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罔极(罔極)  拼音:wǎng jí
无穷。《诗经。小雅。蓼莪》:「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文选。刘琨。劝进表》:「踊跃之怀,南望罔极。」
《國語辭典》:何止  拼音:hé zhǐ
哪里只有。反问语气,表示不仅是。如:「如果此地能顺利开发,受益的何止当地居民?」《红楼梦》第六四回:「是日,丧仪炫耀,宾客如云,自铁槛寺至宁府,夹路看的何止数万人。」
《國語辭典》:有数(有數)  拼音:yǒu shù
1.有等差、有节度。《左传。桓公二年》:「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礼记。檀弓下》:「礼有微情者。」唐。孔颖达。正义:「微,杀也。言若贤者丧亲,必致灭性,故制使三日而食,哭踊有数,以杀其内情,使之俯就也。」
2.命中早有定数。唐。王勃滕王阁序〉:「天高地回,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唐。白居易〈村中留李三固言宿〉诗:「如我与君心,相知应有数。」
3.有方法、有原则。《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4.具体的事物。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论说》:「原夫论之为体,所以辨正然否,穷于有数,追于无形。」
5.知道数目。比喻清楚状况,有把握。如:「这件事到底是不是你干的,你自己心里有数。」也作「有数儿」。
6.有限、数目不多。《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员外老年之人,他也周庇得你有数。」《醒世姻缘传》第四二回:「那魏氏盗去的银子,留给了魏才一百多两,其馀带来的,也有数的光景。」也作「有数儿」。
《國語辭典》:长驱(長驅)  拼音:cháng qū
迅速前进,毫无阻碍。《文选。曹植。白马篇》:「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三国演义》第七回:「公孙瓒将燕、代之众,长驱而来,其锋不可当。」
《國語辭典》:流连(流連)  拼音:liú lián
1.贪恋玩乐而忘归。《孟子。梁惠王下》:「流连荒亡,为诸侯忧。」
2.留滞、徘徊不忍离去。《三国志。卷一五。魏书。刘馥传》:「封符指期,无流连之吏。」《文选。傅亮。为宋公修张良庙教》:「游九京者,亦流连于随会。」也作「留连」。
3.转徙离散。《汉书。卷八六。师丹传》:「百姓流连,无所归心。」
4.流泪。《后汉书。卷四八。翟酺传》:「既坐,言无所及,唯涕泣流连。」
《漢語大詞典》:行迈(行邁)
行走不止;远行。《诗·王风·黍离》:“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马瑞辰 通释:“迈亦为行,对行言,则为远行。行迈连言,犹《古诗》云‘行行重行行’也。” 汉 王充 论衡·指瑞:“实者驎至,无所为来,常有之物也,行迈 鲁 泽之中,而 鲁国 见其物遭获之也。” 唐 杜甫 《催宗文树鸡栅》诗:“吾衰怯行迈,旅次展崩迫。” 明 杨士奇 《汉江夜泛》诗:“悠悠念行迈,慊慊怀所懽。” 周咏康 《杂诗》:“行迈多伤感,凄愴理素琴,一弹再三嘆,哀响入云岑。”参见“ 行行 ”。
《國語辭典》:行行  拼音:xíng xíng
1.慢步行走。通常形容走走停停,徘徊不进的样子。《文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2.施行、办理。如:「行行好事」。
《國語辭典》:行行  拼音:háng háng
1.各个行业。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2.每一行。如:「队伍行进时,动作必须划一,行行都要对齐。」
分類:各行各业
《國語辭典》:行行  拼音:hàng hàng
刚强的样子。《论语。先进》:「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
《國語辭典》:不辍(不輟)  拼音:bù chuò
不停止,继续不断。汉。扬雄 长杨赋:「复三王之田,反五帝之虞;使农不辍耰,工不下机。」《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立心自此长斋念观音不辍,以终其身。」
分類:不止不绝
《國語辭典》:无论(無論)  拼音:wú lùn
1.不论、不管。《儒林外史》第四三回:「尔等于发榜后,无论中与不中,且来镇署要紧!」《文明小史》第一八回:「无论他是什么人,我等皆当平等相看,把他引而进之,岂宜疏而远之?」
2.何论,更不必说的意思。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聊斋志异。卷一一。竹青》:「无论妾不能往;纵往,君家自有妇,将何以处妾乎?」
3.不追究。如:「战地违纪分子格杀无论。」
《漢語大詞典》:淋浪
(1).流滴不止貌。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感哲人之无偶,泪淋浪以洒袂。” 宋 司马光 《和冲卿崇文宿直睹壁上题名见寄并寄邵不疑》:“况当三伏深,霑汗尤淋浪。” 明 沈璟 《义侠记·挂罗》:“这一条血路广,染衣衫犹自淋浪。” 清 查慎行 《平越遇雷玉衡口占赠之》诗:“急雨淋浪茅店外,乱山高下马蹄前。” 柳亚子 《放歌》:“仰面出门去,泪下何淋浪!”
(2).沾湿貌。 宋 王安石 《和王司封会同年》:“直须倾倒罇中酒,休惜淋浪座上衣。” 元 吴师道 《吴礼部诗话》:“萧颯天涯鬢,淋浪醉后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谢:“宽譬哀情,而衿袖淋浪,痛不可解。”
(3).形容声音连续不绝。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纷淋浪以流离,奂淫衍而优渥。” 宋 朱熹 《试院杂诗》之二:“坐听秋檐响,淋浪殊未休。” 清 金农 《过唐太守濒别漫投十韵》:“夜闻雨淋浪,其心在寥廓。”
(4).酣饮貌。 宋 王安石 《信州回车馆中作》诗之二:“山木漂摇卧 弋阳 ,因思 太白 夜淋浪。” 金 元好问 《送辅之仲庸还大梁》诗:“淋浪别酒青灯夜,灭没孤帆落照边。” 元 张养浩 《水仙子·咏遂闲堂》曲:“客来时樽酒淋浪,花与竹无俗气,水和山有异香。” 清 秦朝釪 《消寒诗话》:“酒炙淋浪倒玉尊,何如骑马海棠园?”
(5).尽情;畅快。 宋 苏轼 《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子由弟》诗之二:“久废山行疲犖确,尚能村醉舞淋浪。” 清 龚自珍 《春日有怀山中桃花因有寄》诗:“东风淋浪捲海来, 长安 人道青春迴。”
(6).泼染;挥洒。形容书写流畅。 宋 苏轼 《和张子野见寄三绝句·见题壁》:“狂吟跌宕无风雅,醉墨淋浪不整齐。” 元 马致远 《岳阳楼》第一折:“对四面江山浩荡,怎消得我几行儿醉墨淋浪。”
《國語辭典》:悬河(懸河)  拼音:xuán hé
1.倾泻不止的河水。《梁书。卷一。武帝本纪上》:「譬犹崩泰山而压蚁壤,决悬河而注熛烬,岂有不殄灭者哉!」
2.比喻善用辞令,说话滔滔不绝。唐。刘长卿 西陵寄一上人诗:「多谢清言异玄度,悬河高论有谁持?」唐。罗隐 诗:「须信祸胎生利口,莫将讥思逞悬河。」也作「悬河泻水」。
《漢語大詞典》:不翅
(1).不展开翅膀。韩非子·喻老:“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
(2).不啻。翅,通“ 啻 ”。不仅;不止。庄子·大宗师:“阴阳於人,不翅父母。”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殷仲堪 精覈玄论,人谓莫不研究, 殷 乃叹曰:‘使我解《四本》,谈不翅尔。’” 宋 王安石 《上田正言书》之一:“今言之而不从,亦当不翅三矣。” 林纾 《示儿书》:“十九岁尔祖父见背,苦更不翅。”
(3).不啻。翅,通“ 啻 ”。无异于。新唐书·陆贽传:“ 关东 百物阜殷,士忲温饱,比诸边隅,不翅天地。”金史·海陵诸子传赞:“ 海陵 睨人之子不翅鱼肉,而独己之子谋安,不可得矣。”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上:“旋为谋生所眷,矢愿嫁之,与姬同起居,不翅伉儷。”
(4).过多。《文选·王粲〈公宴诗〉》:“见眷良不翅,守分岂能违?” 张铣 注:“不翅,犹过多也。言见眷过多,守分不敢违忤。”
《國語辭典》:兼通  拼音:jiān tōng
1.通晓数种学问或技艺。《后汉书。卷七九。儒林传下。张玄传》:「少习颜氏春秋,兼通数家法。」
2.一起显达。《文选。范晔。后汉书二十八将传论》:「如管隰之迭升桓世,先赵之同列文朝,可谓兼通矣。」
《國語辭典》:涔涔  拼音:cén cén
1.雨多的样子。唐。杜甫 秦州杂诗二○首之九:「云气接昆崙,涔涔塞雨繁。」
2.流汗、流泪的样子。唐。李商隐〈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诗:「江生魂黯黯,泉客泪涔涔。」
3.烦闷困顿的样子。唐。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诗:「转蓬忧悄悄,行药病涔涔。」
4.天光阴晦的样子。宋。黄庭坚 送杜子卿归西淮诗:「雪意涔涔满面风,杜郎马上若征鸿。」
《國語辭典》:涟涟(漣漣)  拼音:lián lián
哭泣流泪的样子。《诗经。卫风。氓》:「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宋。汪元量 醉歌:「六宫宫女泪涟涟,事主谁知不尽年!」
《國語辭典》:騑騑  拼音:fēi fēi
马不停蹄,向前急行的样子。《诗经。小雅。四牡》:「四牡騑騑,周道倭迟。」汉。蔡琰〈胡笳十八拍〉:「汉使迎我兮四牡騑騑,号失声兮谁得知?」