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借训(借訓)
(1).借音义相通的字解释别的字。 清 刘淇 《〈助字辨略〉自序》:“借训,如‘学之为言效也’、‘斋之为言齐也’是也。”按此言以“效”训“学”、以“齐”训“斋”,谓之借训。
(2).古人解经旧注中,凡不见于《说文》而又不知其所出的义训,谓之借训。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阎若璩》:“﹝ 宋半塘 ﹞为《説文解字疏》,详赡辨博,又益以附、借、备三门,如水部‘沛’字,本 辽东 水名,附训为泽,借训为大,为仆,此皆见於经传者。若见於史者,如《汉书·礼乐志》:‘神哉沛。’ 师古 注:‘沛,疾也。’ 司马相如 《封禪文》:‘沛然改容。’ 师古 注:‘感动。’又《大人赋》:‘沛艾赳螑。’注:‘ 张揖 曰:沛艾,駊騀也。’则谓之备也。此乃 宋氏 一家之学。附者,《説文》无此训,以经注训附益之,故曰附。至于借例,与附益无二;又非通借之借,意当时必有一説以处之,不可得闻矣。”
(2).古人解经旧注中,凡不见于《说文》而又不知其所出的义训,谓之借训。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阎若璩》:“﹝ 宋半塘 ﹞为《説文解字疏》,详赡辨博,又益以附、借、备三门,如水部‘沛’字,本 辽东 水名,附训为泽,借训为大,为仆,此皆见於经传者。若见於史者,如《汉书·礼乐志》:‘神哉沛。’ 师古 注:‘沛,疾也。’ 司马相如 《封禪文》:‘沛然改容。’ 师古 注:‘感动。’又《大人赋》:‘沛艾赳螑。’注:‘ 张揖 曰:沛艾,駊騀也。’则谓之备也。此乃 宋氏 一家之学。附者,《説文》无此训,以经注训附益之,故曰附。至于借例,与附益无二;又非通借之借,意当时必有一説以处之,不可得闻矣。”
《國語辭典》:隐隐(隱隱) 拼音:yǐn yǐn
1.不清楚、不明显的样子。唐。王昌龄 送万大归长沙诗:「青山隐隐孤舟微,白鹤双飞忽相见。」《红楼梦》第二回:「忽信步至一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隐隐有座庙宇。」
2.忧戚的样子。《荀子。儒效》:「隐隐兮其恐人之不当也。」《楚辞。刘向。九叹。远逝》:「志隐隐而郁怫兮,愁独哀而冤结。」
3.盛大的样子。《文选。潘岳。闲居赋》:「煌煌乎,隐隐乎,兹礼容之壮观而王制之巨丽也。」
4.群车声。《文选。张衡。西京赋》:「商旅联槅,隐隐展展。」《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
5.雷声。汉。焦延寿《易林。卷一○。蹇之临》:「雷君出装,隐隐西行。」汉。崔骃 〈四巡颂。东巡颂〉:「天动雷震,隐隐辚辚。」
2.忧戚的样子。《荀子。儒效》:「隐隐兮其恐人之不当也。」《楚辞。刘向。九叹。远逝》:「志隐隐而郁怫兮,愁独哀而冤结。」
3.盛大的样子。《文选。潘岳。闲居赋》:「煌煌乎,隐隐乎,兹礼容之壮观而王制之巨丽也。」
4.群车声。《文选。张衡。西京赋》:「商旅联槅,隐隐展展。」《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
5.雷声。汉。焦延寿《易林。卷一○。蹇之临》:「雷君出装,隐隐西行。」汉。崔骃 〈四巡颂。东巡颂〉:「天动雷震,隐隐辚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