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周仓(周仓)  拼音:zhōu cāng
人名。生卒年不详。其名不见正史,相传为三国蜀汉关羽部将,羽为吴所杀,仓也自杀殉职。
《漢語大詞典》:逸话(逸話)
谓世人不甚知悉的传闻。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 林德女士 , 克氏 ( 克鲁泡特金 )的亲戚,曾经和我谈及 克氏 临死时的逸话。” 秦牧 《艺海拾贝·细节》:“在艺术史上有过许多这类的逸话:人们从一些事理的微小的裂缝中发现了可以乱真的赝品。”
《漢語大詞典》:轶话(軼話)
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传说。 秦牧 《艺海拾贝·鲜花百态和艺术风格》:“文学史上流传着许多轶话,例如说某某人的诗句,杂在其他人的诗句中,怎样给人一眼就看出来啦。”
《漢語大詞典》:遗觌(遺覿)
犹言消失不见。 南朝 宋 鲍照 《佛影颂》:“金光絶见,玉毫遗覿。”
分類:消失不见
《漢語大詞典》:咤雪洲
广东 海南岛 一带地暖不见雪,若见雪则以为奇,故有 咤雪洲 之称。 宋 苏轼 《郁孤台·再过虔州和前韵》:“望断横云嶠,魂飞 咤雪洲 。” 王文诰 辑注:“ 咤雪洲 以言 琼 、 崖 、 儋 、 万 四洲也。汉书·贾捐之传云:‘ 儋耳 、 珠崖 ,皆在南方海中洲居。 南越 地炎瘴而无雪;有雪则以为希咤也。’”
《漢語大詞典》:遁上
谓避而不见在上位者;与在上位者不合作。韩非子·八说:“弃官宠交谓之有侠,离世遁上谓之高傲。”
分類:不见上位
《漢語大詞典》:鼎伏
鼎隐没不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泗水:“ 周显王 四十二年,九鼎沦没 泗 渊。 秦始皇 时,而鼎见于斯水。 始皇 自以德合 三代 ,大喜,使数千人没水求之,不得,所谓鼎伏也。”
分類:隐没不见
《漢語大詞典》:借训(借訓)
(1).借音义相通的字解释别的字。 清 刘淇 《〈助字辨略〉自序》:“借训,如‘学之为言效也’、‘斋之为言齐也’是也。”按此言以“效”训“学”、以“齐”训“斋”,谓之借训。
(2).古人解经旧注中,凡不见于说文而又不知其所出的义训,谓之借训。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阎若璩》:“﹝ 宋半塘 ﹞为《説文解字疏》,详赡辨博,又益以附、借、备三门,如水部‘沛’字,本 辽东 水名,附训为泽,借训为大,为仆,此皆见於经传者。若见於史者,如汉书·礼乐志:‘神哉沛。’ 师古 注:‘沛,疾也。’ 司马相如 《封禪文》:‘沛然改容。’ 师古 注:‘感动。’又《大人赋》:‘沛艾赳螑。’注:‘ 张揖 曰:沛艾,駊騀也。’则谓之备也。此乃 宋氏 一家之学。附者,説文无此训,以经注训附益之,故曰附。至于借例,与附益无二;又非通借之借,意当时必有一説以处之,不可得闻矣。”
《漢語大詞典》:轶事遗闻(軼事遺聞)
世人不大知道的事迹和传说。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 刘师培 《论说部与文学之关系》:“故单辞隻义,軼事遗闻,咸笔之於书,以冀流传久远。”亦作“ 軼闻遗事 ”。 姚华 《曲海一勺·骈史上》:“及於 唐 宋 ,其体益滋,稗则为山,説则为海,軼闻遗事,杂然著已。”
《漢語大詞典》:隐身草(隱身草)
传说拿在手里便能使身体隐没不见的草。泛指掩护物。红楼梦第五九回:“拿我作隐身草儿,你来乐!”
《國語辭典》:隐隐约约(隱隱約約)  拼音:yǐn yǐn yuē yuē
不明显、不清楚的样子。《红楼梦》第四二回:「碧纱厨后,隐隐约约有许多穿红著绿戴宝簪珠的人。」
《國語辭典》:隐隐(隱隱)  拼音:yǐn yǐn
1.不清楚、不明显的样子。唐。王昌龄 送万大归长沙诗:「青山隐隐孤舟微,白鹤双飞忽相见。」《红楼梦》第二回:「忽信步至一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隐隐有座庙宇。」
2.忧戚的样子。《荀子。儒效》:「隐隐兮其恐人之不当也。」《楚辞。刘向。九叹。远逝》:「志隐隐而郁怫兮,愁独哀而冤结。」
3.盛大的样子。《文选。潘岳。闲居赋》:「煌煌乎,隐隐乎,兹礼容之壮观而王制之巨丽也。」
4.群车声。《文选。张衡。西京赋》:「商旅联槅,隐隐展展。」《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
5.雷声。汉。焦延寿《易林。卷一○。蹇之临》:「雷君出装,隐隐西行。」汉。崔骃四巡颂。东巡颂〉:「天动雷震,隐隐辚辚。」
《國語辭典》:无形无影(無形無影)  拼音:wú xíng wú yǐng
没有形状、影像。指空虚不实或消失不见形迹。《孤本元明杂剧。破风诗。第三折》:「无形无影透人怀,四季能吹万物开。」《西游记》第一九回:「说声去,就无形无影的,跳到他那山上。」也作「无影无形」。
《漢語大詞典》:烟销灰灭(煙銷灰滅)
亦作“烟销灰灭”。 喻事物消失,不见踪迹。 元 刘祁 《〈归潜志〉序》:“向日二十餘年间所见富贵权势之人,一时煊赫如火烈烈者,迨遭丧乱,皆烟销灰灭无餘。”
《漢語大詞典》:一叶迷山(一葉迷山)
意谓一叶蔽目,不见泰山。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世上这般双瞳如豆、一叶迷山的,以至糊涂下人,又有几个深明大义的呢?”参见“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
分類:不见泰山
《漢語大詞典》:一气浑成(一氣渾成)
形容诗文首尾贯通,完满自然,不见雕凿。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以诗志别,分韵得‘秋’字,援笔立就,一气浑成。”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惟《峨嵋山月》一气浑成,絶无痕迹。”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诗有有篇无句者,通首清老,一气浑成,恰无佳句令人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