欹宋玉
 
莫把一分增减
 
西邻公子
 
西邻宋
 
西邻宋家
   
迷下蔡惑阳城
 
邻墙招
 
邻宋玉
 
阳城下蔡
 
阳城惑
 
相关人物
司马相如
 
宋玉


《昭明文选》卷十九〈 赋癸·情·登徒子好色赋〉~892~
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玉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愿王勿与出入后宫。」王以登徒子之言问宋玉,玉曰:「体貌闲丽,所受于天也;口多微辞,所学于师也;至于好色,臣无有也。」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说乎?有说则止,无说则退。」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登徒子则不然。其妻蓬头挛耳,齞唇历齿。旁行踽偻,又疥且痔。登徒子悦之,使有五子。王孰察之,谁为好色者矣。」是时,秦章华大夫在侧,因进而称曰:「今夫宋玉盛称邻之女,以为美色,愚乱之邪!臣自以为守德,谓不如彼矣。且夫南楚穷巷之妾,焉足为大王言乎?若臣之陋,目所曾睹者,未敢云也。」王曰:「试为寡人说之。」大夫曰:「唯唯。臣少曾远游。周览九士。足历五都。出咸阳。熙邯郸。从容郑卫溱洧之间。是时向春之未。迎夏之阳。鸧鹒喈喈。群女出桑。此郊之姝。华色含光。体美容冶。不待饰装。臣观其丽者。因称诗曰。遵大路兮揽子袪。赠以芳华辞甚妙。于是处子恍若有望而不来。忽若有来而不见。意密体疏。俯仰异观。含喜微笑。窃视流眄。复称诗曰。寤春风兮发鲜荣。洁斋俟兮惠音声。赠我如此兮不如无生。因迁延而辞避。盖徒以微辞相感动。精神相依凭。目欲其颜。心顾其义。扬诗守礼。终不过差。故足称也。」于是楚王称善。宋玉遂不退。
《艺文类聚》卷十八
汉·司马相如《美人赋》:「臣之东邻,有一女子,云发丰艳,蛾眉皓齿,登垣而望臣,三年于兹矣,臣弃而不许。」(据《艺文类聚》卷十八引)

简释

三年送目:指女子爱慕男子。宋杨亿《宋玉》:“三年送目愁邻媛,七泽迷魂怨楚辞。”

宋玉墙:喻女子寄情之所。唐罗隐《桃花》:“数枝艳拂文君酒,半里红欹宋玉墙。”


例句

西墙邻宋玉,窥见妾眉宇。 于濆 宫怨

因游李城北,偶向宋家东。 元稹 会真诗三十韵

阳城迷处笑,京兆画时嚬。 吴融 倒次元韵

住处方窥宋,平生未嫁卢。 吴融 即席十韵

城堪迷下蔡,台合上姑苏。 吴融 即席十韵

可怜三五夕,妩媚善为邻。 吴融 和韩致光侍郎无题三首十四韵

未达东邻还绝想,不劳南浦更销魂。 吴融 春晚书怀

尘埃一别杨朱路,风月三年宋玉墙。 唐彦谦 离鸾

羞杀登墙女,饶将解佩人。 徐夤 和仆射二十四丈牡丹八韵

宋玉邻边腮正嫩,文君机上锦初裁。 徐夤 忆牡丹

昔岁曾为萧史伴,今朝应作宋家邻。 方干 赠美人四首

古有阳台梦,今多下蔡倡。 李商隐 夜思

不见华胥梦,空闻下蔡迷。 李商隐 思贤顿

春风自共何人笑,枉破阳城十万家。 李商隐 无题

水精如意玉连环,下蔡城危莫破颜。 李商隐 赠歌妓二首

隐忍阳城笑,喧传郢市歌。 李商隐 镜槛

自古有秀色,西施与东邻。 李白 效古二首

扬清歌,发皓齿,北方佳人东邻子。 李白 白纻辞三首之一

知君调得东家子,早晚和鸣入锦衾。 李群玉 戏赠魏十四

惊杀东邻绣床女,错将黄晕压檀花。 杜牧 偶作

宋玉东家女,常怀物外多。 梁锽 观王美人海图障子

莫作经时别,西邻是宋家。 权德舆 玉台体十二首

花恨红腰柳妒眉,东邻墙短不曾窥。 段成式 戏高侍御七首

莫教才子偏惆怅,宋玉东家是旧邻。 王硕 和三乡诗

昔赠我者谁,东邻婵娟子。 白居易 感情

一笑阳城人便惑,何堪教见杜红儿。 罗虬 比红儿诗

红儿若在东家住,不得登墙尔许年。 罗虬 比红儿诗

数枝艳拂文君酒,半里红攲宋玉墙。 罗隐 桃花

郎若姓何应解傅,女能窥宋不劳施。 罗隐

早惑阳城客,今悲华锦筵。 赵嘏 昔昔盐二十首恒敛千金笑

每笑东家子,窥他宋玉墙。 霍总 关山月

有时自患多情病,莫是生前宋玉身。 韦庄 奉和左司郎中春物暗度感而成章

千金莫惜旱莲生,一笑从教下蔡倾。 韩偓 偶见

莫道风流无宋玉,好将心力事妆台。 韩偓 席上有赠

手持双豆蔻,的的为东邻。 韩偓 无题

何曾举意西邻玉,未肯留情南陌金。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美女出东邻,容与上天津。 骆宾王 咏美人在天津桥

典故
东壁借光
 
照东邻
 
灯假贫女

相关人物
徐吾


汉·刘向《列女传》卷六《辨通传·齐女徐吾》
齐女徐吾者,齐东海上贫妇人也。与邻妇李吾之属会烛,相从夜绩。徐吾最贫,而烛数不属。李吾谓其属曰:「徐吾烛数不属,请无与夜也。」徐吾曰:「是何言与?妾以贫烛不属之故,起常早,息常后,洒埽陈席,以待来者。自与蔽薄,坐常处下。凡为贫烛不属故也。夫一室之中,益一人,烛不为暗,损一人,烛不为明,何爱东壁之馀光,不使贫妾得蒙见哀之?恩长为妾役之事,使诸君常有惠施于妾,不亦可乎!」李吾莫能应,遂复与夜,终无后言。
《智度论》
水行中龙,陆行中象。故荷大法力,比之龙、象。

例句

愿假东壁辉,馀光照贫女。 李白 陈情赠友人

无灯假贫女,有泪沾牛衾。 李群玉 将离澧浦置酒野屿奉怀沈正字昆弟三人联登高第

谁怜一寒士,犹望照东邻。 王濯 清明日赐百僚新火

典故
惜园葵
 
忧端倚柱东邻女
  
忧葵鲁妇
 
漆室女
 
漆室女忧
 
漆室妇
 
漆室声
 
鲁女惜葵

相关人物
漆室女


《列女传》卷三〈仁智传·鲁漆室女〉~66~
漆室女者,鲁漆室邑之女也。过时未适人。当穆公时,君老,太子幼。女倚柱而啸,旁人闻之,莫不为之惨者。其邻人妇从之游,谓曰:「何啸之悲也?子欲嫁耶?吾为子求偶。」漆室女曰:「嗟乎!始吾以子为有知,今无识也。吾岂为不嫁不乐而悲哉!吾忧鲁君老,太子幼。」邻妇笑曰:「此乃鲁大夫之忧,妇人何与焉!」漆室女曰:「不然,非子所知也。昔晋客舍吾家,系马园中。马佚驰走,践吾葵,使我终岁不食葵。邻人女奔随人亡,其家倩吾兄行追之。逢霖水出,溺流而死。令吾终身无兄。吾闻河润九里,渐洳三百步。今鲁君老悖,太子少愚,愚伪日起。夫鲁国有患者,君臣父子皆被其辱,祸及众庶,妇人独安所避乎!吾甚忧之。子乃曰妇人无与者,何哉!」邻妇谢曰:「子之所虑,非妾所及。」三年,鲁果乱,齐楚攻之,鲁连有寇。男子战斗,妇人转输不得休息。君子曰:「远矣,漆室女之思也!」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此之谓也。

简释

忧葵:指对国事关心,或指女大当嫁。唐李商隐《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小男方嗜栗,幼女漫忧葵。”


例句

将无七擒略,鲁女惜园葵。 李白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

《漢語大詞典》:东邻(東鄰)
(1).东边的邻居。《易·既济》:“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后汉书·刘赵淳于江传序:“言以义养,则 仲由 之菽,甘于东邻之牲。” 唐 元结 《漫问相里黄州》诗:“东邻有渔父,西邻有山僧。” 叶圣陶 《穷愁》:“赌窟既破,全市喧传,群来聚视博徒何如人…… 阿松 东邻子 金荣 与焉。”
(2).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 楚国 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后因以“东邻”指美女。 唐 李白 《效古》诗之二:“自古有秀色, 西施 与东邻。” 五代 阎选 《浣溪沙》词:“ 刘 阮 信非仙洞客, 嫦娥 终是月中人,此生无路访东邻。”
(3).亦作“ 东厸 ”。特指 殷 纣王 。汉书·叙传上:“东厸虐而歼仁兮,王合位虖三五。”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东厸, 紂 也。’厸,古邻字也。”一本作“ 东邻 ”。
《分类字锦》:许由东邻(许由东邻)
唐书田游严传永徽时补太学生罢归入太白山母及妻皆有方外志与共栖迟山水间自蜀历荆楚爱夷陵青溪止庐其侧长史李安期表其才召赴京师行及汝辞疾入箕山居许由祠旁自号由东邻频召不出高宗幸嵩山遣中书侍郎薛元超就问其母赐药物絮帛帝亲至其门游岩野服出拜仪止谨朴帝令左右扶止谓曰先生比佳否荅曰臣所谓泉石膏肓烟霞痼疾者
分类:隐逸
《國語辭典》:东邻西舍(東鄰西舍)  拼音:dōng lín xī shè
住处周围的邻居。《平妖传》第七回:「只怕东邻西舍传说开去,闹动了官府,把小事弄成大事。」《醒世恒言。卷二九。卢太学诗酒傲王侯》:「那些东邻西舍听得哭声,都来观看。」
《漢語大詞典》:东家西舍(東家西舍)
犹言左邻右舍。 唐 李白 《江夏行》:“东家西舍同时发,北去南来不逾月。未知行李游何方,作箇音书能断絶。”亦作“ 东邻西舍 ”。 宋 汪莘 《好事近》词:“东邻西舍絶经过,新月是相识。”警世通言·庄子休鼓盆成大道:“ 田氏 抚尸大哭。少不得央及东邻西舍,製备衣衾棺槨殯殮。”
《國語辭典》:东家(東家)  拼音:dōng jiā
东边的邻居。《孟子。告子下》:「踰东家墙而搂其处子,则得妻。」
《國語辭典》:东家(東家)  拼音:dōng jia
1.居所的主人。唐。杜甫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一○首之四:「尽捻书籍卖,来问尔东家。」也称为「东人」、「东翁」。
2.佣工称雇主为「东家」。《红楼梦》第二回:「目今你贵东家林公之夫人,即荣府中赦、政二公的胞妹。」
3.宴会主人。如:「下次聚会换我当东家。」
《漢語大詞典》:东家行(東家行)
旧时 广东 一带某些企业中资方的组织。《三元里抗英斗争史料·三元里抗英情况调查记》:“丝织业有东家行和西家行的组织,东家行即老板,西家行即工人。”《三元里抗英斗争史料·三元里抗英情况调查记》:“石行内再分东家行(资方)和西家行(工人)。”亦省称“ 东家 ”。《三元里抗英斗争史料·三元里抗英情况调查记》:“被开除的人,如属西家则无人雇用;倘属东家则无人替他做工。”
《國語辭典》:东施效颦(東施效顰)  拼音:dōng shī xiào pín
春秋越国美女西施因患心病而捧心皱眉,同里丑女东施看见觉得十分美丽,于是摹仿西施捧心皱眉,然却更见其丑,结果同里的人纷纷走避或闭门不出。典出《庄子。天运》。后比喻不衡量本身的条件,而盲目胡乱的模仿他人,以致收到反效果。《红楼梦》第三○回:「宝玉心中想道:『难道这也是个痴丫头,又像颦儿来葬花不成?』因又自叹道:『若真也葬花,可谓东施效颦,不但不为新奇,且更可厌了!』」也作「东家效颦」、「丑女效颦」。
《漢語大詞典》:东家子(東家子)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序:“天下之佳人,莫若 楚国 ; 楚国 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然此女登墙闚臣三年,至今未许也。”后常用为典,并以“东家子”指美貌的女子。 唐 李群玉 《戏赠魏十四》诗:“知君调得东家子,早晚和鸣入锦衾。” 唐 霍总 《关山月》诗:“每笑东家子,窥他 宋玉 墙。”亦称“ 东家处子 ”。 林学衡 《艳体》诗之一:“东家处子三年怨,南国佳人絶代容。”
分類:美貌女子
《漢語大詞典》:东家丘(東家丘)
《孔子家语》载, 孔丘 的西邻不知 孔丘 的才学出众,轻蔑地称之为“东家丘”。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慕贤:“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少长周旋,如有贤哲,每相狎侮,所以 鲁 人谓 孔子 为东家 丘 。” 唐 李白 《送薛九被谗去鲁》诗:“ 宋 人不辨玉, 鲁 贱东家 丘 。” 宋 陈善 扪虱新话·传记夫子神怪:“夫子方无恙之日,伐木於 宋 ,削迹於 卫 ,穷於 商 周 ,阨於 陈 蔡 ,人以为是东家 丘 也。”后常用为才高而不被世人所识者的典故。三国志·魏志·邴原传“ 太祖 征 吴 , 原 从行” 裴松之 注引《邴原别传》:“ 崧 曰:‘ 郑君 学览古今,博闻彊识,钩深致远,诚学者之师模也。君乃舍之躡屣千里,所谓以 郑 为东家 丘 者也。’ 原 曰:‘君谓僕以 郑 为东家 丘 ,君以僕为西家愚夫耶?’”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唐人选唐诗:“余谓 李 杜 诸人在今日则光芒万丈矣,在当日亦东家 丘 耳。或遭摈弃,初不足怪。”亦省称“ 东丘 ”。 唐 严维 《馀姚祗役奉简鲍参军》:“知己欲依 何水部 ,乡人今正贱东 丘 。”
《漢語大詞典》:东施(東施)
丑女名。相传为美女 西施 的东邻。后以泛称丑女。 清 黄遵宪 《不忍池晚游诗》:“山色湖光一例奇,莫将 西子 笑 东施 。”参见“ 东施效顰 ”。
《國語辭典》:东施效颦(東施效顰)  拼音:dōng shī xiào pín
春秋越国美女西施因患心病而捧心皱眉,同里丑女东施看见觉得十分美丽,于是摹仿西施捧心皱眉,然却更见其丑,结果同里的人纷纷走避或闭门不出。典出《庄子。天运》。后比喻不衡量本身的条件,而盲目胡乱的模仿他人,以致收到反效果。《红楼梦》第三○回:「宝玉心中想道:『难道这也是个痴丫头,又像颦儿来葬花不成?』因又自叹道:『若真也葬花,可谓东施效颦,不但不为新奇,且更可厌了!』」也作「东家效颦」、「丑女效颦」。
《漢語大詞典》:东家女(東家女)
泛指东邻美女。 清 方拱乾 《绝域纪略》:“男子偶有悦於东家女,女父母曰:‘必逐而妇。’归遂不动色而逐之。”参见“ 东家子 ”。
《漢語大詞典》:东家子(東家子)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序:“天下之佳人,莫若 楚国 ; 楚国 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然此女登墙闚臣三年,至今未许也。”后常用为典,并以“东家子”指美貌的女子。 唐 李群玉 《戏赠魏十四》诗:“知君调得东家子,早晚和鸣入锦衾。” 唐 霍总 《关山月》诗:“每笑东家子,窥他 宋玉 墙。”亦称“ 东家处子 ”。 林学衡 《艳体》诗之一:“东家处子三年怨,南国佳人絶代容。”
分類:美貌女子
《国语辞典》:渑池县(渑池县)  拼音:mǐn chí xiàn
县名。位于河南省西北,东邻新安县,北临黄河与山西省桓曲县相望。内有陇海铁路经过,农产以麦、豆、高粱等为主。县北有仰韶村,地下多古代遗物。大陆地区已将其废除,并入东境千秋镇新设的义马市。
《漢語大詞典》:塔吉克斯坦
中亚内陆国。东邻中国。面积14.31万平方千米。人口588万(1995年)。首都杜尚别。境内十分之九为山地,一半地区海拔在3000米以上。温带大陆性气候。农业以种植长绒棉为主。养羊业较重要。纺织、矿冶业较发达。
《漢語大詞典》:宋玉东墙(宋玉東牆)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谓 宋玉 东邻有一女,姣好为 楚国 之冠,登墙窥视 宋玉 三年而 宋玉 不与之交往。后因以“宋玉东墙”喻指貌美而多情的女子。 明 王骥德 《男王后》第二折:“谢圣主恩波浩荡,却将箇 宋玉 东墙,错猜做神女 高唐 。”亦省作“ 宋墙 ”。《天雨花》第二回:“兄却是怨人太甚,那首诗中,那有一字及方才之事,就是 姮娥 宋墙 ,云飞雨散,无非道明月秋庭之意。”
《国语辞典》:巴拉圭共和国(巴拉圭共和国)  拼音:bā lā guī gòng hé guó
the Republic of Paraguay
国名。南美洲中南部内陆国家,东邻巴西,南连阿根廷,西接玻利维亚,巴拉圭河纵贯全境。面积四十万六千七百五十二平方公里,人口约四百万。首都为亚松森(Asuncion),信仰天主教,主要语言为西班牙语。南部属热带森林气候,经济以农、林、牧为主。原为西班牙的殖民地,西元一八一一年五月十四日独立自治,一八一三年建立巴拉圭共和国。国庆日订于五月十四日。币制为Guaraní。简称为「巴拉圭」。
《国语辞典》:阿富汗伊斯兰国(阿富汗伊斯兰国)  拼音:ā fù hàn yī sī lán guó
Islamic State of Afghanistan
国名。在亚洲西部。东邻巴基斯坦,西界伊朗,东北与中国为界,面积六十五万七千五百平方公里,人口约一千五百八十一万。首都为喀布尔(Kabul)。人民多信仰回教,主要语言为帕士顿语及波斯语。原为英国保护国,一九一九年独立,一九七三年政变后改制为共和国,成立阿富汗共和国,今则名为阿富汗伊斯兰国。国庆日为四月二十七日。币制为Afghani。简称为「阿富汗」。
《國語辭典》:捧心  拼音:pěng xīn
双手抱著胸口。《庄子。天运》:「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
《國語辭典》:效颦(效顰)  拼音:xiào pín
比喻不衡量本身的条件,而盲目胡乱的模仿他人,以致效果很坏。参见「东施效颦」条。唐。王维〈西施咏〉:「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聊斋志异。卷二。凤阳士人》:「此市井里巷之谣,不足污君听;然因流俗所尚,姑效颦耳。」
分類:效颦
《漢語大詞典》:效矉
庄子·天运:“故 西施 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走。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后以“效矉”为不善摹仿,弄巧成拙的典故。 唐 李白 《效古诗》之一:“蛾眉不可妒,况乃效其矉。” 清 宋荦 《漫堂说诗》六:“初 唐 之《长安古意》《帝京篇》,已属陈言,无须效矉。”
《漢語大詞典》:东墙窥宋(東牆窺宋)
比喻美貌女郎倾心于男子。 元 姚燧 《新水令·冬怨》套曲:“悔当日东墙窥 宋 ,有心教夫婿乘龙。见如今天寒地冻,知他共何人陪奉。”参见“ 东家子 ”。
《漢語大詞典》:东家子(東家子)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序:“天下之佳人,莫若 楚国 ; 楚国 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然此女登墙闚臣三年,至今未许也。”后常用为典,并以“东家子”指美貌的女子。 唐 李群玉 《戏赠魏十四》诗:“知君调得东家子,早晚和鸣入锦衾。” 唐 霍总 《关山月》诗:“每笑东家子,窥他 宋玉 墙。”亦称“ 东家处子 ”。 林学衡 《艳体》诗之一:“东家处子三年怨,南国佳人絶代容。”
分類:美貌女子
《國語辭典》:东墙(東牆)  拼音:dōng qiáng
东边的墙垣。借指邻家。如:「东墙处子」。
《漢語大詞典》:东墙窥宋(東牆窺宋)
比喻美貌女郎倾心于男子。 元 姚燧 《新水令·冬怨》套曲:“悔当日东墙窥 宋 ,有心教夫婿乘龙。见如今天寒地冻,知他共何人陪奉。”参见“ 东家子 ”。
《漢語大詞典》:东蘠(東蘠)
即沙蓬。一年生草本。茎由基部分枝,坚硬,具条纹,幼时被毛。叶披针形至线形。花两性。果实近圆形,两面扁平。种子可食,也可榨油。《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其高燥则生葴菥苞荔,薛莎青薠;其埤湿则生藏莨蒹葭,东蘠彫胡。” 郭璞 注引 张揖 曰:“东蘠,实可食。” 明 胡侍 《真珠船·东墙》:“ 甘 、 凉 、 银 、 夏 之野,沙中生草子,细如罌粟,堪作饭,俗名登粟,一名沙米……《子虚赋》‘东蘠雕胡’註:‘东蘠,实可食。’《广志》:‘东墙,色青黑,粒如葵子,似蓬草,十一月熟,出 幽 、 凉 、 并 、 乌丸 地。’魏书:‘ 乌丸 地宜东墙。’余意一物:‘东蘠’讹为‘登厢’,又讹为‘登粟’耳。”
《漢語大詞典》:登墙(登牆)
登上墙头。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东家之子……惑 阳城 ,迷 下蔡 。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后以“登墙”作男女越礼相悦的典故。 唐 吴融 《宋玉宅》诗:“穿径早曾闻客住,登墙岂復见人窥。” 唐 罗虬 《比红儿》诗:“ 红儿 若在东家住,不得登墙尔许年。” 宋 真德秀 《欧阳四门集》:“自世之学者离道而为文,於是以文自命者知黼黻其言而不知金玉其行,工骚者有登墙之丑,能赋者有涤器之污。”
《漢語大詞典》:窥宋(窺宋)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天下之佳人,莫若 楚国 , 楚国 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然此女登墙闚臣三年,至今未许也。”后因以“窥宋”指女子对意中人的爱慕。 唐 吴融 《即席十韵》:“住处方窥 宋 ,平生未嫁 卢 。” 宋 柳永 《玉蝴蝶》词:“忆情牵,粉墙曾恁,窥 宋 三年。”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二:“一书生家有园亭,夜雨独坐。忽一女子搴帘入,自云家在墙外,窥 宋 已久,今冒雨相就。”
《漢語大詞典》:西邻玉(西鄰玉)
典出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天下之佳人,莫若 楚国 。 楚国 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然此女登墙闚臣三年,至今未许也。”本指 宋玉 。后泛指邻家的情郎。 唐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何曾举意西邻玉,未肯留情南陌金。”
分類:邻家情郎
《漢語大詞典》:迷下蔡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 阳城 ,迷 下蔡 。”后因以“迷下蔡”形容女子艳丽迷人。《文选·阮籍〈咏怀诗〉之二》:“倾城迷 下蔡 ,容好结中肠。” 张铣 注:“言美皃倾人之城,迷惑 下蔡 之邑。” 唐 温庭筠 《春暮宴罢寄宋寿先辈》诗:“ 苏小 风姿迷 下蔡 , 马卿 才调似 临邛 。”亦作“ 迷伤下蔡 ”。 唐 张鷟 游仙窟:“虫蛆面子,妬杀 阳城 ;蚕食容仪,迷伤 下蔡 。”
《漢語大詞典》:阳城笑(陽城笑)
指美女迷人的笑。典出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嫣然一笑,惑 阳城 ,迷 下蔡 。” 唐 李商隐 《镜槛》诗:“隐忍 阳城 笑,喧传 郢市 歌。”
《國語辭典》:忧葵(憂葵)  拼音:yōu kuí
比喻女子担忧国事。参见「鲁女忧葵」条。唐。李商隐〈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小男方嗜栗,幼女漫忧葵。」
分類:鲁国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