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明夷  拼音:míng yí
《易经》卦名。六十四卦之一,离(☲)下坤(☷)上。象徵贤者不得志,忧谗畏讥。《易经。明夷卦》:「《彖》曰:明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利艰贞,晦其明也。」《汉书。卷八五。谷永杜邺传。杜邺》:「日食,明阳为阴所临,〈坤卦〉乘〈离〉,〈明夷〉之象也。」
《國語辭典》:大东(大東)  拼音:dà dōng
《诗经。小雅》的篇名。共七章。根据〈诗序〉:「大东,刺乱也。」首章二句为:「有饛簋飧,有救棘匕。」
分類:东方之国
《國語辭典》:东夷(東夷)  拼音:dōng yí
商周时代对山东地区一些少数民族或邦国的通称。《文选。扬雄。长杨赋》:「其后熏鬻作虐,东夷横畔。」《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昔文王应九尾狐而东夷归周。」
《國語辭典》:东渐(東漸)  拼音:dōng jiān
慢慢进入东方。如:「西风东渐」。
《漢語大詞典》:龙角(龍角)
(1).龙的角。南齐书·齐始兴简王鉴传:“﹝ 永明 ﹞五年, 鑑 献龙角一枚,长九尺三寸,红色,有文。”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八五:“频着金鞭打龙角,为嗔西去上天迟。”
(2).喻指龙角状的东西。 宋 陈师道 《登凤凰山怀子瞻》诗:“孤高伏龙角,浮图刺云汉。” 金 元好问 《过晋阳故城书事》诗:“君不见 繫舟山 头龙角秃,白塔一摧城復没。” 郝树侯 注:“ 繫舟山 ,在 太原市 北一百餘里。 北宋 统治者以 晋阳 为龙城, 繫舟山 高峙其北,正是龙头。所以毁 晋阳 后,又把 繫舟山 的山顶剷平,拔掉龙角。”此喻山峰。 元 萨都剌 《题元符宫东秀轩又名日观》诗:“竹园笋出穿龙角,松树年深长鹤孙。”此喻新笋。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三:“ 五代 帝王多裹朝天幞头,二脚上翘,四方僭位之主各创新样…… 湖南 马希范 二角左右长尺餘,谓之龙角,人或误触之,则终日头痛。”此喻竖起的帽角。
(3).龙角地。旧时堪舆家认为最吉的葬地。晋书·郭璞传:“ 璞 尝为人葬,帝微服往观之,因问主人何以葬龙角。”《葬书语·张约相崔巽墓》:“安龙头,枕龙角,不三年,自消鑠。”参见“ 龙耳 ”。
(4).犹日角。帝王之相。 前蜀 贯休 《大蜀高祖潜龙日献陈情偈颂》:“龙角日角,紫气盘屈。”
(5).指东方苍龙星座。史记·天官书:“杓携龙角,衡殷南斗。” 裴駰 集解引 孟康 曰:“杓,北斗杓也。龙角,东方宿也。”新唐书·天文志一:“阳气自明堂渐升,达於龙角,曰寿星。”
《漢語大詞典》:龙耳(龍耳)
旧时堪舆家称风水特好的葬地。晋书·郭璞传:“ 璞 尝为人葬,帝微服往观之,因问主人何以葬龙角,此法当灭族。主人曰:‘ 郭璞 云此葬龙耳,不出三年当致天子也。’帝曰:‘出天子邪?’答曰:‘能致天子问耳。’”
《漢語大詞典》:青社
(1).祀东方土神处。借指东方之地。《史记·三王世家》:“维六年四月乙巳,皇帝使御史大夫 汤 庙立子 閎 为 齐王 。曰:於戏,小子 閎 ,受兹青社!” 司马贞 索隐:“ 蔡邕 《独断》云:‘皇子封为王,受天子太社之土,若封东方诸侯,则割青土,藉以白茅,授之以立社,谓之茅土。’ 齐 在东方,故云青社。” 晋 潘岳 《扬荆州诔》:“君以兼资,参戎作弼,用锡土宇,膺兹显秩。青社白茅,亦朱其紱。” 李善 注引《尚书纬》:“天子社,东方青。” 清 章静宜 《汴梁行》:“子孙奕祀承青社,议亲常得君王赦。”
(2).借指 青州 。辖境在今 山东 北部一带,为 齐 故地。 宋 梅尧臣 《送张讽寺丞赴青州幕》诗:“ 富公 镇 青社 ,有来咸鞠育。” 宋 苏轼 《东坡志林·冢中弃儿吸蟾气》:“ 富彦国 在 青社 , 河北 大饥,民争归之。” 元 袁桷 《韩威敏公家传》:“ 山东 连岁大扰,入于 汴 ,復归 临朐 ,又復还 青社 。”
《漢語大詞典》:居夷
亦作“ 居彝 ”。 本指居住在东方九夷之地。后泛指居住在少数民族地区。 明 徐爱 《〈传习录上〉前言》:“不知先生居夷三载,处困养静,精一之功,因已超入圣域,粹然大中至正之归矣。” 清 钱谦益 《秋日杂诗》之十八:“世界自寥廓,吾师欲居彝。”
《漢語大詞典》:沧瀛(滄瀛)
(1).沧海,大海。 南朝 陈 沈炯 《归魂赋》:“百万之虏,俄成鱼鳖。千仞之阜,倏似沧瀛。” 明 黄洪宪 《山海关》诗:“长城古堞俯沧瀛,百二河山拥 上京 。” 清 龚自珍 《投李观察宗传》诗:“汪汪无尽意,对面即沧瀛。” 周实 《哭洗酲》诗:“其时狂奴负狂名,少年眼底隘沧瀛。”
(2).指东方海隅之地。 唐 李白 《东海有勇妇》诗:“舍罪警风俗,流芳播沧瀛。”
《漢語大詞典》:青色
(1).东方之色,春色。管子·幼官:“君服青色,味酸味,听角声。”《淮南子·时则训》:“东宫御女青色,衣青采,鼓琴瑟。”
(2).黑色。《楚辞·大招》:“青色直眉,美目媔只。” 蒋骥 《楚辞馀论》卷下:“《大招》云‘青色直眉’,青亦指黑。”
《漢語大詞典》:笙磬
(1).古代谓陈于东方之磬乐。周礼·春官·眡瞭:“眡瞭掌凡乐事,播鼗,击颂磬、笙磬。” 郑玄 注:“磬在东方曰笙。笙,生也。在西方曰颂……《大射礼》曰:‘乐人宿县於阼阶东,笙磬西面,其南笙鐘。’”
(2).笙和磬。磬,乐器。以玉石或金属制成,形状如曲尺。《宋书·乐志二》:“晳晳庭燎,喤喤鼓鐘,笙磬咏德,万舞象功。”《宋史·乐志七》:“笙磬鏗鏘,干旄旖旎。”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伶人 刁俊朝 妻项癭如鸡卵,渐如数斛之囊,中有琴瑟笙磬之音。”
《國語辭典》:东顾(東顧)  拼音:dōng gù
回顾东方。比喻思念东方。《文选。曹植。求自试表》:「抚剑东顾,而心已驰于吴会矣。」
分類:顾念东方
《漢語大詞典》:肆觐(肆覲)
书·舜典:“岁二月,东巡守,至于 岱宗 ,柴。望秩于山川,肆覲东后。”原谓以礼见东方诸国之君,后常用为语典,以称见天子或诸侯之礼。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肆覲天宗,爰集通仙。” 唐 吴筠 《步虚词》之九:“爰从太微上,肆覲虚皇尊。” 宋 王禹偁 《〈皇华集〉序》:“古者天子五载一廵狩,肆覲羣后,观省风俗,黜陟幽明而已。”
《漢語大詞典》:东极(東極)
(1).东方边际;东方极远之处。山海经·海外东经:“帝命 竪亥步 ,自东极至於西极,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 晋 左思 《吴都赋》:“出乎大荒之中,行乎东极之外,经 扶桑 之中林,包 汤谷 之滂沛。” 唐 陆龟蒙 《和重送圆载上人归日本国》:“老思东极旧巖扉,却待秋风泛舶归。”
(2).指 中国 东部边境。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临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 泰山 ,周览东极。”《魏书·百济传》:“今中夏平一,宇内无虞,每欲陵威东极,悬旌域表。”
(3).指 东海 。亦泛指东方大海。 唐 杜甫 《长江》诗之二:“浩浩终不息,乃知东极临。” 仇兆鳌 注:“东极,指 东海 。” 明 俞安期 《望海》诗:“星临东极无分野,山入南荒有 沃焦 。”
《國語辭典》:棘林  拼音:jí lín
1.荆棘之林。《文选。左思。吴都赋》:「亦犹棘林萤耀,而与夫桪木龙烛也。」
2.神话传说中东方荒远之地。《淮南子。地形》:「东方曰棘林,曰桑野。」
3.古时听讼断狱于棘槐之下,后用于指称法庭。《文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五首之三》:「胏石少不冤之人,棘林多夜哭之鬼。」
《國語辭典》:近东(近東)  拼音:jìn dōng
中东地区。参见「中东」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