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慈竹  拼音:cí zhú
植物名。禾本科慈竹属。地下茎合轴丛生,秆高五至十公尺,径三至六公分;小竹丛生,以护主干,如母子相依,故称为「慈竹」。叶披针形,长十至三十公分,六至十枚一簇,柄扁平而短;穗花椭圆形,数穗著生于花枝及小枝各节上,形成圆锥花序。产中国大陆中部以南各地。也称为「钓鱼慈」。
分類:竹名丛生
《國語辭典》:萑苻  拼音:huán fú
位于河南省中牟县西北的沼泽。因苇密容易藏身,故盗匪常藏匿其中以杀人越货。后比喻盗匪藏聚的地方。《左传。昭公二十年》:「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也作「萑浦」。
《漢語大詞典》:丛兰(叢蘭)
丛生的兰草。比喻品德高尚的人。文子·上德:“丛兰欲脩,秋风败之;人性欲平,嗜欲害之。”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 颜回 败其丛兰, 冉耕 歌其芣苢。” 唐 元稹 《别李三》诗:“阶蓂附瑶砌,丛兰偶芳藿。”
《國語辭典》:丛棘(叢棘)  拼音:cóng jí
1.丛生的荆棘。
2.拘留罪犯的处所。《易经。坎卦。上六》:「系用徽纆,寘于丛棘,三岁不得凶。」唐。孔颖达。正义:「谓囚执之处,以棘丛而禁之也。」唐。陈子昂 祭韦府君文:「昔君梦奠之时,值余寘在丛棘,狱户咫尺,邈若山河,话言空存,白马不吊。」
《國語辭典》:椰子  拼音:yé zi
植物名。棕榈科可可椰子属,常绿乔木。树干直立,高十五至三十公尺,不分枝,顶端丛生羽状复叶,长四至七公尺。雌雄同株。种植七至十年后开花结实,花序腋生,长约一百五十公分,花被片六枚。果实也称为「椰子」,椭圆形,长十八至二十五公分,外果皮为青绿色,中果皮为厚纤维层,内果皮为角质硬壳。果核内分为二层:外层白色椰肉厚约一至二公分,可生食或制成椰子油或椰子粉;中心空腔内充满液状胚乳的椰子汁,为天然清凉饮料。也称为「可可椰子」、「胥邪」、「楈枒」、「椰瓢」。
《漢語大詞典》:灌莽
(1).丛生的草木。文选·鲍照〈芜城赋〉:“灌莽杳而无际,丛薄纷其相依。” 吕向 注:“水草杂生曰灌莽也。” 南朝 梁 江淹 《横吹赋》:“原陆窈,灌莽深。”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六年:“烟火尚稀,灌莽极目。” 胡三省 注:“灌,木丛生也。莽,草深茂也。”《花月痕》第五十回:“遥见那灌莽栖於甍栋,平沙抗乎睥睨。”
(2).指草木丛生的原野。《梁书·张缵传》:“若夫灌莽川涯,层潭水府,游泳之所往还,喧鸣之所攒聚。” 唐 王勃 《九成宫颂》序:“灌莽生尘,陨飞霜於劲鏃。”
《国语辞典》:藓花(藓花)  拼音:xiǎn huā
藓苔丛生于石上形成的斑痕。清。俞陛云〈浣溪沙。山色林光一碧收〉词:「夕阳如梦独登楼,题墙残字藓花秋。」
《國語辭典》:苞桑  拼音:bāo sāng
桑树的根。比喻根深柢固。《易经。否卦。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漢語大詞典》:榛菅
丛生的茅草。 唐 韩愈 《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诗:“称多量少鉴裁密,岂念幽桂遗榛菅。” 宋 范成大 《晚步吴故城下》诗:“意行殊不计榛菅,风袖飘然胜羽翰。” 清 顾炎武 《元日》诗:“空山寂无人,独来拜榛菅。” 程善之 《拟古》诗:“君家盛桃李,那不遗榛菅。”
分類:丛生茅草
《國語辭典》:伏莽  拼音:fú mǎng
本为军队藏匿草丛中,后世用以指隐伏的盗匪。《旧唐书。卷一。高祖本纪》:「由是攫金有耻,伏莽知非。」
《漢語大詞典》:春丛(春叢)
春日丛生的花木。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叙温鬱则寒谷成暄,论严苦则春丛零叶。” 唐 许敬宗 《奉和登陕州城楼应制》:“学嚬齐柳嫩,妍笑发春丛。” 宋 欧阳修 《蒙谷》诗:“一径崎嶇入谷中,翠条红剌罥春丛。”
《漢語大詞典》:草棘
丛生的草木。比喻荒僻之地。史记·匈奴列传:“其得 汉 繒絮,以驰草棘中,衣袴皆裂敝,以示不如旃裘之完善也。” 宋 辛弃疾 《永遇乐·检校停云新种杉松戏作》词:“古来池馆,云烟草棘,长使后人悽断。” 金 元好问 《十二月六日》诗:“草棘荒山雪,烟花故国春。”
《漢語大詞典》:棘丛(棘叢)
丛生的荆棘。比喻困境。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学而篇四:“ 潜室 不与直截决去其疑,乃为‘纵是有之’之説,则愈入棘丛。”
《漢語大詞典》:庭芜(庭蕪)
庭园中丛生的草。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寝兴日已寒,白露生庭芜。” 唐 白居易 《春日闲居》诗:“是时三月半,花落庭芜緑。”
《國語辭典》:丛木(叢木)  拼音:cóng mù
灌木。《尔雅。释木》宋。邢炳。疏:「木丛生者为灌,即上灌木丛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