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东方圣人(東方聖人)
古代对 中国 德才最高人物的誉称。在不同时代不同情况下,所指对象各异。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融觉寺:“ 流支 读 曇謨最 大乘义章,每弹指讚嘆,唱言微妙,即为胡书写之,传之於西域。西域沙门常东向遥礼之,号 曇謨最 为东方圣人。”魏书·释老志:“时西域有胡沙门 鳩摩罗什 思通法门, 道安 思与讲释,每劝 坚 ( 苻坚 )致 罗什 。 什 亦承 安 令问,谓之东方圣人,或时遥拜致敬。” 清 唐甄 潜书·有归:“然则 孔 孟 不言,非以是故而奚故哉! 甄 也,生为东方圣人之徒,死从西方圣人之后矣。”
《漢語大詞典》:东方图书馆
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图书馆。1924年建立于上海。以1909年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设立的图书资料室涵芬楼为基础,广事搜购中外图书,藏书达四十六万余册。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被焚毁。
《國語辭典》:东方未明(東方未明)  拼音:dōng fāng wèi míng
《诗经。齐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东方未明,刺无节也。」首章二句为:「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漢語大詞典》:东方文化(東方文化)
泛指 中国 、 印度 、 埃及 等东方文明古国的悠久文化。 瞿秋白 《饿乡纪程》五:“ 托尔斯泰 等崇拜东方文化说盛传, 欧 美 大战后思想破产而向东方呼吁,重新引动了 中国 人的傲慢心。” 陈独秀 《科学与人生观》序:“慢说工厂里体力工人了,就是商务印书馆月薪二三十元的编辑先生,日愁衣食不济,那有如许闲情像 张君勱 梁启超 高谈什么精神文明,东方文化。”
《漢語大詞典》:东方学士(東方學士)
指 唐 东方虬 。 明 杨慎 《垂杨篇》:“临池归院总仙曹,应制分题竞彩毫。詔乘西第将军马,诗夺 东方学士 袍。”按, 唐 武则天 幸 洛阳 ,令从官赋诗。 东方虬 诗先成,得赐锦袍;及 宋之问 诗成, 则天 称其词愈高,夺 虬 锦袍以赏之。参阅旧唐书·文苑传中·宋之问
《漢語大詞典》:东方杂志
大型综合性期刊。1904年3月创刊于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出版。初为月刊,后改半月刊。徐珂、孟森、杜亚泉、钱智修、胡愈之、李圣五等曾任主编。内容有文学、历史、哲学、工业、商业、理化、博物等。1948年12月停刊。
《國語辭典》:东隅(東隅)  拼音:dōng yú
1.东方日出之地。亦指早晨。《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唐。王勃〈滕王阁序〉:「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2.东侧。《仪礼。士昏礼》:「妇洗在北堂,直室东隅。」
《漢語大詞典》:少阳(少陽)
(1).东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邪絶少阳而登太阴兮,与真人乎相求。”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少阳,东极。”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一:“东方少阳,日月所出。” 王闿运 《衡阳常氏家庙碑》:“前设大殿,户向少阳。”
(2).东宫。太子所居。《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正体毓德於少阳。” 李善 注:“正体,太子也……少阳,东宫也。”
(3).后以指太子。 南朝 梁 王筠 《昭明太子哀册文》:“式载明两,实惟少阳;既称上嗣,且曰元良。”旧唐书·李密传:“始曀明两之暉,终干少阳之位。”
(4).“四象”之一。《易》以七为少阳。《易·繫辞上》“十有八变而成卦” 唐 孔颖达 疏:“每一爻有三变……其两多一少为少阳者,谓三揲之间,或有一箇九、有一箇八而有一箇四,或有二箇八而有一箇五,此为两多一少也。如此三变既毕,乃定一爻。”
(5).中医学经脉名。分手少阳经和足少阳经。手少阳经为三焦经,足少阳经为胆经。
(6).见“ 少扬 ”。
《漢語大詞典》:少扬(少揚)
亦作“ 少阳 ”。亦作“邵阳”。 鱼名。即海鹞鱼。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麟四“海鷂鱼”﹝释名﹞:“邵阳鱼,《食鑑》作‘少阳’。﹝集解﹞引 陈藏器 曰:‘生 东海 ,形似鷂……尾有大毒,逢物以尾拨而食之。其尾刺人,甚者至死。’”
分類:鱼名释名
《漢語大詞典》:东国(東國)
(1).东方之国。上古指 齐 、 鲁 、 徐夷 等国。国语·吴语:“昔 楚灵王 不君……踰诸 夏 而图东国。” 韦昭 注:“东国, 徐夷 吴 越 。”史记·孟尝君列传:“其攻 秦 也,欲王之令 楚王 割东国以与 齐 ,而 秦 出 楚怀王 以为和。” 张守节 正义:“东国, 齐 、 徐夷 。”《文选·陆机〈演连珠〉》:“是以三卿世及,东国多衰弊之政;五侯并轨,西京有陵夷之运。” 李善 注:“东国,谓 鲁 也。”近代多指 中国 以东的 日本 、 朝鲜 等国。 清 王韬 《〈三岛中洲文集〉序》:“东国於二十年间维新建治,政令一更。”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八·朝鲜采风录:“命一等侍卫 狼曋 ,颁 孝昭皇后 尊謚于 朝鲜 ,因令采东国诗归奏。”
(2).东部地区。 春秋 时指 楚国 东部的 锺离 、 巢 、 州来 等地。左传·昭公四年:“ 然丹 城 州来 。东国水,不可以城, 彭生 罢 赖 之师。” 杨伯峻 注:“ 楚 以东部地区为东国, 钟离 、 巢 、 州来 以及 赖 皆东国地邑。”
(3).指东都 洛阳 。国,都城。书·康诰:“ 周公 初基,作新大邑於东国 洛 。” 三国 魏 曹植 《怨歌行》:“待罪居东国,泫涕常流连。” 唐 卢照邻 《秋霖赋》:“别有东国儒生,西都才客。” 明 何景明 《寡妇赋》:“从子遨游,涉 江 湘 兮;改辙东国,逾 河 梁兮。”
(4).犹东方。指 亚洲 。一说,指 中国 。 毛泽东 《念奴娇·昆仑》词:“一截遗 欧 ,一截赠 美 ,一截还东国。”
《國語辭典》:春方  拼音:chūn fāng
1.东方。《文选。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诗》:「春方动辰驾,望幸倾五州。」唐。李善。注:「礼记曰:东方曰春。」
2.催进性欲的药。《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五:「有个方外僧人性月,善能养龟,广有春方,也与他搭上了。」也作「春药」。
分類:东方
《漢語大詞典》:青羌
(1).指东方。吕氏春秋·求人:“ 禹 东至 榑木 之地, 日出 、 九津 、 青羌 之野。” 高诱 注:“ 青羌 ,东方之野也。”
(2).古代西南地区 羌 族的一支。服饰尚青色,故称。 三国 蜀 诸葛亮 《后出师表》:“突将、无前、 賨叟 、 青羌 、散骑、武骑一千餘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鋭。”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南中志:“移 南中 劲卒 青羌 万餘家於 蜀 。为五部。” 唐 杜甫 《秋风》诗之一:“要路何日罢长戟?战自 青羌 连 白蛮 。” 清 吴伟业 《赠家侍御雪航》诗:“ 青羌 十七种,驊騮饰文罽。”
(3).指 青羌 人所居之地。 宋 苏舜钦 《送王杨庭著作宰巫山》诗:“江声通 白帝 ,山势入 青羌 。”
《漢語大詞典》:东陆(東陸)
(1).古代指太阳运行于东方七宿的区域。太平御览卷十八引《易通统图》:“日,春行东方青道曰东陆。”后汉书·律历志下:“冬夏之间,则有春有秋。是故日行北陆谓之冬,西陆谓之春,南陆谓之夏,东陆谓之秋。” 王先谦 集解引 惠栋 曰:“此以列宿东西南北言也。”按,应作:“西陆谓之秋……东陆谓之春。” 唐 李峤 《日》诗:“东陆苍龙驾,南郊赤羽驰。”
(2).泛指东方。 明 刘基 《春日行》诗:“白日出东陆,垂光曜中天。”
《漢語大詞典》:震宫
(1).东方。 北周 庾信 《周祀五帝歌·青帝云门舞》:“歌木德,舞震宫。” 倪璠 注:“《易·説卦》:‘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 唐 贾餗 《东郊迎气赋》:“气先四序,克配於木德震宫;光被八紘,不逃於金壶玉歷。”
(2).东宫,太子之宫。 唐 卢僎 《上幸皇太子新院应制》诗:“佳气晓葱葱,乾行入震宫。”参见“ 震位 ”。
《漢語大詞典》:震位
(1).指东方。语本易·说卦:“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 南朝 陈 阴铿 《闲居对雨》诗:“震位雷声发,离宫电影浮。” 唐 湛贲 《日五色赋》:“出乎震位,焕夫皇极。”
(2).东宫,太子之宫。 隋 于仲文 《侍宴东宫应令》诗:“铜楼充震位,银牓集嘉宾。” 元 白珽 《西湖赋》:“致坤宫之孝养,据震位以生蕃。”
(3).借指太子。明史·魏元传:“且陛下富有春秋,而震位尚虚。”
《漢語大詞典》:震方
(1).东方。《梁书·武帝纪下》:“前代因袭,有乖礼制,可於震方,简求沃野。” 唐 刘禹锡 《元日乐天见过因举酒为贺》诗:“震方天籟动,寅位帝车回。”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此处安葬,按那龙脉,正自震方而来,定主宗祧延绵。”
(2).地震方位。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禨祥·圣主徵应:“内灵臺奏 泰山 震方,此青宫不安之象。”
《漢語大詞典》:青陆(青陸)
(1).即青道。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日躔胃维,月轨青陆。” 吕向 注:“青陆,东道也。言立春、春分月从东道也,言月行於此也。” 唐 骆宾王 《狱中书情通简知己》诗:“青陆春芳动,黄沙旅思催。” 宋 高似孙 纬略·青陆:“《易通统图》曰:‘日行东方青道曰青陆。’”参见“ 青道 ”。
(2).指东方。 唐玄宗 《赐新罗王》诗:“缅怀阻青陆,岁月勤黄图。”
(3).指春天。 唐 卢照邻 《双槿树赋》:“青陆至而鶯啼,朱阳升而花笑。”
分類:春天东方
《漢語大詞典》:青道
(1).日月运行到东方天空的那一段轨迹叫青道。汉书·天文志:“青道二,出黄道东。立春、春分,月东从青道。” 隋 袁庆 《奉和月下观星》:“烂烂星芒动,耿耿清河长。青道移天駟,北极转文昌。”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二:“﹝月行﹞黄道之东,谓之‘青道’。”汉书·天文志“晷景长短之制也” 王先谦 补注引 清 沈钦韩 曰:“日春东从青道,夏南从赤道,秋西从白道,冬北从黑道。”
(2).引申指春天东方的晴空。 唐 邓倚 《春云》诗:“声移青道里,影泛緑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